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印象当中,985、211、双一流名校毕业,而且已经读到博士后阶段,最起码也会在一个高校谋得一份职位,社会上对于博士阶段的高级知识分子期待很高,个人读书读了那么多年,国家为了培养一个博士也耗费了大量资源,理所应当毕业后从事科研、教学来回馈社会、回馈国家。不过,近日一位武汉大学的博士后童文平在博士后出站以后却选择到杭州一个街道社区做社工,并且月薪只有五六千,这一系列消息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大多数人认为童文平的选择不值得,也有人认为他的选择浪费了国家资源,也对不起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童文平的选择真的不值得吗?
童文平高考时成绩并不理想,仅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后来通过专升本转为本科,于2002年考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硕博连读,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6年间,童文平又在中科院、浙大做过助理研究员,2011年又回到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了6年博士后。
在学习阶段结束以后,童文平开始寻找工作,不过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其想要就职的西湖大学,童投递简历后就没有了音信,甚至他还曾经给校长施一公发送过邮件,不过并未得到对方回复。不过,童文平找工作不顺利其实也和本人有关,他的师兄以及导师在接受采访时就指出童文平的研究虽然构建了理论模型,但未得到数据支撑,本人的研究方向也不集中,做科研的资质一般,很难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不过,当童文平听到这样的评语时,他并不沮丧,也不后悔自己做社工的选择。
童文平去做社工并没有后悔,而且自己过得很充实,虽然自己职位也并不是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第一个月工资也仅有3800,现在虽然有所涨幅,不过也只有五六千,还要依靠父母接济。不过,童文平并未因此有什么心理落差,他在社工岗位上也很认真,曾经就过一个独居老人,在疫情期间,由于其英语水平较高,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童文平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能够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自己的快乐也更简单。
有人认为童的选择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是对自己不负责,社区工作人员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童文平上学几十年,自己也曾经醉心于科研,不过自己的想法与科研计划并未得到认可,而且职业并无高低之分,一名普通的社工也可以帮助他人。在科研道路上,光鲜亮丽的永远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也是岌岌无名,甚至近期有不少博士由于科研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童文平的学长以及导师也觉得他并不适合搞学术,去做社工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