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本以为是个王者,谁想到竟是个青铜"来形容想象和现实巨大的差距。黄蛉就是这样的人,开始被爆出的时候,大家以为发现了一个”奇才“,”怪才“,谁知道后来才发现他只不过是个投机分子,当年靠着高考中的一篇”甲骨文“作文剑走偏锋,名声大噪,被破格录取。
事情发生在十一年前的2009年,那时的黄蛉还是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一名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他对甲骨文发生了兴趣,这个爱好被他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发现了,恰好这位蒲老师也是个甲骨文的爱好者,难得碰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学生,蒲老师便经常和黄蛉在一起研究交流甲骨文知识,黄蛉也因此有了一定的甲骨文基础。
2009年的6月,黄蛉走进了高考考场,在语文考试的时候,他突发奇想,觉得自己应该写出点不一样的文章,因此他决定剑走偏锋,放手一搏,用自己掌握的甲骨文写一篇作文。
这样的一份考卷还真是难倒了阅卷老师,毕竟老师也没研究过甲骨文呀,但是老师也并没有轻易把这份看不懂的作文判了零分,而是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向阅卷组长进行了汇报。高考中并没有规定不能用甲骨文进行书写,阅卷组请来了四川大学甲骨文方面的专家对这篇作文进行了”翻译“,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甲骨文虽然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内容却不怎么样,而且跑题,最后经过讨论,老师给这篇”甲骨文作文“打了8分(满分60分)。
考试分数公布之后,黄蛉没有创造奇迹,总分只有428分,连三本控制线都没有达到,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了。但幸运的是,他的那篇甲骨文作文被当作高考花絮披露出来,引起关注,很多专家认为,这个学生具有很深得古文字功底,因为一篇800字的作文,要全部用甲骨文+金文+大篆来写,一般人可能要写一个月。
有了专家的肯定,不少学校向黄蛉伸出了橄榄枝,最终他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录取,第二年,就转入了四川大学进行学习,428分的高考分数,进入了四川大学这样的双一流学校,不得不说,黄蛉的剑走偏锋还是赌赢了。
四川大学认为,这是个古文字方面的”奇才“,为了培养他,还特意返聘了64岁的古文字专家何崝教授,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但是让人大感意外的是,何崝教授很快就提出了辞职,因为他认为黄蛉太浮躁,太浮夸,不能沉下心来做研究,黄蛉多次吹嘘自己正在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并声称是何崝教授所教,这让何崝教授很不满意,认为他不适合做学问。
而且何崝教授认为,黄蛉在古文字方面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教了他两年之后,也不过掌握了上千字而已,这也就是个一般学生的水平。自从何崝教授离开后,四川大学也没有再为他开小灶了。
转眼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年,黄蛉也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传出来,最终也没有像大家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古文字专家,这样看来,那篇甲骨文作文并不是因为他喜欢甲骨文文化,而是他用来博眼球的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