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我打针,”3岁女童身上现29处针眼,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孩子?

这两天的新闻大概都聚焦在女星代孕,弃养的事情上了。其实昨天还有这样一个新闻:

陕西西安,杨女士放学接孩子回家时,孩子说腿疼,老师给她打针了,随后检查孩子身体,发现全身一共29处出血点。事后,杨女士报警了,截止目前,家长仍未得到学校回复。

可能类似的新闻,每年都会出现几起,大家已经有点麻木了,也可能昨天的新闻一个比一个劲爆,这个新闻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了。但是我第一时间看到的时候,还是无比的愤怒。

除了愤怒,我们还能怎么办?不送孩子去幼儿园也不现实,作为家长,我们能做哪些保护好孩子呢?展开来说说吧!

01 选择靠谱幼儿园

这个很重要,我们要多方面了解孩子即将进入的学幼儿园

幼儿园好不好,可以多向邻居打听打听,他们孩子上的幼儿园如何,老师怎么样。

还可以在幼儿园放学的时间段去和接孩子的家长聊聊天,听听他们对幼儿园的看法,老师对孩子是不是有耐心,责任心。

看看能不能参加这个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参加活动过程中可以看看老师的素质,对孩子是否有责任心,有耐心。像我们小区对口幼儿园每年都和街道有这样的联合活动,可以参加一下,能很直观的看到老师们的情况。

还要关注幼儿园硬件问题,证是不是齐全,有证不是百分百的保障,但是经过了必须的审批流程。包括消防验收,教师资格,卫生管理等是否符合条件。

幼儿园的环境是否安全,干净,好的幼儿园应该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园内应该通风采光好,设备设施有无安全措施。

幼儿园的安全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前不久山东莱芜幼儿园宝宝坠楼事件暴露的就是幼儿园设施安全和老师管理存在极大问题。

02 注意多观察孩子

观察孩子的身体和情绪状况有没有异常,比如换衣服,洗澡时看看孩子身上有没有伤疤、淤青之类的明显外伤,沉默、沮丧,本来性格外向变得不爱说话等等。

身体上:伤疤,淤青,做噩梦,突然频繁的尿床;

● 情绪上:沉默、胆小,紧张,爱哭,外向变不爱说话;

● 其他表现:越来越讨厌去幼儿园

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拍照留存。

大部分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能够适应幼儿园。如果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表现出拒绝,哭闹的情况,我们应该想办法和孩子沟通,找出其中的原因,是否因为老师的体罚或其他原因。

03 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3岁多的孩子,很多事情都能表达清楚了。经历、心情,感受等,他们是可以告诉我们在幼儿园里经历了什么。

我们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的情况,除了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有无异常情况,也是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

● 你今天在幼儿园里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呀?

● 有没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发生?

● 你喜欢和谁一起玩?喜欢哪个朋友啊?

● 你们玩什么游戏了?好玩吗?

● 你期待明天继续去幼儿园吗?

● 你想坐在谁旁边?(你不想坐在谁旁边?为什么呢?)

● 幼儿园哪里最好玩?

● 你今天听到的最奇怪的话是什么啊?

● 如果我今晚给你老师打电话,你猜她会给我说你的什么事情?

● 你今天有没有帮助哪个小朋友啊?有没有哪个小朋友帮你啊?

●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

● 你今天什么时候觉得最无聊啊?

● 如果外星人到了你们班,要带走一个人,你希望它把谁带走?

● 今天你们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什么事情呢?

● 如果明天你变成了老师,你会做什么呢?

● 你们班有谁被罚站吗?为什么会被罚站呢?

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和沟通。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不管在幼儿园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永远站在孩子身后。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是「为什么幼儿园被虐待的孩子回家不愿意告诉父母」,一个匿名用户写下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幼儿园时期住在单位大院里。和双胞胎妹妹在院子里玩,被一个年轻的叔叔带到办公楼(4层)楼顶平台,要求我们脱下裤子。是没有遭到侵害,遭到了猥亵。回家后懵懵懂懂告诉妈妈,当然妈妈怒气冲冲带我们在院子里找,是找不到那人的。

然后我记得妈妈非常生气,大骂我,说我不懂得保护妹妹。

从此以后,遇到什么事再也不敢和妈妈说了。

还有一个高赞回答:

因为你送人家去幼儿园明明说的是「要听老师话啊」

很多家长觉得麻烦,不信任孩子的话,导致孩子早早的关闭了“求救”通道。

因为,孩子信任父母,是建立在父母也信任孩子的前提下的。

我们永远要和孩子站在一头,让他们知道,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爱他们。这样,孩子才能和爸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04 上幼儿园前,积极培养自理能力

家长在孩子小班之前就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现在幼儿园一般都是三十多个小孩,三个老师。小孩子的事情又比较多,如果事情太多可能让老师失去耐心,对孩子发火,甚至打骂。

穿脱衣服,鞋袜

平常在生活中,就要通过练习和做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独自穿衣、穿鞋袜的能力。

培养宝宝自己吃饭、喝水

让宝宝坐在饭桌旁,自己吃饭。锻炼宝宝自己拿敞口水杯喝水。

提前调整饮食时间及结构,与幼儿园的饮食安排越接近越好。至少胃肠不需要重新适应,利于消化吸收。

大小便问题

入园前宝宝最好是自己要学会控制小便,能够自己上厕所,自己脱裤子穿裤子。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最好提前了解学校的厕所是马桶还是蹲便器。现在家庭一般都是马桶,如果是蹲便器,最好提前在家练习。不然孩子去学校不会用蹲便器可能会尿裤子。

与幼儿园相同的作息时间

家长需要提前知道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几点起床、几点午饭、几点午睡等,然后据此在家里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逐渐调整宝宝的作息习惯。

05 角色扮演,了解情况

有些孩子,可能在学校受了虐待,不会告诉家长。

首先,孩子不知道收到欺凌是不对的,不合法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或者意识不到父母能帮助他;

其次,很多老师在体罚孩子时,都会威胁不许告诉家长。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子,正是认为老师是权威,特别相信老师的话的时候。他们真的会遵从老师说的,不敢告诉家长。

我们可以跟宝宝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妈妈扮演宝宝@宝宝扮演老师。看自己哭的时候“老师”会怎么做呢。宝宝大概率会模仿老师的言行。

孩子会自然把自己看到的老师的神态,动作模仿出来。

06 安全意识的培养、性教育

平时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训练,特别是一些常识知识务必让孩子牢记,以备在危险来临时冷静面对。

务必牢记的信息和电话

● 父母双方名字、电话、详细家庭住址;

● 就读学校名称、自己大名、出生日期;

● 公安报警110、急救120等。

一些危险情况的应对

● 遇到危险时大声呼救,以此来震慑坏人;

● 和大家待在一起,不单独和同学或其他人去到僻静地方;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性教育,3岁的孩子,我们可以开始对他们进行一些和年龄认知对应的性教育了。

当孩子两三岁开始意识到性别和开始好奇男女生身体的不同时,我们可以在解答孩子困惑的同时带入防性侵教育的内容;

当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引入防性侵的内容等等;

也可以直接通过绘本的形式来讲解。

但是,千万不能做成恐吓教育。

当你给孩子讲完了隐私部位、性器官、身体界限,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个游戏,你指着身体的某个部位,让孩子去表达——这个部位别人可不可以碰?比如碰到手脚的时候,孩子说可以,但碰到胸部的时候,孩子说不行。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加入更复杂的判断场景,比如如果是爸爸、妈妈、朋友想碰他的手脚是可以的。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有着不同的身体界限,这样的区分对孩子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于《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

我们要帮孩子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那就是:他的性器官和隐私部位只有爸爸妈妈帮他洗澡或者医生检查他身体的时候可以碰触,而医生检查的时候,也需要有爸爸妈妈在现场确认安全。除此之外,其他人都是不能碰的,包括老师。

寻求帮助,学会拒绝

家长们要帮助孩子进行技能的训练,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比如:爸爸妈妈的一个朋友让孩子脱衣服,怎么办?

有亲人让孩子坐在他的腿上,摸孩子的屁股,怎么办?

有人让孩子看怪怪的影片,怎么办?

有人让孩子摸他的隐私部位,怎么办?

有人在孩子面前脱衣服,怎么办……

在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性侵犯者可能是任何人。性侵犯者可能看起来是好人;也可能是受人尊敬的人,甚至可能是受孩子喜爱的人(包括老师)。

让孩子学会说“不”的心理基础是要让孩子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选择的权利。孩子对成人的话不应是简单服从。家长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可以强调规则,但不能强调服从,而是应努力让孩子理解规则。

在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情况时,敢于表达出来,甚至在被触摸隐私部位时敢于说“不”,才是正确的表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于《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书》

07 真发现问题了,怎么办

与家校联系、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帮助你掌握信息,了解孩子,学校内发生的事。

当你发现孩子在幼儿园被虐待,很可能并不是个例。可以及时联系其他家长,寻求帮助。必要时,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能让事情得到更快的解决。

1、如果发现孩子被虐待,家长及时拍照,并去医院伤检,留存证据。与老师和校方沟通,询问情况。

2、如果发现是多次虐待,那么不要急着找老师,而是向其他家长询问是否有类似情况或可疑状况,如果有,那么大家联合起来处理会更有威慑力。

3、一旦证实孩子被老师虐待了,一定要及时报警,要求先看监控再沟通;不要因为害怕得罪老师或校方而隐忍。和其他家长商议,多方掌握证据,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最后再强调

一旦证实孩子被虐待,

一定要及时报警!

总之,遇到娃幼儿园被虐这种事得先发制人。

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全面监督、严厉惩罚,保证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