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自出生以来,接受教育和学习就是一生的课题,经过时代的发展,留学成为接受教育的又一途径。而在中国,孔子便是第一个主张留学的人,他也曾多次留学,成为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最伟大的创始人以及学者。进入近现代以来,清朝政府派遣一百二十个幼童前往美国留学,成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留学生,归来之后,也成为政府主张复兴很多领域的领先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走出去,经济能力也足以支持,留学不再是寥寥几人的专利,更多的家庭和学生希望能够接受西方教育,获得不一样的人生。
中西方教育本身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中国留学生抵达国外校园之后,在学校的课业一定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尤其我们在创新思维和独立开发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的意识和观念。曾经有一位外国教授在访谈节目中表示,“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比你想象的还要糟糕!”这位教授虽然直言中国学生很糟糕,一出口十分扎心,但是却引人对此进行反思。
中西方完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学生也自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更倾向于应试教育,记忆力惊人,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却忽略于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国外学生最大的不同,也是让国外教授最为头疼的致命缺点。同时,中国孩子更多的是对于课本的学习,对于外界事物以及实践活动的经历大多是空白或者稀少的,这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非常不利的。西方教育中也十分注重个性签名的张扬,而中国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着很多定式的规矩和想法,就像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会做出一模一样的决定和解决方式,西方教授会认为中国学生缺乏自我。
因此,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需要更多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让每个孩子尽可能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死板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地给予知识的输入,这才会让孩子具备更多自己的思考。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更多不同的灵魂,他们各有各的可爱和想法,才可以找到与众不同的自己。同时,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理论,也需要让学生看到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