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各系统组织器官逐渐长大和发育完善,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时期,各期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应整体、动态的观点来考虑小儿的健康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约40周
特点:完全依赖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情绪、营养、环境及疾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因此加强孕期和胎儿的保健
(二)新生儿期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天,称新生儿期,
特点:新生儿刚脱离母体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适应外界的能力较差,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易发生体温过低、窒息、感染等健康问题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特点:婴儿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退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从而易患各种传染病,故此期的保健重点是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合理的营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按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注意消毒隔离,防止发生各种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特点:幼儿生长减少减慢,智能发育提高,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加,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范意外创伤和中毒,断乳后饮食由乳类转为混合膳食,应给予合理的喂养,防止营养缺乏及消化功能紊乱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6~7周岁为学龄前期
特点: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速度继续减慢,但大脑功能能加完善,好奇,爱问,喜模仿,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易患感染病,需要多注意预防
(六)学龄期
自6~7周岁始至青春期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比期小儿体格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未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更加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加强学校个家庭的教育,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注意用眼、口腔卫生,以防近视、等,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以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此期小儿要供给充足的营养。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以适应比较紧张的学习生活,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七)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特点: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此期体格发育再次加速,生殖系统发育迅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并成熟,该期以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建立为显著特征,应此,除保证充足的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外,还应及时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