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寒到徐孟南,那些曾经的年少轻狂,最终化为对高考的释怀

文/阿柒

韩寒和文学的缘分,似乎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早已注定了。

在80年代,“韩寒”这个名字显然有些非主流,每逢有人问起名字的由来时,他总是有些不自然的说:“那是我父亲的笔名。”

韩寒的父亲韩仁均,从小就热爱创作,曾多次获得过文学比赛奖项,大学就读于华中师大,用老一辈人的口吻来说,那可是“顶呱呱的知识分子”。

虽然父子两人的关系有些不和睦,对于写作的热爱,却犹如一脉相承。

读初中的时候,这个黑瘦的男孩写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作品《生涯模式》,并且在《少年文艺》等刊物上发表。

尽管那次尝试犹如石沉大海,但丝毫没有影响韩寒的信心,他坚信自己就是一个尚未挖掘的文学奇才。

在松江二中读书的第一天,16岁的他站在讲台前,极其认真的说:

“我叫韩寒,韩寒的韩,韩寒的寒,从今天开始,这所学校写文章的,我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教室里一片欢腾,笑声里满是嘲弄,但他依然不为所动,犹如大海中的礁石,崎岖而坚挺。

那天,上完课后,韩寒告诉老师,早上说自己的语文是全班最好是谦虚,准确的讲,应该是全市最好。

在这个少年看来,真正水平应该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早上那番“演讲”已经是难得的谦虚。

但很快,他就为自己的“口出狂言”付出了代价,韩寒的父母被请到学校,本人也被要求道歉,他不从,母亲愤怒地喊着让儿子滚出去。

韩寒拎着书包,在地上打滚,一圈又一圈,看得在场的老师心里发毛。

从那以后,“问题少年”这个词,成了韩寒在松江二中老师眼里的代名词。

大概是因为年幼时父母管得过于严厉,上了高中后的韩寒反弹之大让人震惊,他性格叛逆,喜争好斗,经常在教材中挑错,借此和老师争辩不休。

同班的学生习以为常,甚至以此为乐趣,每逢遇到这样的场景,大多数人纷纷起哄叫好。

只是同学越发如此,韩寒就越看不起他们,他讽刺道:“你们怎么不敢指出?这宛如见死不救,是人性的软弱。”

那年,他就像举世无敌的剑士,环顾四周皆是弱者,感到无比的孤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一的时间里,韩寒除了和老师争辩之外,顺手写下了《求医》,这部作品成功通过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

恰逢那时高校扩招,首届新概念大赛提出一等奖获得者保送名校,秉着好奇的心态,韩寒写下了人生第一篇成名作《杯中窥人》,并参加了比赛。

彼时,在不少大赛评委作家心里没底,怕找不出像样的作品时,这篇文章无疑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成功获得了第一名。

韩寒一举成名,无数赞扬的背后也有着不少批判,毕竟没有几个人见过在开篇就提民族劣根性的,更没有见过一等奖获得者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留级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韩寒而言,枯燥而无味的课本,远比不上肆意在纸上书写自己的想法舒适,留级高一那年,他又写下了两部作品:《穿着棉袄洗澡》和《三重门》。

其中,《三重门》的发行量累计达到了200万册,成为中国近20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作品。

只是,围绕在身边的光环越大,韩寒就越感到空虚,当同年人还在成绩而苦恼时,自己已经拥有了太多,名声、金钱,以及搓手可得的大学。

他看不起学校的教育模式,看不起只会笨读书的同学,进而厌恶这所有的一切,因此,他退学了,搬离父母所在的家,独自在外生活。

退学那天,韩寒还不到18岁,老师问他以后拿什么养活自己,他说:“靠稿费”。

少年的回答引来四周一片笑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00年到2002年,韩寒在狭小的房间里,用自己的思想和笔,写下了诸多作品,如《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风格和《杯中窥人》相似,极具批判性。

2003年,杂文集《通稿2003》面世,反响巨大,这部以批评当代教育制度为主题的作品,犹如湖泊投石,激起大片水花。

尽管韩寒声称自己用了4年的时间,不带私人角度地创作了这部作品,但他忘了自己早已是个公众人物,一言一行势必会影响到底下的普通人。

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学起了韩寒,企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发泄对教育的不满,徐孟南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比于韩寒的“书香世家”,徐孟南更像万千平凡人中的一份子,父母务农,家里有四个子女。

寒门家庭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徐孟南的父母也不例外,从小到大,他就在父母的期盼下成长。

中考那年,徐孟南凭借着560分的成绩进入一所不错的高中,然而久困于父母期盼中的他,内心早已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就像韩寒被父母的严格管教后反弹,变成“问题少年”,徐孟南在父母的压力下,也滋生了对教育制度的不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能理解父母的心愿,不敢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双亲身上,只好把教育制度当成发泄的目标。

这颗种子埋藏在徐孟南的内心,等待发芽的机会,而这个机会,韩寒给了他。

高三那年,徐孟南偶然得到了韩寒写的《通稿2003》,对书里面批评教育制度的想法极为认同,为此开始疯狂寻找教育制度的缺陷,荒废学习。

2008年的高考上,这个平凡家庭的孩子故意在每张试卷的答题卡后面写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写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确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以表达他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引起社会关注。

旷阔无际的大海,两块从未谋面的礁石,却因一本书而相互交汇。

一块天赋秉然,试图证明自己离开大海后能更快成长,一块默默积累,苦于外界无人听到自己的声音而怒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考试结果出来,徐孟南成绩为160分,落榜了。

那天,他愤怒而懊恼,对于落榜这件事自己早有预料,只是那160分的成绩,却成了他最大的侮辱:在外人看来,他不是故意,而是实力本就如此。

在徐孟南眼里,自己就是一只麻雀,韩寒是展翅翱翔的雄鹰,想要努力追上对方的脚步,然而,徐孟南忘记一件事:二者本就不是一个种类,雄鹰的成功技巧,麻雀不一定能成功。

落榜之后,徐孟南的父母希望他复读,但因为诸多原因,这场复读梦终究成为一场空,走向社会成了唯一的路。

尽管失败,但徐孟南始终坚信自己没有错,那年,如日中天的韩寒,成了他心底理想的希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徐孟南落魄的走向社会时,韩寒却成了家喻户晓的博客达人,梁文道说,那时候的韩寒再写几年,就有可能成为鲁迅。

2008年到2011年,这3年成了韩寒前半生最风光的时期,上至电视访谈,下至写文赚钱,统统被他包揽,此外,这个年轻人还进军赛车领域,给自己已逝的青春注入热血。

那是属于80后的年代,也是属于韩寒的时代,整个世界都在倾听他的声音。

而徐孟南则因为学历低的缘故,找不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只能打散工谋生,无人知晓。

才华横溢的礁石用自己的天赋作为基点,崎岖的犄角对抗着时代的洗刷,悲愤的礁石怒吼之后沉下水底,在时代的大潮中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身上的每一处不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有的故事都在2012年发生了转变。

那一年,韩寒和方舟子陷入大战,“代笔门”一度成为人们对他口诛笔伐的理由。

那一年,徐孟南创建了“高考0分声”网站,收集了许多高考0分的人物,包括自己。

“韩舟大战”结束后,韩寒满心疲倦,充满伤痕,他哭诉着说:“这个世界是根本不在乎一个人的清白和委屈。”

韩寒倒数第二篇博客,转自他的小说《1988》,内容是当了20多年的植物,最后才明白自己是动物。

17岁那年,韩寒以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自己对教育制度的不满代表着所有人的不满,后来,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个例外,从未融入平凡人的世界。

从个体到整体,成了韩寒人生最鲜明的转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徐孟南创建网站后,在父母的安排下结婚了,不久妻子怀孕,孩子出生,他成了一家之主。

网站的流量少得可怜,贫穷成了家里唯一的特点,他努力想要找好的工作,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学历始终摆在那,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人,没有背景和依靠,拿什么去换更好的未来。

“反思”成了徐孟南工作之外最常做的事情,曾经坚信自己信念的少年,如今却因这个信念陷入困境,错与没错,他内心早已经有了答案。

才华横溢的礁石发现自己离开了大海什么都不是,于是重新回到大海中,而那块沉下水底的礁石,在海水的滚动下,沉得更深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8,当人们再次见到徐孟南的时候,是在高考考场前,他离婚了,独自抚养孩子。

时隔10年,这个曾经故意在高考考0分的男人,重新走回考场,用无比认真的态度换回一张大专文凭。

那天,他笑了,笑曾经的自己,也笑有了这张文凭,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样在这一年,韩寒再次发表了对于教育制度和高考的看法。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如果学校束缚了你的梦想,你可以选择退学,但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并承受代价;如果单纯只是受不了管束,那退学纯粹是懒惰。”

他承认了教育可以大概率改变命运和阶级,也承让了高考对于寒门学子的重要作用,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对高考和学校理应感激和遵循。

那一刻,他与年少的自己和解了

故事结束了,无论是持才自傲的,还是悲愤不满的,最终都在时代的浪潮和人生的经历下释怀了,只是,对于缺场高考的经历,他们有些惋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80后到00后,从来不乏年少轻狂的人,曾经以为以自己之力能对抗、代表这个世界,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只不过是这个时代中的沧海一粟。

而高考和教育,恰恰就是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最好的选择,靠它改变命运,靠它得到更好的生活,韩寒也好,徐孟南也罢,到最后他们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就像白岩松所说的:

“无论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讽高考的事情,尽管它存在着某些缺陷,但时至今日,高考依然是绝大部分农村学子唯一的出路。”

那些曾经的反驳和不满,在事实的证明下都成了无比确信的肯定,只不过有时候明白得太晚,付出的代价会很高罢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