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到放假过年的这段时间,总是会有不少同学聚会。大家毕业之后各奔东西,很难聚一次,不过很难将所有人完整地聚起来,每个班里总是会有一些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人。
学生时代,那些在班上“存在感”高的人,大家一眼就认出来了;而那些“存在感”低的人,来没来参加似乎都没有人关心。
而班主任带过那么多班级和学生,很多人毕业后连名字和照片都对不上,老师也很为难,看着有点眼熟但喊不出名字。
这3类学生,在班里最没“存在感”
学习成绩不上不下
“成绩最差”和“成绩最好”的两种同学,在班里的存在感最高。前者获得表扬和奖励多,最多,是全班羡慕和学习的对象;后者时不时被点名批评,大家想不认识都难。
但成绩不上不下的孩子,既没有特别突出也没有差到不行,是老师比较放心的对象,因此往往被忽略。
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班上总有一些特别活跃的孩子,上课爱跟老师顶嘴,身边聚集着很多朋友。反之,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呆着,不爱与人交谈和来往。
或许有些热情的同学会去和他打招呼,但却只得到冷淡的回应。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去搭理他了。
不爱参加集体活动
还有些同学不太爱参加集体活动,因此,在运动会、篮球比赛、聚餐等集体活动中,几乎不会见到他的身影。这些同学平时在班级群里也很少发言,甚至一毕业就退出班级群。
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估计也是不会现身,班上同学对他们的印象只有毕业照。
可见,这3类同学大多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来逃避社交,以至于自己在社交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透明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上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存在感”低的孩子通常有哪些弱点?
表达能力差
孩子总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愿主动开口表达,就会错失很多表现的机会,比如在面试、竞选中会很吃亏。当被问到问题时,可能会支支吾吾,半天回答不上来,就算在大脑中有很多想法,但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社交能力差
这样的孩子并不是性格不好,周围的人对他大多是“老好人”的评价,只不过很难深交。在多人的场合往往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如同“透明人”一般。难以胜任如记者、销售等需要很强的社交、沟通和领导能力的工作。
悲观不自信
这一类人通常性格比较悲观、敏感,做任何事都不自信,容易焦虑不安,习惯性地把事情往坏处想。比如“别人不喜欢自己怎么办”、“我说的话没人听怎么办?”因此,他们不敢主动迈出去尝试,永远选择被动和等待。
孩子在人群中“存在感”低,大多是因为性格内向、胆怯,不爱出风头,社交能力差。并且他们通常不愿做出改变,或者说没有勇气迈出自己的舒适圈。
如果自己觉得自己平平无奇,没有闪光点,别人又怎么可能会注意到你的优点和长处呢?
如何让孩子在社交中摆脱“透明人”的状态?
提升个人魅力
我们发现那些人缘好、存在感高的人,身上一定有某些吸引人的特质,比如幽默、智慧、热心助人等,没有人愿意和个性乏味的人做朋友。
人和人之间的认同,往往是以欣赏为前提,而不是刻意刷“存在感”。当孩子提升个人魅力,自然有强大的“存在感”,令人无法忽视。
培养兴趣爱好
社交往往是从共同的兴趣开始的。从小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爱好,让孩子多参与相关的活动,就能从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有些孩子平时寡言少语,但是一遇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两眼泛光,变得活跃起来,跟别人也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注意社交细节
好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刻意逢迎别人,需要的是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社交细节,比如说话的时候注视别人的眼睛,而不是看手机或者看向别处。
与人交往时,尽量真诚和有礼貌,同时再多自己多一些自信。不要虚情假意和讨好,多主动、热心地为别人考虑,而不是只关心自己。
寄语:
“存在感”低的孩子,一般都是缺乏自信的,父母要多给他们鼓励、支持和夸赞以增强自信。不要只重视孩子的学习,社交、沟通能力对今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在班上的“存在感”高吗?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