曾经刷屏的北大“一个人的毕业照”女主人公,她现在怎么样了?

来源 | 量子位,薛逸凡微博

编辑 | 学术君

高考全省文科第四名,毅然选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被考古界“团宠”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如今已经正式到北大报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关于“冷门专业值不值得报”的热议,却仍在继续。

热议之中,钟芳蓉的另一位北大学姐,也再次“回到”网友们的视线——

其实,因为冷门专业上热搜,钟芳蓉不是第一个人。还记得曾经刷屏互联网的“一个人的毕业照”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

说是合影,但照片上只有一个人,因为这一届的北大古生物专业,就只有一个学生,就是薛逸凡

不过现在,这位“冷门”专业而受关注的学霸,在做的可一点不冷门。

因为她被现在身处时代热门列车AI之上,正在大厂亚马逊实习,从事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人工智能(AI)的一个子领域)研究。

从“一个人的古生物”到亚马逊NLP实习生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跟钟芳蓉的情况类似,薛逸凡是自主选择了北大古生物专业。

据北大元培学院官方介绍,这个专业差不多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人,甚至有的年级是零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北京大学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成立以来,毕业生都保持一人。2014年,因薛逸凡在在社交网站上发了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而在网上走红,也让社会关注到古生物学这一专业。她曾表示:“排除该专业第一任从生物学方向转向古生物学方向的学生,排除第二三任中途转入元培的学生,排除第五任马来西亚籍古生物学专业学生。作为该专业第四任学生,是唯一一个始终由元培培养出来的本专业学生。

冷门,小众,孤独。但薛逸凡说,对于古生物专业,自己当时确实是“自投罗网”。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选择古生物学作为大学专业,是薛逸凡在高中时就确立的方向。

我来元培学院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古生物。

当初我查到全国只有北大在本科开设这个专业,所以决定报考北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当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选择了考古专业的北大学妹钟芳蓉再次引发对“冷门专业”的热烈讨论,却有网友把薛逸凡当作一个“反面案例”拎了出来——

本科古生物的薛逸凡,如今还是选择进亚马逊实习,做起了人工智能研究。

转专业的质疑

古生物冷门,而人工智能正当红。

这样的选择,似乎非常适合拿来做这场“是否应该选择冷门专业”的争论中,有利的反方论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外界看来,这样的选择是“顺应时势”,却也显得“走了弯路”。

比如,在知乎的热门回答下,就不乏质疑与猜测的声音,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主要有两点。

对此,薛逸凡自己公开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

“转行热门人工智能、做NLP的目的,是为了钱?”

薛逸凡明确表示,不是。

首先,在本科的科研工作中,薛逸凡就已经接触了数据建模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不扎实。

受此影响,在申请出国时,除了古生物,她也考虑了计算生物学方向。并最终为了深入学习建模知识,最后放弃了UC系古生物博士项目。

另外一个原因,要从她观念上的转变说起。

薛逸凡表示,自己过去喜爱古生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自然的崇拜和向往,对一切非人为事物的欣赏。相对的,对于感觉上总在破坏自然的人类、以及所产生的文化历史方面,就没那么有兴趣。

对于自己所做的研究,薛逸凡很谦逊。她表示,不敢说目前的研究进展有多大突破,但只要能成为累积的资料,推动数十年后领域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平安生活就好。

正是这个观念上的转变,加之父母在医院工作的影响,让薛逸凡从古生物专业一路走到了生物信息专业,开始研究起癌症相关的资料,并选择了癌症信号通路作为博士课题,具体的研究方向是深度生成模型在癌症数据的应用。

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研究癌症病人或者细胞系样本的基因数据,重建细胞内信号通路,提取相关特征值,提高癌症病人预后或药物响应预测的精准度。

同时,由于希望提升自己的工业实验水平,她在读博第三年,选择去匹大的医学中心实习电子病历相关的项目,恰好接触到了NLP。

但由于这段实习经历与NLP相关,以至于后来找其他实习时,递来橄榄枝的也多是NLP相关的项目,其中就包括这份亚马逊NLP的实习工作。

听起来有点现实,但也很真实。

当然,谈及钱本身,薛逸凡表示,钱肯定是要考虑的,没必要和生活过不去。

但,她还不至于为了钱,而转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大体来说,我在本科科研的时候,做的就是古生物里面不算很常见的涉及数据分析的课题。当时我的研究主体是贵州龙。在化石是个稀罕物件的古生物领域,贵州龙的化石是相对很丰富的。光是我科研实地出野外测量,加上之前文献报到累积起来就多达数十个有完整记录的标本(在古生物领域不多见)。当时我的几位导师中有专门做数据分析的给了我很多关于统计分析和R语言使用的指导。

我的课程指导导师也在更早之前和我强调统计学和线性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数据建模的内容。但毕竟这不是古生物领域的主流,那时候明显感觉到,我的数学和计算机底子很不扎实,拿到数据却没有概念要怎么分析。受此影响,申请出国的时候考虑了计算生物学方向,主要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当时美国直接申请博士项目竞争压力十分大,又因为是转专业,所以申请了硕士项目。其实当时也被UC系学校的古生物博士项目录取了,但是总觉得在古生物领域内部很难学到深入的建模知识,所以就放弃了。

在CMU硕士阶段,有幸挤上了很多顶尖的人工智能课程,感觉自己的知识扩充很多,但也意识到自己学会的工具不适用在传统古生物领域,毕竟数据量太小。与此同时,在硕士阶段接触了癌症信号网络方面的大数据研究,加之之前在生物竞赛的时候有所了解,也受父母在医院工作的影响,所以博士优先考虑了生物信息专业。

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除此之外因为个人原因,倾向于留在匹兹堡,并且倾向于离开CMU。加之美国博士申请对于亚裔学生明显的不利等等等等诸多原因,最终落脚匹大生物医学信息学专业。

相比于其他传统科研领域,计算机的前沿研究很多时候不在大学而在工业界。生物医学信息和古生物一样,同属于交叉学科。这就意味着需要同时学习多方面内容,但也可能意味着多方面都很难学的深入。从传统生信来说,前沿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并不是融合的很好。

特别明显的是我发文章的时候,做医学的审稿人嫌弃我们不够实验,做计算机的审稿人嫌弃我们不够理论,一度造成了文章五连拒。此外每次尝试使用新方法都需要自己摸索,没有人指导。于是在博士第三年结束,综合各方面因素,我选择去工业界实习。

当时去的是匹大医学中心的程序研发部门,恰好做的项目是NLP相关。这也是第一次接触NLP。这次实习经历算是进一步打开视野,见识到了在工业界人工智能是如何被应用的,感觉在短短三个月内成长了很多。再回头看自己写的一堆堆不成熟的代码,唉,这丢人现眼的东西,别说这是我写的。这也直接造成了今年对于第二次实习的追求(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毕业延期,和美国科研经费紧缩造成的系里财政危机,泪目)。虽然在今年寻找实习的时候并没有专门针对NLP,主要是考虑可以学习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应用就好,但可能受之前资历的影响,投来橄榄枝的基本上也是偏向NLP的职位,最后选择了现在的岗位。

从结果来看,我确实在做当下最火的领域,但这其中过程上主要都是为了弥补博士研究中的短板而做的选择。钱是好东西,我超喜欢钱,钱可以用来买买买,但钱啊,你要是跟我谈爱情的话,哦,你想要的太多了亲爱的,我们现在这样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个名分。简单来说,只要我养得活自己,不过的太拮据,钱就不会是我做选择的驱动因素。

2

“现在看来,本科选了古生物,其实是人生中的一段弯路?”

薛逸凡同样否认了这个观点。

她认为,本科完成了古生物专业的学习,依然是到目前为止,最为令她骄傲和感到幸福的事之一。而且,于她而言,“学会东西”就能给人带来很单纯的满足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之所以选择转专业,是因为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随着了解的领域变多,她能由衷感觉到,周围的世界也在变得更加有意思。

薛逸凡表示,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但只是为了奋斗,而不是为了限制行动。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平台、见识、阅历、眼界都会发生变化,她允许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做出重大的调整,而不会纠结这是否是一段“弯路”。

单从古生物对我的影响来说,虽然我本科的时候,因为体能差,出野外一直对我是个苦差事,可我出国后,还保留了徒步的爱好。

……休年假去国家公园,一天走七八公里野路也是可以的。

别人看风景看七分热闹三分门道,我能看四分五分。生的动物植物,死的地层地貌构造,我都能比别人多看懂一分,哪怕是这一分,就足够我一路兴奋逼逼一整天。

所以,这段本科学习经历看似和现在恰饭无关了,但显然会影响我一辈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毕竟,所有决定都是基于自身情况的最优解做出的,再来一次还是会走同样的路。与其执着于人生效率,陷于自责,还不如解决问题,及时改变规划。

当然,也有一些更重要的原因。

比起所谓的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年龄我会更注重家庭建设(谁说这不是一种个人发展)。换句话说,我遇到了一位我觉得比古生物对我而言更重要的一个人。

那么,究竟该不该选择那些在外人看来有些冷门、甚至是“天坑”的专业呢?

薛逸凡也给出了一些“过来人”经验和心得。

该不该选“冷门/天坑”专业?

选专业前,认知要足够清醒

薛逸凡表示,其实9成以上向她咨询古生物专业的学生,都并没有做好进入这个专业的准备。

选一个专业,不能只看它“有意思”,或者它“可能降分录取”。基本上来说,要选择一个冷门专业,要有以下几点准备:

1

对学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首先,查一查所选专业的课表,这个是“这门专业学什么”最直接的反映。

举个例子,如果想选考古或古生物的话,是否了解在专业划分上,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是什么区别和关系?

对于薛逸凡而言,在本科就读之前,她学过生物竞赛,也持续关注领域内动态,知道自己学的和爱好者接触的有什么区别。即使这样,仍然可能对专业产生预期偏差,所以一定要仔细考虑。

去查查你要选择的专业的课表,这个能最直接反应你最终学的是什么内容。我在本科就读之前,很多年都有在关注这个领域的动态,加之原本就是学生物竞赛的,等于古生物这个专业一大部分的知识已经系统学过了。选专业之前,恨不得把北大的教学计划背的滚瓜烂熟确定就是它才选的。所以我很清楚这个专业会教什么,专业内容和那些古生物爱好者所热衷讨论的主题又有什么区别。即使在这种了解情况下,在古生物的实际学习内容没有和我的预期产生很大偏差的情况下,我依然因为一些人事而对这个专业有过些许失望(咱不说破)。所以娃们,你们真的知道你们要学的和你们以为的是一个东西吗?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举个栗子,有多少人能说清楚在专业划分上,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是什么区别和关系?你自己要选的专业冷门不要紧,可要对自己负责啊娃们,可不能不清不白的把自己交代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咳,专业啊!。

2

对冷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事实上,热门专业一定有热门的道理,热门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就业市场,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工资待遇。如果指望以专业为生,那就考虑一下现实,例如车、房和孩子。都想清楚了,觉得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行的解决方法,那就去读。

薛逸凡表示,自己当年是把这些都过了一遍,觉得学这个专业至少未来可以出国留学、走科研道路,所以才做出的选择。

你要知道它确实是冷的,要明白热门一定有热门的道理。热门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就业市场,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工资待遇。你如果指望着以后以此为生(虽然我觉得本科专业犯不上这么限制自己),那就考虑一下车子房子和孩子。都想清楚了,觉得不要紧,觉得本科专业就是喜欢这个,觉得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行的解决方法,那,you have my best wishes。我当年是把这些都过了一遍,觉得至少当时对于未来出国留学走科研道路可能带来的生活可以接受,才进入这个专业。

3

要获得家里的支持

对于自己负担学业和生活的人来说,这一点无所谓。但如果上学需要家里经济支持,特别是考虑留学的话,一定要争取父母的理解。毕竟,父母好歹已经进入社会、赚钱养家了,他们的很多话不中听也不适用,但也是生活经验,可以不采纳,但也不妨听听建议。

对于薛逸凡而言,自己的选择是经过父母同意的。

如果你可以独立负担学业和生活,这一条可以不用太过考虑。但如果你是普通学生,需要家里经济支持,特别是考虑留学的话,一定要争取到父母的理解(怎么说的真跟找对象似的)。毕竟你总不想逢年过节除了找对象成绩工作工资之于,还多一个专业来被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女友前女友男友前男友的念念叨叨。家里支持会让你在冷门专业的学习上好受的多。而且再不济父母好歹已经进入社会赚钱养家了,他们的很多话不中听也不适用,但也是你没见过没经历过的生活经验。咱不一定照做,但不碍着咱走个耳朵和脑子,搞不好就日月同辉,天门大开,更义无反顾的入坑了呢。

冷门:与出路无关

此外,在钟芳蓉选择北大考古问题的下面,也不乏各种声音。

知乎用户@熊头死变态 表示,人的一生有很多种选择,有选择意味着可以去改变,讨论四五年、七八年以后的事情,现在为时尚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知乎用户@赫连镜繇 作为北大历史系曾经的学生,则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坦言不需要为北大的任何一个专业担心,即使是双学位,也足以满足很多人的需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双学位其实足以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不是非得要转,所以即便真的要转,实际上也没有很困难。

薛逸凡自己也曾表示,古生物专业作为交叉学科,出来后可以考虑石油、矿产方向,如果想做科研,主要可以研究史前生命的进化轨迹,个体特征等等;也可以应用于实际,辅助石油开采和矿藏寻找等等,同样有不错的出路。

实际上,这种“交叉学科”的思路,也正在成为New sexy,随着AI复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也开始被“跨界”交叉应用到更多学科和领域,并且推动那些领域的变革,包括考古、环境、能源、医疗等等。

而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谷歌AI掌舵者Jeff Dean,都是这种“交叉”思路的倡导者。

所以这么看来,薛逸凡的选择,只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之一。

等到AI技能普及如电脑、笔记本,或许也就不会再有冷与热的讨论了。

而从薛逸凡的亲身经历中,也能够发现,一开始选择了什么专业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积极探寻自己的兴趣,积极学习、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为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你觉得呢?

本文来源:量子位,薛逸凡微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