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金榜题名的学子,然而随着农村和城市之间教育差别不断变大,现在用来形容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不易更为贴切。
关于农村孩子有多少人考上大学或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每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热议话题,大家更是称考上清华北大的农村孩子是“寒门学子”。
可是农村孩子到底有多少人能上本科院校或名校,我们并没有具体数据,不过教育部最近发出了一份职业院校学生的数据,让人再次感到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真不容易啊。
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在服务脱贫攻坚上,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70%这个数据是好的,可在老师眼里,这个数据有点刺眼,也让“农村孩子考本科大学难”这个话题再次成为热搜,农村孩子考上本科院校真的难吗?
京誉君查询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清华大学的1200名新生中,县级及以下的中学约三百所,在330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生源仅占1/7;北京大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在30%左右,而最近一些年在10%到15%之间。
更有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重点大学当中,农村的生源一直在呈一个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富人家子弟越来越优秀?而寒门却再难出贵子?
这本质上还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时,寒门学子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不管不顾,不求其它。
过去,“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划等号,原因大多是因为家里物资资源较好、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因为富人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
这不禁让京誉君想起了今年年初教过的一个小女孩,高考的时候考了六百一十多分,算是很不错的成绩。家庭条件很不错,父母从小就对女儿要求很严格。
但这个小姑娘并不是像我们印象中的“书呆子”一样只会读书,她平时爱好书法,还喜欢乐器,并且在比赛中也获得了一些奖项,由此可见,他们不仅仅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多还是让孩子全面发展。
然而,如今的寒门学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京誉君认识的一位在农村小学执教的老师,与我讲述了这样的现象。
很多学校,每次上课,班上有一半的学生几乎都不听课。有些孩子总是上课半天了才到教室,来到教室时手里还拿着早餐。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在下面偷着吃,吃完了不是蒙头睡觉,就是玩手机。
睡觉的孩子,如果你把他叫醒,不一会,他可能又睡着了。要不然就是随意说话,或者故意发出一些响声吸引别人的注意。
还有一些学生在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在玩手机,当老师把手机没收的时候,他就开会时打扰别人学习。如果一些学生性格比较极端,还会用仇视的目光看着老师。曾经就有一位老师因为没收学生手机被学生打了,现在很多老师为了少惹事只能放任他们玩。
并且,家长对于孩子们也无可奈何,没事老师找到家长,家长都恳求的说:“让孩子在校混吧,总得混到毕业吧。”这样的教育现状着实让人忧心,十几岁的年龄,正值青春年华,就在这样的虚耗中混日子。
其实在京誉君看来,发生这样的现象很大原因都是由于家人的补偿心理造成的,也就是说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这种补偿心理,其实就是家长们的自我安慰。
十几年前,许多寒门家庭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家境不好,就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而如今,学生间各种物质化攀比不断演变,为了不让自己家的孩子被比下去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许多家长的想法都是:不管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都要有。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看作是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不同的教育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而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这种差异,不是家庭贫富差距造成的,而是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家长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妨通过以下方式教育孩子:
1、营造一个向上的家庭学习环境
父母“做什么”比父母“是谁”对于孩子发展具有更加显著、积极的作用。而且,家庭学习环境的改善相对容易,这就告诉我们家长,即使无法给孩子提供优渥的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但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学习环境,更容易对孩子的学业表现产生积极的作用。
2、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是什么样的?
家庭学习环境绝不仅仅是指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物理学习场所,并不是说我们买个学区房,给孩子打造一个安静、舒适、独立的书房,就算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事实上,在教育学者和心理学者的研究中,家庭学习环境除了物理环境,还包括人文要素,它涵盖了家庭为孩子学习提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和资源的支持,以及家长的家庭教养行为。
一个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大致可以分为3方面:
一是父母对孩子学习材料的支持。为孩子提供图书、玩具等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提供丰富易得的学习刺激。
二是进行家庭学习活动。和孩子在家里一起进行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如一起读故事、拼图、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等,为孩子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三是丰富孩子的学习经历。带孩子在户外环境中进行一些学习活动,如带孩子到图书馆、参加社会活动等,丰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有人说,职业教育可能更适合“寒门学子”,因为可以快速的产生“收益”,但京誉君想说,在这些职业教育数字的背后蕴含的其实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问题,同样都是坐在教室中学习,但结果却不相同,大好年华就在虚耗中过去了吗?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记忆力理解力最好的,只要想学,他们可以学得很快。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放弃这些孩子呢?
不管怎样,这样的一群不学习的孩子是很多的,在中国农村的教室很多很多,他们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难道就这样任由他们这么发展下去吗?难道“寒门学子”就注定要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吗?
各位学生及家长们如何看待呢?欢迎文章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