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桃蛋妈,今天跟大家聊聊全职妈妈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真是常聊常新,一年要上好几次热搜,被热门影视剧翻来覆去地拍。 碰到这个话题,有人心酸,有人火药味满满,有人在门外徘徊犹豫,有人在门内冷暖自知。 前有《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后有《三十而已》顾佳,还有更古早的林品如,全职妈妈/太太,每次被戏剧包装后,婚姻生活都非常“精彩”,一地鸡毛,一盆狗血,令看者唏嘘,身处其中者尴尬。但其实,这些年影视剧还是有所改变,对全职妈妈形象的塑造进步了一点点。
比如顾佳版的全职妈妈,就已经把带娃当成了一项事业,跟罗子君不同。罗子君的全职,用全职太太来形容更贴切,依附和享受是主题,而顾佳,是把全职妈妈当成一个工作岗位来努力的。但总之,全职妈妈,还是一个令女性焦虑的选项和职业。 要说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全职妈妈没有刻板印象和偏见,那是睁眼说瞎话。 桃蛋妈一直觉得,我们的网络世界、文艺作品,关于全职妈妈的描述和故事,还是太少,而且失真。
今天桃蛋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位好朋友做全职妈妈的故事。 她的身上,几乎找不到关于全职妈妈刻板印象的标签,同时,她又很有个性,很真实。 如果有什么能消除人们的偏见,能抚平心中的焦虑,那肯定是现实中真实的人物故事。
桃蛋妈邀请她为「牛娃成长记」做了一篇自述。 全职妈妈千千万,我这位好朋友只是其中一个,她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完全说明什么。 但我希望,她的故事,能为全体全职妈妈缺失的真实画像,补上一块明媚的图景,就足矣。她为做全职妈妈放弃了什么?老公从此就当甩手掌柜了么?全职妈妈怎么张口跟老公要钱?当全职妈妈最大的成就感和收获是什么?
我们听听她怎么说——
“
大家好,我是丁妈,坐标成都,家有一小棉袄,明年幼升小,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全职妈妈4年以来的心得与故事。 先从为什么做全职妈妈说起吧,可能每个全职妈妈都绕不过这个话题(笑)。
我做全职妈妈,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就是工作,我以前的工作真的太累了,我是做咨询的,经常要出差,要熬夜。 我有过连续90天没有休假的记录,也有过10天往返8次出差的记录。 所以结婚四五年,我都没有要孩子。 实话说,这份工作薪水挺可观,我自己也享受其中。 但是生了娃以后,一切就都得重新洗牌了。
这份工作把我的精力用得一干二净,没办法兼顾到母亲这个角色。我考虑再三,虽然很不舍,在娃1岁的时候,还是从原来的工作辞职了。 我也知道有很多优秀的妈妈能兼顾家庭和工作。第一我觉得人家有这个能力,
第二个人家有比较好的一个后援团队,可能是老人或者得力的阿姨。但是我没有这样一个理想的团队。 当时我的想法是,换一个强度没那么大,可以兼顾到女儿的工作,当然这样的工作,收入肯定不如以前高。 做全职妈妈的第二个原因,来自带娃的阿姨。 别误会,其实我当时请的那个带娃阿姨很好,女儿是她从小一手带的,找到一个称心的阿姨不容易,我挺珍惜她的。
女儿一岁左右时,我辞职了,想休息一下找工作。就在我辞职后两个月左右,我们家阿姨也辞职了,原因是她母亲生病了,她要回去照顾。
我当时想可能一两个月,阿姨就回来了,我再坚持一下,结果一两个月之后,阿姨的母亲还卧床,她没办法出来工作,我就被迫一直带娃带到过年,有半年时间。
当时我还想,年过了以后,找一个新的阿姨,阿姨适应了之后我就出去工作。
结果就在那时候,我突然发现女儿变了。
她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运动、思维都表现出了特别大的不一样,进步是跨越式的。
这个变化就发生在这前前后后半年的时间,当然可能与孩子本身发展也有关。
除了能力的进步,女儿的性格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她一岁左右时是个不苟言笑的小孩,没有什么笑容,也没有什么声音。
但是一岁半之后就变成了一个特别活泼特别爱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这半年,女儿周围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本来由阿姨带变成由妈妈主要来带。
然后我老公就跟我商量说,要不然就先自己带,带到女儿上幼儿园或者什么时候再出去工作。
这是我做全职妈妈的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其实就是家庭经济条件。
我老公挣得还可以,我们之前的储蓄也都在,况且成都的生活压力也没有北上广那么高,所以我全职带娃,经济上算是有保障。
再者说,如果我就是为了找一个工作,去参与社会,觉得自己在工作在参与,但不能全情投入这份工作,在工作上也没有很大的创造力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
基于这三个原因的影响,我就想通了,自己的价值在带娃上实现得更多,所以就进入了全职妈妈的角色。
再来说说女儿吧,桃蛋妈经常打趣我,说我是牛娃妈妈,其实我真不敢当这个称号,牛娃多的是,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家娃只是英语好点儿。
女儿现在5岁,词汇量3000左右吧,要说牛,也就这点还可以。
这也跟我全职带娃有分不开的关系,早期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家陪娃亲子阅读。
每天至少阅读1到2个小时英文原版书。能买到的适合女儿的书,我都买回来了,比如牛津树,还有很多。
现在女儿已经有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不用非要我陪着了。
我觉得学英语就这一条秘诀,大量阅读,大量输入,没有别的捷径。
女儿在幼儿园同学里,也算英语好的。娃上的国际幼儿园,环境里面能解决的只是听说问题,阅读这项,不管是上哪个幼儿园或者小学,都不可能在课堂上去阅读,不可能在学校里去阅读。
这些都是回家之后要解决的问题,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有回报。英文和中文一样,每天花1到2个小时阅读肯定是有意义的。
这个事情不是每个家长都会做的,做和不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是不一样的。
女儿上的幼儿园属于成都比较好的国际幼儿园,一年学费10W,桃蛋妈说我太舍得给孩子花钱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钱花得还是值的,我就一点要求,希望孩子真心爱幼儿园,爱幼儿园里的老师。
每次放假放久了,女儿就盼着上幼儿园,去了幼儿园她就很开心,回来她会跟我说,她觉得 Teacher Peter很搞笑,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我就觉得很棒。
我对幼儿园没有特别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失望的地方,整体是满意的。
再说说兴趣班选择吧,我家娃对运动类都不是很感冒,但是我觉得运动对她的健康有益,对长高、视力都有帮助,也能培养一个孩子的品格和心性,所以我比较坚持,算是小“逼”了一把娃。
初期我们尝试了特别多的运动项目,游泳、网球,还有所谓高级一点的骑马滑雪击剑,但是女儿都不喜欢,唯独网球,还可以凑合去上上。
我家兴趣班的探索还算效率比较高(主要还是娃放弃得快,哈哈),现在已经基本选定了网球作为深度发展的项目。
这种深度发展,其实并不是要怎么逼娃,我就是希望她能坚持下来,我对她的运动方面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她有强身健体这么一个习惯。
运动也好,艺术也好,对天赋要求挺高的,我觉得我家娃这方面条件没有那么优秀,不会走专业那条路。
我觉得全职妈妈,在娃小的时候,更像是一个陪玩吧。
现在的小朋友太苦了,上了小学以后,估计就没什么玩乐的时间了,所以这几年我全职基本上大量的时间就是在陪娃玩。
每天的行程都挺满的,没有哪一天在家闲着的,动物园、游乐园、公园,每天都有各种行程。
有可能早上看到下雪了,我们就开车200公里去成都周边的山里玩雪。
甚至为了玩,还逃学不上课,我是会为了玩给孩子请假的。
为了能让娃多玩一点,有时候课外班我会安排在幼儿园没有放学的时候,我提前把娃接出来,让她上到6点,晚上她就可以玩。
在学习上,我很少占用娃玩的时间,大部分占用的是幼儿园的时间。
女儿每天都有至少一两个小时时间,纯粹由她自己安排,想玩什么玩什么,我不会干涉。
在我们家,教育娃这件事,是我的“一言堂”。
我觉得,既然我放弃了工作,全职带娃,我把这件事当成一项事业去做,那我肯定是比家里其他成员在带娃这件事上更专业的。
幸而娃她爹也认同并且支持我,他从来不会在娃的教育上对我指手画脚。
娃她爹工作压力很大,但是相对我原来的工作,他被工作占用的时间没有我多,因为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亲自执行,所以基本上他一周还能给女儿洗四五次澡,陪陪娃。娃睡了以后,他还会继续工作一会儿。
他这点做得挺好的,不是那种“不动如山”的爸爸,他一直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陪伴孩子。
娃她爹已经尽了他自己的能力,我觉得他挺棒的。
我身边有很多有冲突的家庭,我觉得是来自于家庭成员都想参与娃的教育,表达意见的人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主持会议说了算的人。有很多家的爸爸并没有参与孩子的具体陪伴和教育,但是意见特别多,这种就太讨厌了。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全职妈妈没有收入,跟老公张口要钱会不会没有底气?
这一点我事先就做了打算,在全职带娃之前,我就和娃她爹沟通好了。
我不希望每个月伸手跟他要一笔钱,这样很奇怪,他说他也是这么认为。
结婚后生娃前四五年,我赚得并不比他少,我们对于家庭的财务贡献差不多,他也明白我为了娃放弃了多少。
所以我俩商定,以后家里每年会给我一部分整体的预算,这个预算由我来协调和支配,不会出现干个什么都要伸手要钱的状况。
我成了全职妈妈以后,老公并没有变,对我和从前一样尊重,我觉得这是他认可我对家庭付出的一种表现。
并且他也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尽量不缺席孩子的旅行,不缺席孩子学校的表演、家庭日等。
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疫情之后有两三个月没有上班,其实他陪孩子还是尽心的。
但是要让他全面参与深度规划,甚至承担我的焦虑,我觉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他也做不到,这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
家务这一项,对我也没有太大困扰和压力,我很少做家务。
在成都一个只做家务的钟点阿姨的费用,其实是不太高的。如果不住家的话1000多2000块钱一个月。
她来打扫卫生,然后做一顿饭,价格跟你家里的大小,家务的多少,吃饭的人多少都有关系。
其实我觉得在成都过这样的生活,压力真的没有那么大,可能确实成都是一个中产可以活得很幸福的城市。我觉得在北京就不行,至少房子就买不起。
桃蛋妈那天问我,这些年全职带娃有没有庆幸或遗憾?我说肯定有,先说说庆幸的地方吧。
孩子优不优秀还得看以后,有很长的路和考验。但我觉得,我深度参与娃的教育,让娃有了很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她很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她并不觉得表达自己是对别人的一种伤害,或是一件错误的事情,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好,这是她的性格特点。
还有安全感,女儿不见得是一个很开朗的孩子,但是她是一个在陌生环境、陌生人面前很自在,可以自处的人,我觉得这很棒。
如果是老人或者是阿姨带娃,他们也许并不那么愿意孩子生长这样的个性,他们可能对娃服从的要求更高一些。
当然娃现在大了,我会跟她说还是要有礼貌,我认为你这样做不是很对,你没有尊重别人或者之类的。
但是在她两三岁时,我对她说的最多的都是好、可以。
女儿可能觉得,妈妈就是自己的后盾,能为自己兜底,给她的范围比较大。
比如说她在大冬天说她要到水池里面去玩一会儿,我就说好,你去试试,结果她去了,就说好冷要上来。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也蛮多的。
她想自己去感知去亲自探索世界,我不会阻拦她。
有一次出国去玩,我查了攻略,那个地方有一个小溪是从阿尔卑斯山流下来的,很多人夏天的时候会在里面玩水,但我们是3月份去的,还挺冷的。
因为是从冰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水是刺骨凉,我问她你要不要去玩?她说我要,我就让她去玩。但是我给她准备了雨靴,准备了换洗的的衣服,玩完了之后,就换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老人或者阿姨肯定不会让孩子做这种尝试的,他们会说太脏太冷太危险了,但我会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不去阻挠娃尝试探索的。
我妈有时候会过来我家帮我,做饭或说整理一下家里。但是老人单独带孩子的时间确实很少,基本上都是我自己。
我家在教育娃上,确实是我说了算,娃受我的教育理念影响最大,这一点我很庆幸。
教育观是人生观的一个折射。因为你教给孩子的东西,都是你认为最好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人会教给孩子自己认为错的事情的。
当然不是说别人不可以给我提建议,但是最后做决定拿主意具体执行的人是我。
再说说对娃未来的规划吧,这个分为两方面,一是希望娃走什么路,二是希望娃成为什么样的人。
明年就要面对幼升小了,女儿中文的表达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阅读比英文差多了。她三岁半英文就可以认读了,我一直等到她4岁半,中文都没有这种自主认读的迹象。然后我就找了一些资料,开始推动她阅读,读古诗。这块儿比起英文来还是薄弱。
小学肯定不会再让娃读国际小学,国际学校的选择面很窄,我觉得公立或者私立都可以,学区房也有。
也不是专门为娃买的,我以前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基于对不动产价值的判断,很早就置业了学区房。
我私心是不希望女儿走高考这条路的,但如果她不想出去非要高考,那就考,我尊重她自己的意愿。那时候都18岁了,她还没有点自己的判断吗?我希望她的人生还是她自己做主,我只是尽量支持她。
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能让别人幸福的人,性格上满足、自信、快乐。
这几年来,我做全职妈妈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我深信,女儿最爱的人是我。
我天天跟娃在一起,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让她相信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也是她最大的支持者。
女儿知道,在她需要的任何时候,妈妈都在。
说完了做全职妈妈庆幸的事,再来说说遗憾吧。
我的遗憾是,当初自己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最初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没有选择一条进退比较自如的事业方向,导致后来完全无法兼顾事业,只能放弃。
带娃和上班,就像两个围城,城里的人各有收获,各有遗憾。
我有一些朋友,她们生了娃依然奋斗在工作岗位,近些年和她们聊起来,她们言语之中,也会透露没有做全职妈妈的遗憾,觉得自己没有好好陪伴孩子的成长。
她们有的是做医生的,有的是做警察的,都是很忙碌的职业,是有使命感的职业。
我经常跟她们说:“你们是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不一样,我也庆幸我没有做那样的工作,因为我不知道我做了那样的工作,我会不会因为使命感,没有办法放弃工作,只能放弃陪伴孩子。”
如今我实在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我放弃陪伴孩子会怎么样?因为这些年我和女儿都收获了很多,我已经完全认可并投入了现在全职妈妈的角色。
总之,女性做了母亲以后,有所失去,也有所得,每个人的每个选择都很不容易。
我的娃是个女孩,我希望她将来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比我的选择更多一些。
我的人生,从认真上学,然后高考,好好工作,结婚生孩子,走的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路线,我还是希望女儿有更多的人生选择空间。
如果将来有一天女儿跟我谈,她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或者怎么样,我不会强迫她,我希望她有更多的自主权。
哪怕将来她有了孩子,也想做全职妈妈的话,我也觉得那是她的事,她决定了我会去支持她。
但是一定是她想清楚了才做的决定,不是因为懒,或者说无奈之下,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得不做,我不希望是这样的。
如果今天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正在犹豫要不要做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也许我可以给点建议——
你肯定会收获跟孩子特别亲密特别特别幸福的一些时刻和记忆,然后你当然失去了在事业上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失去了你所谓的社会地位,很正常。你要是不做全职妈妈,你可能收获了事业上成功的,你必然也会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机会,可能孩子也会失去在母亲/父亲全力支持下有幸得到的更好更阳光的性格,或者是更好的教育。得和失,都很正常,这是一个选择问题。
有人曾经问我,对《三十而已》里的全职妈妈顾佳有什么看法?
第一我觉得她很认真很努力,第二我觉得她运气不好,没选对老公。
但是要说我运气很好选对老公,我也不会这么下定论,人生那么漫长,谁说得清楚以后。
顾佳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有对自己的人生兜底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祝愿每个做选择的妈妈,都能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无论在家里还是外面的岗位,都认可并实现自己的价值,首先你要幸福,你周围的人才能幸福,希望你过得满足、自信、快乐,并且拥有这种为自己人生兜底的能力。
”
我的好朋友丁妈固然是幸运的,她有一个好的人生伴侣,好的家庭经济条件,这一点,已经是很多女性未能拥有的。
但不可否认,她自己也很有能力,能奋斗挣钱,也能慈眉带娃,她想得明白,非常清醒、有计划地走进全职妈妈这个角色。
她所强调的“人生兜底”的能力,桃蛋妈理解的就是——掌控与周围人的关系,掌控身边的环境,拥有一项被认可的不可替代的能力,进而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对于丁妈而言,首先,她与老公、与女儿的深厚情感联系,这是关系的支撑点。
第二,她事先与老公约法三章,从财务上、教育权上,掌握了长久的主动权,这便是环境稳定的重要支点。
第三,她在女儿教育上的全情投入、陪伴和规划,塑造了女儿阳光勇敢的性格,优秀的英文能力,便是她被认可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这其中,有幸运的成分,也有能力的加持,因为这三点,她过得从容、满足、自信、快乐。
她的故事,没有什么鲜明的主题、激烈的冲突,只是娓娓道来的日常心境与普通生活,但桃蛋妈觉得——
其中自有一种力量在。
你对全职妈妈怎么看?你会选择做全职妈妈么?桃蛋妈期待你的留言。
桃蛋妈会持续给大家提供真实的家长故事和有用的教育干货,同时为了养家养娃,我也不得不接一些广告恰饭。
有时候广告的标题挺惹人厌的,我没有权力改金主爸爸的标题,但至少可以保证接的都是有一定口碑积累的教育品牌,不会恰烂钱。
遇到这类广告标题,大家有需要就点开看,没需要直接忽视就可以,在此感恩大家的包容和理解。
如果你也想投稿,欢迎发消息给公众号后台联系桃蛋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