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红楼梦》里有贾母和王夫人护着宝玉,贾政说得多了,贾母就会找他的事,把宝玉养得不成样子。金粉世家中金太太是个不错的当家主母,她从来没过多地干涉丈夫教训儿子,可为什么金铨自己优秀上进,却不知道好好管教儿子呢?导致几个儿子没一个成器的呢?
说起来,一是过于忙碌,在孩子小的时候,正是他冲事业的时候,可能那时候他自己都觉得有他在,护得了全家,孩子放松一点也没关系。习惯是件可怕的东西,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教会他们正确的三观和努力的意义,错过了那几年,再想好好教育怕是也有心无力了。
金燕西在父亲刚死,一边说着不适合出去跳舞,一边又去捧白莲花姐妹,可见已经是种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了。这样的人也就家里还有点钱,没钱的话什么事都能干得出,可不是随便教教就能改变的,原著中甚至到最后都要污蔑清秋,可见这种人早已属于道德败坏,无药可救的人了。
二,从金铨让人撤了大儿子的职务,想给儿子一个教训这件事可以看出,任凭金铨有多大的决心,架不住下面依仗他的人开后门。在他们眼里,哪个父亲会真舍得这样对儿子,肯定一时生气,他们要是真办了,过几天心情好了,该又责怪他们了。所以个个阳奉阴违,几个儿子再不好,他们也不会告诉金铨,睁眼说瞎话的,把烂泥夸成花儿,不明真相的金铨估计会觉得自己的几个儿子真的有那么好呢。等他发现事实的时候,个个都已经定型,想改变也是不可能了。
三,尽管金家几个儿子没什么真材实料,可因为有钱,也上了不错的学校,再加上金铨的地位,随便给安排份工作,简直太容易了。再说对于那些想巴结金铨的人,他们肯定觉得他儿子随便说两句话也比他们去说管用。为了自己的利益,只得努力给金家几个儿子谋好处,好让他们能在金铨面前多多美言几句。说白了,丞相家的奴才别人还高看几眼呢,别说金总理的亲儿子了。
所以几个孩子就是占着好位置,不去上班,下面的人也会帮忙遮掩,绝对不会传到金铨耳朵里。要说金铨作为大家长,倒是没有有些官僚仗势欺人,不在乎自己的儿子上进不上进。可他再希望,顶不住下面人的欺瞒呀。就像剧中金燕西为了找清秋,大街上到处抓人,为了去学校当老师,把欧阳给弄走,这些事,金铨绝对不会允许儿子干的。可谁会告诉金铨呢?他们还指望着金铨的几个儿子帮忙说好话呢。
当然了,金太太也有一定的责任。那个时候虽不是古代,但金铨忙碌,孩子的教养重担大部分还是在女人身上。可金太太虽然不像贾母那样溺爱孩子,无论孩子对错都护着孩子,或者替孩子隐瞒。但她却是个不爱管事的。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太强烈的个人主见。对孩子,就是放养。这种养育方式,如果孩子是个好的,那不磨灭他们的天性,当然比较好。可如果孩子是个不争气的,不多加规劝,由着孩子的性子,长成什么样算什么样。那跟捧杀或者溺爱也没什么区别。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一个家庭只靠一个人,不重点培养孩子以求后继有人,纵然他身在多高的位置,一旦倒台,后果都是可怕的,金家就是很好的例子。金铨一倒,他的儿子有职位的被人撤职,没职位的想找份工作都找不到,平时呼朋唤友,一来一堆,可金铨一走,不说帮忙了,还要在葬礼里捞点好处。不得不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呀。
有时候没条件,有心无力,没办法,如果家里条件还可以的,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培养。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何况自己的亲生孩子,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而真正的深远是让他自己有所成就。只要学到脑子里的东西不会离开自己。就算有些孩子,真的天资愚钝,学业上没什么突破,但也要教导他良好的品格。吸引一些真心的朋友。没那个本事开拓,至少靠祖上积攒的家业,平安顺遂。别像金燕西一样,连做个守城君主都做不了。那才是真正可悲的。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和发展自己同样重要。毕竟童年无法返回,一个不留神,毁灭的是他的一生,连带着整个家庭都跟着遭殃。发展自己的同时,别忘了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