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吗?
很多厦门家长们
对于自家孩子沉迷手机
烦恼不已!
近日,厦门家长群里的家长们纷纷对自家熊孩子“沉迷手机”大吐苦水,恨不能收其手机、扔其电脑、摔其iPad。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孩子们因疫情在家上网课,由“手机”引发的家庭矛盾呈爆发之势,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1
案例一:
2017年9月,河南正阳县,一位初二少年因玩手机被父亲批评,一怒之下喝了家中的农药,在医院抢救一周仍昏迷不醒。这个农民之家,本就因女主人身患脑瘤一贫如洗,儿子的服毒让这个因病返贫的家,雪上加霜。
2
案例二:
2017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一名初二的男生因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没收了手机。索要无果后,孩子跳楼自杀。两天后,无法忍受丧子之痛的母亲,也跳楼自杀。
3
案例三:
邯郸磁县讲武城镇有一家人,孩子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有天,孩子父亲上县城买药时,发现自己手机里的钱居然“不翼而飞”了。
父亲查看账单才发现,里面有一万六千多块钱,竟被孩子拿去玩游戏,一周之内便花完了。
两口子不知如何是好,这可是这个家庭半年的收入啊!
父亲对孩子说:“你以后不要玩游戏了。”
孩子竟称不让玩游戏,活着就没有意思了。
虽然以上
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案例
但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普遍存在
面对“手机”这柄双刃剑
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该如何科学应对?
近日,记者采访了厦门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吴为阁,他通过多年经验总结:解决手机沉迷问题,关键还要多位一体(学校、家庭、医院)进行干预才有效。
这三类人更易沉迷手机
13岁的男生小李,父亲抑郁症发作,家人将全部精力投入照顾其父,疏于关心小李。小李感觉被冷落,心情沮丧,便通过手机游戏释放情绪,游戏排名高歌猛进,成绩却一落千丈。
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立即带着小李多次到仙岳医院接受家庭访谈。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出问题所在。
最后,医生为小李制定了一套行为管理计划。按照计划严格执行3个月后,小李的行为习惯慢慢改变,不再迷恋手机。
“像小李这种亲子沟通出现问题
又适逢青春期的孩子,
沉迷手机的不在少数。”
吴为阁表示,相对而言,
以下三种人群更容易“手机成瘾”:
一是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到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属于这类群体。他们之所以会致瘾,有些是因为性格内向,孤独感强,不善表达,负面情绪不懂外泄,最终只好向手机伸出“求救”之手;有些人是因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自控力弱,无法自觉避开手机的诱惑。
二是高神经质人群。这类人的特点是敏感细腻,过度揣摩别人的想法,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相比,更偏好网络社交。
三是易冲动性人群。这类人容易冲动,在识别自己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对自身行为的后果往往缺乏准确预判。
两点初步判断“手机沉迷”
以下两点可以初步判断“手机沉迷”:
1、故意躲避人际交往,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手机上;
2、一旦手机拿在手里,就无法对其他事情产生兴趣,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等。
手机成瘾的危害
2019年,世卫组织正式把“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
1
影响孩子的视力
现今,近视越来越趋向低龄化,除了父母遗传,更多是因为长期看电视、玩手机造成的。
2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与传统书籍相比,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能为观看者全方位地提供信息,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少,所以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是一种被动式的灌输,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3
容易使孩子分不清真实和虚假世界
电子产品带给孩子的虚拟世界,常使他们将自身带入其中。如果孩子过度沉溺其中,可能慢慢的对现实世界失去兴趣,或者将两个世界看做一体
4
不利于亲子关系培养
其中一方想走近另一方的心里,而另一方却关闭心门,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感情也逐渐有了裂痕,亲子间的代沟愈加明显。
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
尽可能晚地让孩子接触和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的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
父母以身作则
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i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让孩子自己赢取玩手机的时间
家长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每天作业完成得好,正确率高,就会赢得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
帮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想办法跟孩子沟通,最好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后,自己的一些变化:比如耐性的减弱、体重的增长、成绩的下降、朋友的减少等。
然后帮助孩子来增强自控能力,比如可以向班里自控能力强的同学取经,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计划和每周学习目标等。
信息时代的来临势必不可阻挡
电子产品这把双刃剑
终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那家长们真正该做的
是给予孩子们一些合理的引导
迎接健康快乐的成长!
来源:最爱大厦门、厦门日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