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爱国题材被删,西方名人“上位”,清华教授:崇洋媚外

文|诚言呈语

不知道有多少30岁以上的人,还留着小学时的课本。

也不知道有多少留着课本的人,至今仍能在百无聊赖的时候,会翻出语文课本来,再看一遍。

我是有这个“爱好”的,虽说这个爱好,多少有那么点小众。

语文课本的传承

于我而言,翻阅曾经的语文课本,并不止是为了拿那上面的故事去消磨时间。

而是一方面为了在烦扰之中回忆童年,一方面为了在探索的同时寻觅初心。

你可能觉得我这理由有点牵强。

但是如果你也拿起书,再读一遍《金色的鱼钩》,重温一遍《飞夺泸定桥》的话,或许会在感动的同时,找到一些让人豁然开朗的体悟。

我喜欢读语文课本。

因为学过了《金色的鱼钩》后,我吃饭剩什么菜,都不敢剩鱼汤。

因为学过了《背影》后,数年见不到一面父亲也对我有了特殊的意义。

坦白地讲,其实我读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就是语文。

因为我确实是费多大劲也学不好。

但我从来都不敢去说,学语文没用。

因为在语文课本上,从文学作品到经典故事,从历史人物到诗词歌赋,无不散发着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即便是有人语文从来都没考及格过,但他也一定在文化精髓的熏陶之下,让优秀的品质渗透进了血液。

语文课本,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灯塔一样,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引航。

所以教材内容的筛选,显然不会是件随“潮流”而变的事。

二十多年来,教材改了一轮又一轮。

虽说适度地与时俱进是必要的,但是在删减和增补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删减的爱国题材

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魏巍这个名字,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感动了华夏大地,更在被纳入语文教材后,影响了至少两代人。

感动,是一种情绪。

由情绪传导出的,是行为。

而当行为成为了习惯后,那就是一种文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国外的视频网站上,有不少中国小朋友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视频合集,吸引了无数老外。

评论区里不少外国网友盛赞道:我喜欢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事,只会发生在中国。

但是,如果不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告诉他们的父辈,解放军叔叔就是最可爱的人,那么他们今天,又怎么会知道该向谁敬礼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这样朴实而又震撼人心的爱国题材,被删了。

可能是因为课文对战争的描述,太过于残酷。

也可能是有人觉得,战火不会跟和平年代过惯了的我们,再产生半毛钱的关系。

于是《倔强的小红军》被删了,《刘胡兰》被删了,《黄继光》也被删了。

而部分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因为“晦涩难懂”而被删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地区使用的课本并不完全一样。

只是在部分版本的教材里,对这些做了删减。

但是,那些对爱国题材“动刀”的人,删完了这些之后,到底想把教材内容指引到什么新方向上去?

西方的名人故事,给出了答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增加的西方名人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个人英雄色彩强烈的父子情课文,在一段时间里登上了部分版本的语文教材。

虽说后来因为与事实严重不符,被删除了。

但是在如今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里,仍然时有出现。

同样曾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还有现实中压根就不可能实现的《爱迪生救妈妈》,和连华盛顿本人都不知道的那棵“樱桃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清华大学教授、资深教育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曾公开批评到:

一些教材质量不高,去国家化。

一些教材崇洋媚外,对西方歌功颂德。

为了文学价值,适度地对事实做一些修改,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法这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爱迪生不可能“穿越”到未来,去把阑尾炎手术给学得门儿清。

华盛顿也不会在峭壁上,种下那根本就养不活的樱桃树。

这不叫修改,而应该叫“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是杜撰事实说得过去,我也没法理解,为什么不以国内人物为原型去杜撰,非得捧一个外国的名人。

这个答案,我在后来也想明白了。

因为这些课文虽然后来也被删了,但是你瞅瞅教辅材料里的看图说话、阅读理解等主观题中,有多少让外国小朋友光环缠身,让中国小朋友做“负面担当”的题目。

如果说盲目地加入国外的人物和题材,就叫与国际接轨、拓宽学生视野的话,那我觉得,这还不如让教英语的外教,直接去改教语文和历史来得实在。

至少,人是真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写在最后

我并不是盲目排外。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那些国外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著作也可以引入作为正课,或者选读。

但那只是补充,只是拓展。

语文课本真正留给学生的,不是吟诗作赋,不是楚辞秦腔,而是数千年来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和文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会提起传承。

但传承的本身,不是鹦鹉学舌,更不是做比成样。

而是在经年累月下,通过课本让文化融入学生的意识中。

虽说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精修细撰。

但无论什么时候,爱国题材都不应该被删减,无论哪个年代,爱国也永不会“过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