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尺讲台上,教师侃侃而谈好不威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考场上“厮杀”,但如果让老师参加考试,他们又能考多少分呢?都说老师知识储备高,肚子里的油水多,但如果让他们去参加高考,又有几个能被清华北大录取。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刷爆朋友圈,标题叫《我最差的学生,成了我孩子的老师》,当年班里最差的学生,都拿到教师资格证,走到教师行业,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是出国生活,就是到企业当高管,事实真是如此吗?
拥有教师资格证,就有成为教师的能力,或许这就是教师的最低门槛,但学校招聘时也有资格限制,不是说都不愿意到学校教书,而是有的人能力或学历不够,在应聘时被淘汰出局。
教育局组织老师参加考试
都说老师是“神”,但没有几个老师真正参加过考试,具体实力,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这一次,安徽蚌埠教育局,干得真是漂亮!将高中数学老师组织起来,让他们参加模拟考试,在三尺讲台上的他们,实力究竟如何呢?
学生们都认为老师参加考试,凭借自己的能力,那考不了满分,不也得考个130或140的,毕竟常年在一线耕耘,但当成绩公布后,却有些出乎意料。
总分150分,有人考了100分,也就是及格的水平,甚至有的老师及格线也没到,这就有些大跌眼界了,有人说作为任课教师,如果连成绩都征服不了学生,这又怎能让学生信服,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很难!
如果不是一线教师,那没什么,毕竟很久没有碰过数学了,但这些人几乎都是一线教师,在讲台耕耘多年,考自己擅长的学科,这样的水平,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但也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教课的老师多年未体验考试的感觉,难免有些生疏,时间也有限,思维不会像高中生那么灵活,这也是情有可原。
老师能力有限,不一定能考满分
其实,能教出好学生的教师,不能能考高分,道理很简单,如果让三四十岁的老师去参加高考,无异于是为难他,毕竟心思已经不在考试上。
我们常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或许在其他方面不行,但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肯定当仁不让,考试成绩也不能衡量教师的水平高低,而是他的教学质量如何,教学成绩怎么样。
他能教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好老师,如果教不出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能说这个老师不行,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学不学是自己的事,但教师就必须要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投身于教学事业中。
判断好老师的标准很多,教学成绩也只是一方面,教师更多是充当人生导师这一角色,如何做事做人,如果去学习才能考高分,而不是让他们去应付考试,成为解题的工具人。
提高分数,这三点不要忽略
作为教师,这么点分数,确实不应该,但对于学生来讲,老师只是指引作用,只是辅助作用,并不是说有了好老师,就能考上大学,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我们都说学好数理化,可以走遍天下,但现在的时代,却又有了些变化,语文至关重要,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想要真正学好语文,提高分数,还是要记住以下三点:
1.学会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都能认真学习,但又有多少人会去主动思考呢?多数机械地接受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死板的记忆那些知识内容,虽然能记住,但效率真的很低。
现代社会,信息产品多种多样,外界诱惑太多,我们无法静心思考问题,每次遇到难题,直接网上搜索,想都不想,即使把答案记住,又怎么能转化为自己的看点呢?很难!学习一定要自我思考,无论是语数外,还是数理化,想要提高效率,想要学好,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2.环境至关重要,打造好的学习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可以影响人,也可以改变人。孟母为何选择三迁?因为原有住所,无法为孟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无法让他真正的潜心学习,直到搬了三次家,才为孟子找到适合学习的环境。
作为父母就该以身作则,不能成天只迷恋于电子产品,而是要思考,如何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安心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就像2019年的高考状元杨晨煜,他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下班后不依赖手机,直接关掉来陪他学习,正因如此杨晨煜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圆梦清华。
3.广泛阅读书籍,增加课外知识储备
为什么说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学霸副科成绩响当当,英语数学从小成绩优异,拉不开分数,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差距,都是从语文学科拉开的。你阅读多,知识储备就大,内容信息就广,语文成绩自然会提高。
语文的基础是什么?阅读理解,其他学科做题前,都要了解题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做,如果你阅读理解能力不到位,又怎么能看懂题目呢?又怎么着手做题呢?很难!
举个例子,去年语文高考一卷的作文题,考察的是齐恒公丶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这则故事出自哪里呢?来自《史记》。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段内容,那都不知道如何去构思,找不到下手的突破口,而那些读过的同学,心里有印象,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突破。
但这则故事,教材上会涉及吗?不会,老师也不会单独讲。但只要你广泛阅读书籍,知识储备丰富,就不怕这样的问题,这就显出阅读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