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要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当属1872~1875年间清朝选派120名12岁左右的“留美幼童”。
这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一共分为了四个批次前往。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其余104人都回到了中国,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0个人中,就已经出现了留美不归的现象了,这样的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导致后面效仿的人越来越多。这其中就包括了父母皆为985大学教授,立志要把女儿培养成顶级科学家,不料女儿最后却改了国籍,实在让人惋惜。
百年名校,教授夫妻
南京大学都不陌生了,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与变迁之后,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两年后,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这样一所百年名校,自然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而且还是211工程、985工程。能够在这样的学府里面汲取知识,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
但对于鲍哲南而言,则显得并不那么困难,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南京大学的教授。父亲鲍希茂是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母亲陈慧兰是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想不成才,都是一件难事。就算是耳濡目染,也会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了。
一气呵成进大学,渴求知识出国深造
1970年出生的鲍哲南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从南京市第十中学毕业之后,在1987年顺理成章的考入了南京大学化学系。教过鲍哲南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将来在学术领域肯定是一个非同凡响的成功者。
既然考入了父母所在的南京大学,又选择了与母亲一样的专业,受到的教育定然不会令人失望。这位品学兼优的乖孩子,一时间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1989年,80后末班车即将结束,此时的鲍哲南已经进入了薛奇教授的科研实验室,一名大二的学生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这与父母和学校老师们的共同付出,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与鲍哲南的天资聪明也有关系,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这样的高端基因之下,必然不会有弱小的孩子。
三年本科基础课在鲍哲南这里显得是那么简单,对于知识的渴求难以得到满足,加之恰好遇到母亲需要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所以到美国生活的同时,鲍哲南进入到了伊利诺伊大学学习。
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所专注的领域,这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对于鲍哲南的父母而言,却有所担心。毕竟自己的孩子,脾气秉性这些都很清楚,他们担心鲍哲南以后不愿意再回到祖国发光发热。
毅然改国籍,成为顶尖科学家
因为学习成绩异常优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9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在鲍哲南还没有获得本科学位的情况下,就破格录取为该校化学系的公费研究生,与此同时,鲍哲南选择了华裔高分子化学家于鲁平作为指导教师。在学习钻研这条道路上,可谓顺风顺水,扬帆远航。
在加哥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优异的成绩令世人瞩目。四年之后便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了贝尔实验室任职。之前在大二时就进入了中国薛奇教授的科研实验室,当时已经步入了中国顶尖人才的行列。1995年进入贝尔实验室,则意味着她已经步入了世界顶尖人才的行列。
在取得这些傲人的成绩之后,鲍哲南没有想到回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是选择了更改国籍。这一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对,苦口婆心的劝导却丝毫不起作用。在留学期间的生活,已经完全改变了鲍哲南,她在更改国籍这件事情上,十分坚决,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和父母。
正如当年教过鲍哲南的老师们所言,她在学术专业领域会成为一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事实也的确如此。2001年,鲍哲南便获得贝尔实验室杰出研究人员称号。接下来的15年时间里,她分别获得了皇家化学学会Beilby奖章和奖项,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等等。
其中,在2010年时,鲍哲南作为创办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如此一来,这位更改国籍的华人可谓是名利双收,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
小结
鲍哲南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便受到了高配置的教育。在学习成绩和后来的专业领域成就来看,这是十分成功的。但在爱国热情和回报祖国这件事情上来看,却是失败的。
一个人无论变成什么样都不能忘本,这是最基本的,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沉淀。遗憾的是,鲍哲南最终还是更改了国籍,成为了一名美国人。即便她已经成为了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位华人女院长,依然没有一个中国人为她拍手,也得不到一丝来自家人的祝福,这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吗?
参考资料:《留美不归——鲍哲南》《留美幼童》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