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儿童拆家堪比“哥斯拉”,妈妈却说好,熊孩子还是隐藏学霸?

文|全文共2193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

前段日子,去朋友家送海淘的商品,她一打开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所有的沙发靠垫都在地上,玄关内狗粮撒了一地,大儿子手拿煎锅站在茶几上,朋友的小儿子慢慢地爬过来,塞了一把狗粮在嘴里。索性朋友眼尖,马上抱起来抠了出来。一边收拾“战场”,朋友一边向我讲述了她的遭遇:周末一大清早,不过洗了个澡,家里就变成这幅“末日景象”。

相信很多妈妈都对朋友的处境都感同身受,宝宝长到拥有满地乱爬的能力时,“拆家”事业也就随之开始。爸爸妈妈是应该保护他的探索欲,不作为呢?还是从小给孩子订立规则,纠正他们的行为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英国妈妈怎么做?

英国熊娃拆家堪比“哥斯拉”

一名叫Romeo的3岁英国小男孩,因为花式拆家的照片被妈妈拍下来po到社交媒体上,而被全网围观。什么打碎个把水杯、颜料涂墙、摔坏手机、翻柜子在Romen家都是常事儿,牙膏抹脸、把豆袋捅破洒满客厅等行为更是刷新大家对“熊孩子拆家”的概念。网友称他为“最皮熊孩子”,连早间节目【This Moring】都对Romen的妈妈进行了连线采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趣的是,在采访中Romeo的妈妈却没有表示出万分头大的状态,而是告诉主持人:“我觉得他很有趣!”

妈妈认为,孩子正是通过这种行为在探索世界,比如打碎杯子时,他了解到了哪些东西会碎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拆家”是孩子学习的方式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其《园丁和木匠》中指出:童年的主旋律就是混乱,而这也是人类进化的需要。

Romeo妈妈的观点和儿童心理学家对婴儿行为研究的发现不谋而合:那些在我们眼中爱捣蛋,喜欢拆家的孩子身上往往都潜藏着成为学霸、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种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首先,“拆家”的孩子充满冒险精神。

在我们眼里,孩子打开储藏室的门翻了个底朝天,可能是一件非常讨厌的行为。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鼓起勇气开始的一场冒险,跟哥伦布发现美洲差不多。第一次用小刀拆开靠垫,也有点像是医学生第一次进入解剖课堂。这份面对未知的勇气,也正是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因此我们有理由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冒险精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拆家”必须手脑并用。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

有一次我在电脑前工作,过了一会儿突然觉得家里静悄悄,心想哥哥可能又在作妖了。起身去找他,才发现他果然在厨房里,身边是撒了一地的各种谷物和面粉,他在努力把面粉装进一个玻璃瓶子。我问他在干什么,他告诉我:“我想做一个下雪的瓶子。”

心细的妈妈不难发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拆家”的手法越来越从没有目的的随便探索,变成了有目的“项目”,尤其是两个孩子在一起,更加明显了。那些看似捣蛋的孩子,如果能悉心沟通,都能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有趣意图,实现这些意图就像把火箭发射上天一样,需要手脑并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拆家”让宝宝更深刻地了解物质世界。

破坏或者重建,都是孩子在跟物质世界对话。比如看到面粉溶解在水中,孩子会好奇,那些面粉去哪里了?

于是他就可能在水槽旁边不断把面粉或者盐放进水里。比如看到杯子落在地上摔成碎片,就会好奇靠垫不会掉在地上,会不会摔碎?

孩子的科学精神,正是在这种对物质世界的感官理解中建立起来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立规矩!试试规则“三阶梯”

虽说“拆家”的孩子更聪明,我们不该粗暴地阻止孩子的学习和探索。那也不意味着这种行为就要不加分辨地接受。在我们文章开头所说的Romeo妈妈的博客下,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这样的观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味纵容孩子的“拆家”行为,不仅不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尤其是在他们已经进入3岁后。而且还会把孩子置身于危险当中。毕竟我们作为父母,就该保证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探索,那么该如何做呢?这里推荐一个建立规则和界限的三阶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一阶梯:安全和健康

确保自己的安全,是孩子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也是所有规则教育的第一步。比如我们要告诉孩子,无论你怎么好奇,插座是不能摸的。比如玻璃掉在地上,可能会划伤手指。

除了利用绘本和动画片来教育孩子,还可以在家中订立一些安全守则。比如在危险的地方贴上标识来提醒孩子。发现了他们“拆家”时的危险行为,则要马上批评,冷静地告诉孩子菜刀、电等是不能玩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阶梯:与他人和世界相处

有几次哥哥用水彩笔在墙上乱画,虽然这样并不危险,但我告诉他,他破坏了家中的环境,客厅是公共区域,在没有得到我和爸爸同意前不能改变装修风格。如果想要创作,可以回自己房间。

容忍孩子在探索中学习,并不代表可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为了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不遵守准则,那不就是电影里危害人类的科学怪咖吗?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虽然不用严厉制止,也可以引导孩子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他的行为是否影响了别人,以及该如何补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阶梯:礼仪准则

自己的家中是一个安全的可以“拆”的空间,然而在公共场合,这种探索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因为公共场所有自己的礼仪准则。在离开家前往公共场合时,我会不厌其烦地提前告诉哥哥他应该注意的事情,比如在餐厅不能高声喧哗、随意跑动,不能对邻桌的人指指点点,或者大声评论等。

凌晨妈妈来叨叨:

艾林森高普尼克说:没有养育,就没有儿童。如果孩子拥有一个受保护的、需求可以被持续且无条件满足的幼儿时期,他们就获得了混乱、变化和探索的空间。这正是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成年人必经的阶段。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