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心”教育如何扩容提质?顺德人大深调研“把脉开方”

“十四五”开局之年,顺德“强中心”该如何发力?1月18日,在顺德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上,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顺德“强中心”教育扩容提质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透露出了顺德在新一年的民生突破方向。

这份持续了3个月的深调研报告,为顺德“强中心”工作“把脉开方”。据统计,中心城区大良、容桂、伦教3个街道2020-2022年,通过16个项目的改扩建,预计能新增小学和初中学位19990个,但与2025年规划学位数还差11110个,学位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人大调研组建议,要强化大良、容桂、伦教三街道教育一体化谋划,统筹布局、问题导向、远近结合,打造教育“强中心”,引领全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教育赋能高品质城市建设。

顺德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现场。欧阳少伟摄

问题:

人口流入速度超“十三五”规划编制预测

2020年9月-12月,顺德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工委与区教育局、顺德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视察、座谈交流、访谈等方式对大良、容桂、伦教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近两年,顺德区把教育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中心城区学位供给及教育质量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民期望仍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异地中考高考政策的实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顺德对人口的吸附效应明显增强。

据统计,到2019年底,顺德区常住人口已经超过300万,人口流入速度尤其是中心城区的流入速度超过“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预测,造成入学刚性需求激增。

中心城区3个街道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学位千人指标均与省定标准有差距,反映中心城区学校建设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学位供给压力增大。

人大调研组发现,大良、容桂、伦教3街道大部分学校建设时间较早,受当时历史条件和规范标准所限,学校建设预见性有所不足,校舍普遍为3层低矮建筑、分布松散的“低容积率、摊大饼式”布局,土地开发利用率偏低,限制了学位的供给能力。

面对激增的学位需求,学校只有将功能场室、午休室改造为教室以增加班级满足招生需求,学校各类教育教学功能场室严重被压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突破:

校舍挖潜空间较大

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也发现了破题的方向。《调研报告》指出,上述街道校舍现状土地利用率不高,扩容挖潜空间较大。

据不完全统计,大良、容桂、伦教3街道现状小学、实践生均占地面积均高于《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规定的生均占地面积标准,表明学校用地具备一定的扩容潜力。

但从现实分析,一是受限于历史遗留问题制约,如用地手续、建筑物权属不清、资料不齐等客观原因,无法短时间内完善相关权属手续,导致原地拆除后不能重建;二是原有学校建筑物的整体布局问题,预见性不足,大部分学校无大面积、可利用的空间进行大规模新改扩建。

通过超前规划设计布局,改扩建的成美初级中学校舍焕然一新,成为中心城区优质教育的标杆。欧阳少伟摄

建议:

超前规划学校建设和学位共济

调研组认为,当前,顺德区正全面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亟需高素质人才,呼唤高质量教育。区委区政府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力实施教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区为突破,立足“长短”结合,加快推进学校扩容提质,打造教育“强中心”,提升中心城区的竞争力和首位度,引领全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人大调研组建议,区委区政府要根据未来五年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人口增量、学校服务半径等因素,尤其要充分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带来产城格局重构的影响,科学测算入学需求,超前规划学校建设和学位供给,打好学位供给的“提前量”。

据统计,中心城区3个街道从2020年到2022年通过16个项目的改扩建,预计能新增小学和初中学位19990个,但与2025年规划学位数还差11110个,学位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调研组指出,区政府及3个街道、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继续加快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在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编制中心城区教育发展专章,增强学位供给的计划性。

大良、容桂、伦教3街道大部分学校建设时间较早,改扩建满足新增学位需求显得迫切。图为大良聚贤小学教室。欧阳少伟摄

支招:

“上拓”“架空”扩大教育设施容量

调研组还支招,因应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强度大、新增建设用地少而现状学校土地利用率较低、具备可观扩容空间的客观实际,建议优先采用改建、扩建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学位供给。可考虑借鉴广州的经验,在不违反相关建设规范强制性规定并满足师生安全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容积率、建筑控高和退让等要求,以“上拓”“架空”等方式增加建筑楼层,扩大教育设施容量。

譬如,5层及以下作为学生教室和活动场室、5层以上作为行政办公和教职工配套设施,通过加强不同设施的混合配置提高单位用地的学位产出。突出校舍建设的适用性,确保课室、功能场室等符合未来教学需要。

调研组还建议,区政府应组建包括教育、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自然资源、住建、财政、发改等单位在内的工作专班,加强对中心城区学校建设用地、资金、审批等的统筹协调。

坚持“项目为王”,对3个街道具备改扩建条件的学校建立台账资料,并纳入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库,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倒排时间节点、挂图作战,推进大良凤城实验学校、容桂容里小学、伦教中学等学校的改、扩建。

另外,推进教育布局规划的改革创新,构建多元创新办学模式,推进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六年制中学、一法人多校区、委托管理、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改革,建立学区制和集团制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学区内、集团内教育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教研和课程资源的相互交流、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资源效能。

【南方日报记者】欧阳少伟

【作者】 欧阳少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