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影响,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再过十几天,数百万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为前途奋力一搏。
在山东,县城设学的曲阜师范大学因毕业生80%的考研率备受社会关注,甚至被称为“考研基地”。从15年前的76%,到如今的80%,这所高校为何一直保持着高考研率?数千学子为何选择这一奋斗路径?12月7日—10日,齐鲁晚报记者来到曲师大蹲点探访。
请在曲师大校园里,无论白天黑夜,随处可见学子抱书苦读
一群路灯下背书的学生
12月7日晚7:20,夜幕笼罩下的曲阜小城,行人寥寥。而在曲阜师范大学,却别有一番景象。
记者首先来到被神化为“通宵自习室”的西联教室。灯火通明的平房外,不少考研学子正捧着书本,在路灯底下念念有词。
“还有十几天就要考试了,学习挺紧张的,用‘起早贪黑’形容我们一点都不为过。”讲述起自己的考研备战史,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学生刘欢欢感慨地说,每天天蒙蒙亮就赶到自习室,晚上11点才回宿舍,匆忙洗漱完睡一觉,再次开启新一天的冲刺。
谈及“考研基地”的传闻,刘欢欢笑着说,“这是外界对我们的误解。他们只看到学校考研率高,但如果深挖每个人的内心就会发现,并不是学校逼着我们考研,而是我们心底萌生出要变得更好的想法。”
“刚来曲师大时,我就看到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学习,这对我震动很大。”站在刘欢欢旁的徐宇忍不住告诉记者,来这里之前,他以为大学就是求学路上的终点,毕业后就能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了。但在曲师大校园这种好学的氛围下,他油然而生一种上进心,“我想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将来。”
“其实,我之所以有这种学习状态,好像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自己。现在考研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每天一大早,所有人都起来了,自己也被带动着起床。到了晚上,教室里很多人在自习,你就不好意思先走。”
“有光的地方,就有人读书”,西联教室的一面灰墙被粉刷成了黄色,上面几个黑色大字遒劲有力,灯光下愈发醒目,仿佛在“见证”着学生的成长。
一位途经此处的老师介绍,无论早晚,只要走在校园里,都能见到一个个学习的身影,这也是最打动他的地方。
一栋没暖气的温暖小楼
12月8日7点前,记者再次走进曲阜师范大学。只见教室前、草丛边、亭子里、广场上,处处可见高声诵读的学生。
他们之中不全是考研人,也有大一大二的学生。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历史二班学生庄亚婷介绍,对她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氛围下,想不学习都难。
渐入深冬,黄绿色的杨树叶随风飘落下来,不时落在专注诵读的学生身上,让人有些感动。
教学楼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考研人的身影。走廊里摆满了各式简易桌子、马扎,这些大都是学生网购来的,占地小,对他们来说便携又实用。
“今天也要加油呀”,小字条上写有学生留给自己的鼓励。桌子上摆有台灯、水杯、时刻表,写有密密麻麻文字的笔记本、考研政治背诵笔记等各类考研资料,有的还在一旁放了三大盒咖啡。
一面半旧玻璃上,用大红胶带贴成的“超越自我 自强不息”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走廊里,全副武装的学生们忙着背书,路人行经这里,他们甚至顾不上抬头看一眼。
教室里,一堂有关微生物学的课程正在进行。当问及学生背书会不会影响上课时,刚下课的一位老师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老师,会因为走廊里背书声音大、影响自己上课,而去指责学生们。
时下,曲阜最低气温已达到零下3℃,但教学楼旁一栋没有暖气的办公楼走廊里,却格外温暖,有学生在过道上背诵。
研究生处处长李兆祥向记者解释,“学生努力,老师用心。像我们这栋办公楼,每晚都有学生来背书。夏天老师们会主动把办公室的门打开,让空调的凉空气散出去。冬天,同样会把空调的暖气散出来,这样,学生在过道上学习就能暖和一些了。”而那些握着书本的学生,有的站在走廊里,有的坐在马扎上,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室黑板上,考研倒计时的提示激励学子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小城大学争来教育学制高点
相比部分师范类院校,曲师大招来的学生分数相对较低。
底子薄、基础差怎么办?曲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唐爱民说,只能是师生都忙活起来,做老师的更要辛苦一点,要批改每位学生的25篇课程论文。
其间,不是没有老师喊累。
唐爱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培养人是个慢功夫,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在有没有耐心触动个性发展、支持学生成长。”
在唐爱民看来,任课老师讲完课就走、考试出三两道题的行为极不负责任。
“刚开始老师们有压力,也有怨言,但我说谁不行谁提出来,兴趣不高也要提出来。”
但为调动老师积极性,唐爱民也想出了个好办法。
“每5篇读书札记给一个工作量,但必须是批改完了的。假设一位老师有136个学生,这一下子就无端增加了30分。要知道,一位老师总共才有70个工作量。”
“只要老师们不懈怠,学院就要坚定不移地推下去。”目前,教育学院全体老师都加入了“一课一本”计划。
“我跟全院师生讲,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突出我们的教学改革路子。”唐爱民透露,教育学院是全校乃至全国唯一一所没有暖气的办公楼,但老师们心气儿很高,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质量非常好。
一周前,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了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曲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被列为“高峰学科”建设学科。
唐爱民不无感触地说:“全省只有两个文科。我们这样一个小地方培养出来的学科能进入高峰,意味着你这些年来的艰难付出有了收获。”
从2018年获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到2019年获批了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唐爱民说,全国的教育学制高点,他们学院都占了。
“要知道,我们是在小坡上没有暖气、教师没有工作室、教授三四人挤在一间屋子里。获得的荣誉,是大家在这样一个非常落后的条件下争取来的。”
老楼里走出130位正教授
在教育学院,走廊两侧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小黑板,上面由粉笔书写着朱熹的《观书有感》。
“仔细看看校园就能发现,我们的学生究竟是怎么培养的。”唐爱民说,小黑板比赛每学期组织一次,让学生就像过节一样展示出来。
即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院也要拿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给每位学生买一块小黑板、发两本钢笔字帖。“不管其他学院,也不管其他师范类院校是怎么做的,只要按教育的规律来培养学生,我想都能做出成效。”
教育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高,有什么具体体现?
面对记者提问,唐爱民介绍,从教育学院的小破楼里,已经走出了至少130个正教授。“可以大胆地说,全国每一所有教育学科的大学,都有曲师大的毕业生。”
在唐爱民看来,曲师大学生最大的特质就是朴实。他用了“基础扎实、能力厚实、作风朴实、为人诚实”来形容自己的学生,“单是作风朴实和为人诚实,哪一个单位不抢着要?”
“又是搞改革,又是设比赛,又是给学生花钱买字帖和黑板,不少人劝我少给自己找麻烦。我说不行,我们要有职业良知,还是要做点事情的。”
唐爱民告诉记者,他们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光能写会画,省里的各种比赛也都没落下。
百年育人需要的是慢功夫。
唐爱民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一定要把曲师大教师教育这个牌子打得非常响亮!”
高考研率背后的故事
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曲阜师范大学2017级毕业生8694人,研究生报考率在80%左右。而2016级毕业生的研究生报考率同样超80%,30%以上被各大院校录取,被录取的研究生,考取“985”“211”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学子占到了40%。对这所设学县城的普通高校而言,高考研率、高录取率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考研率高不是偶然的。”教务处处长胡凡刚分析,从生源结构来看,八成以上的曲师大学生来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他们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家族的期盼,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对农村出来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考研不需要靠任何门道,靠自己努力就能获得一个优势地位,这也无可厚非。”李兆祥认为,“社会上对我们学校的考研率很关心,其实考研率高的原因有很多,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换句话说,现在上大学已经很普遍了,要想在社会上谋得一个好职位或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可能还要在本科基础上继续深造,读研考博。”
提及“一入学就考研、动手能力差”的外界传闻,胡凡刚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山东举办了八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曲师大获得了连续六届双料冠军。
胡凡刚回忆,把关过程中,扬州大学一位担任本科教学技能大赛评委的院长,说要到曲师大校园走走看看。“他在校园里拍了好多学子们勤奋读书的照片,感慨地说,很少见到有高校将‘有光的地方,就有人读书’这句话印证得这么好。”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正运坦言,扎根于孔孟故里的曲师大,非中心城市的地缘劣势很明显,但学生们骨子里都有种“犁牛之子”的精神。
“晚上走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一群在路灯下读书的孩子,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对家长来说,把孩子交到这里放心,而老师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自豪,因为这是我们的学生。”杨正运说。
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建阳介绍,很多学生报考曲师大,就是冲着曲园学风来的。
一次争议声浪后的反思
对曲阜师范大学而言,“考研基地”一度成为挥之不去的标签。面对外界传闻,学校师生如何看待?
“2015年以来,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其实对考研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能力,从而成为国家的多元化人才,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学生通过继续深造来充实自我,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有什么不可以呢?”在胡凡刚看来,无论别人如何冠名,只要老师们立德树人、做好本职工作,这就足够了。
“只要你站在阳光下,就会有影子,也就有人议论你影子的长短。”李兆祥认为,按照自己的步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至于别人怎么评价,都不要去管它。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老师努力了,学生受益了,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对于别人的评价,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李兆祥说,来到曲师大就能看到手不释卷的学生,这其实是一种校风,更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研究生资源是国家的公共资源,因此我们的学生考研没有错。”教育学院院长唐爱民认为,大家要做的,是为这些孩子感动,鼓励他们,而不是讽刺挖苦。
其实早在2015年,时任曲师大校长的戚万学在新生开学典礼致辞中就曾提及:对于有人曾称曲园为“考研基地”,我给予的是七分自豪三分坚定。
戚万学说,自豪的是,在全国性的大考乃至统考中,我们有这样多优秀的学生步入“985”“211”高校、中央直属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坚定的是,他们没有切身认识到这所充满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的学校,不知道这所乡村设学的大学有多努力,不知道这所大学里的人有多努力。
戚万学的一席话言辞恳切。
确实,在记者探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努力”两字已成为曲师大及学子身上的最大标志。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后台删除!仅用于学术交流,特此声明!
明天有重要消息
别忘了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