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娇云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孩子的作业,最容易让父母上头。
连《奇葩说》也来戳父母的痛点:“孩子的作业太多总是写到半夜,我该不该跟老师理论?”
老奇葩陈铭旁征博引、高谈雄辩,把该跟老师理论、为何要理论的缘由,讲得清楚透彻,让人实在服气。
强大的辩论实力,本以为他一定会赢,不料竟输给了对手。
在蔡康永看来,陈铭输就输在,一直为孩子“斩杀恶龙”,却没有教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困难,“这位爸爸很凶猛、很有效率,却少了温暖”。
孩子成长,总会遇见困难。
如果父母总以为大人才能解决困难:
孩子题目不会做了,父母立即上手教;
在学校没吃饱,赶紧打电话找老师;
孩子和小伙伴打架了,父母二话不说要为他出头;
……
为孩子搞定了所有难题,但他却没了锻炼机会。
教育是一场陪孩子升级打怪的旅程,孩子学会降服困难,成长才会来到。
01
越多为孩子出头,他越弱
“直升机”父母的特性是“过度操心孩子一切”,比如帮他解决困难,无论是学习还是人际交往方面。
《老师请回答》里,男孩孙金洋父母在育儿上存有分歧,妈妈认为孩子应该有自理能力,比如学会穿衣服、洗袜子这些小事。
但爸爸完全不同意妈妈的想法,认为孩子现在小,很多事还要父母出手才能办好。爸爸会帮孩子穿衣服、洗漱、系鞋带……,孩子做不好的事,他统统代劳。
在爸爸看来,孩子小学阶段不该有太重的学习任务,休息比学习更重要。
所以,孩子每天到点上床睡觉,不管作业写没写完。孩子的惰性也因此越严重,学习上拖拉,当然成绩也不好。
10岁的孙金洋,本来早该学会的事,他却不会,比如系鞋带。
主持人马丁提议,让马琪朵和孙金洋同时给各自爸爸系鞋带,6岁半的马琪朵很顺利就完成了,可孙金洋迟迟不肯动手。
见孩子面有难色,妈妈蹲下身来给他示范,孩子勉为其难地提着鞋带比划几下,不得要领就撒手放弃了,抗拒道:“我不想……。”
孩子遇到困难就放弃,缺乏应对的信心,是因他很少独自面对困难。父母愿意解决一切,孩子就没必要努力。
美国儿童发展和家庭研究副教授克里斯汀·莫伊兰宁在研究中发现,父母“直升机”式教育倾向越重,孩子的生活掌控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交能力均越低,且抑郁指数越高。
做父母要用心,但如果太过认真,反让孩子失去成长空间。
无论大小事,我们都为孩子做好了规划,他就不必动用脑子总结过去、计划未来。
不管大小困难,我们都上心为他解决,他也就不知道怎样找原因、想对策,以至害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放手给他来做,不管结果好坏,经历本身就是财富。
02
厉害的孩子,背后有“放权”的父母
把解决困难的权利放还给孩子,每走一步才会有所长进。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擅长以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乐典,让听众深受感染。
出色的背后,得力于他自主学习的能力。
王健16岁时,到耶鲁大学的一个音乐大师班学习,学长大多数是研究生、博士生,比自己年长,也更有经验。
虽然同学实力强大,但王健并没多大压力,他对自我学习能力很自信,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举一反三,用自己的思维学习。
王健的学习能力,受益于爸爸的教育。
小时候,爸爸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王健琴拉得不好了,爸爸提醒他不对,可王健自我感觉挺好,爸爸就让他唱出来,跟所拉的做对比,这样一来,王健也发现了两者间的差距。
爸爸说,既然找到了问题,现在你看想什么办法来解决。
直到现在,王健依然欣赏爸爸的教育方式:指出目标,引导孩子找对策突破,而不是直接把他抱到目的地。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困难是帮助孩子登上“强大”的台阶,实际上,孩子不缺解决困难的能力,而是缺少学习解决困难的机会。
别轻意拿走孩子的困难,放手让他经历跌倒,学会站起来,经历因失败带来的焦虑,孩子才能努力寻求出路。
每一次经历,孩子的能力和自信也随着提升,成为更强的自己。
03
出头有度,把困难变为动力
舍得让孩子经风雨,但在他尽力后也没突破时,就该为他撑一把伞。
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孩子想到橱柜上玩,但个子太矮,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上去。爸爸在一旁边为他加油打气,并提醒他想想办法。
孩子退下来,脚无意踢到了地上的枕头,他拿枕头放在橱柜前,想踩着它总可以了。没想到还是不够高,孩子上身总算挂在柜子上,但腿还是没办法够到柜面。
一次、二次、三次也不行……孩子着急了,爸爸悄悄地丢来一个枕头,并引导他把两个枕头重叠起来试试。终于,孩子踩着两个枕头,爬了上去。
坐在橱柜上,孩子一脸的自豪。
孩子和困难角力,爸爸始终陪在身边,但也没有立即出手,而是鼓励给他勇气,引导孩子开动脑筋想办法,努力尝试后仍然没突破,爸爸才暗暗地帮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给予的理解、鼓励、支持都是推动孩子往前走的力量,让他有勇气面对一切。而当孩子已尽力,需要帮助时,父母就可以为他出头,及时拉他一把。
如此,困难才能真正助力孩子成长,而不会让他恐惧。
父母能够以孩子独立为目的,出于爱不插手或出手帮助,孩子就有强大的安全感,有乘风破浪的底气。
04
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奇葩说》辩手颜如晶说,孩子作业写到半夜,这是他解决困难的办法。
有时候,孩子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是父母看不到,或认为他做不好。
在综艺节目里,宋丹丹吐槽儿子啥也不会做,张子枫接话道:
“我妈也老说我啥也做不好,其实,我妈在时,我就不会做了,如果我妈不在,事情也凑合着能做的。”
你看,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父母期望值太高。试想,要煎好鸡蛋,也要历经从生疏到熟练、从失败到成功,事情放在孩子身上更是如此。
其次,父母总认为孩子能力不够、办不到、做不好,这种设定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同时又让他产生依赖心理,阻碍孩子独立。
心理学应用专家李中莹说:“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好父母不是满分父母,而是站在孩子身后的人生“隐形训练师”。
父母只把正确的方向指给他,告诉他哪里有危险,摔倒时,训练他迅速爬起来,成功后,提醒他稳住脚步。
不必过多代劳,逐渐放手让他自己来走每一步,直到孩子能完全成为主导。
如此,他才能把握自己,掌控生活,有照顾好人生的能力。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纪伯伦这句话,一直在提醒父母:孩子从出生起,就有成为自己的渴望。
父母不是拥有孩子,而是借由自己成就他。
*来源:萨提亚育儿(ID: 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喜欢别忘了将我们设为星标
并在文章右下角点“在看”喔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情商好文了
感恩支持
期待与您的每一次相遇
点击在看,很快与你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