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兴趣班总是半途而废,直到我用了这一招

OK妈说:

给娃报兴趣班,最痛苦的莫过于一开始她兴致勃勃,但上了没多久便开始叫苦叫累,再不愿意去上。

兴趣长在孩子自己心里,打一顿骂一顿终归不能解决孩子“自己不想要”的根本问题。如何让娃找到上兴趣班的内驱力,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有关这一点,我的朋友小语妈妈特别有心得,她在娃上了n个兴趣班都没有坚持下来后,找到了一个方法,拯救让娃不再“半途而废”,今天分享给大家。

当然任何方法都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但至少每一种方法都值得去尝试。

文▕ 小语妈妈

15岁前,没有一样兴趣坚持下来

放弃对孩子来说从来就不需要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

正如我女儿小语,从小她所接触过的事,很多时候都是兴匆匆开头,等新鲜感过去兴趣也就没了。第一次正经上兴趣班是学滑冰。带她去商场玩时刚好碰上滑冰场有场比赛,她趴在楼上的玻璃围栏处,像被胶水粘住了一般,看了不下半小时,回家后各种吵着要学滑冰。多么强烈的兴趣信号呀!于是我把心一横(实在是有点贵呀),给她整了装备、交了学费。毕竟看着教练带一个4岁多点的小娃娃在真冰上滑来走去,还真有蛮多幻想的,以为未来的花样滑冰冠军小时候多半也就这样子。但很快我就清醒了。4岁多的小语同学,跟着教练卖力地学了几节课后,就迷上了用鞋底的冰刀刮地。哦,不,不,这不是什么技能练习,这纯粹就只是喜欢刮出一堆堆“冰沙”的感觉。刮到第七八节课的时候终于腻了,连“冰沙”也不想去刮了。大概是年龄真的太小,教练又不能把她怎么滴,我们办理退课时,他和我说,“等她大点再来吧,到时给她凑个伙伴会好很多。”一心想着2000多的冰刀鞋就这么喂了冰沙心里甚是不爽,也没多理会教练说的话,但两年后再回顾,发现教练当时给出的建议其实是相当实在的。毕竟是教练,见过的孩子和情况多。当然这是后话了。这之后大大小小的半途而废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秋天来的时候小语主动提出每天傍晚要去楼下观察草草木木,采集落叶做植物标本。结果才实行两天,第三天就找了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今天想看一下小猪佩奇,明天再下去。”当然,明天也没有去。

再比如有一天突然萌发出背唐诗的决心,让我赶紧给她买本《唐诗三百首》,结果才背了三五首,就悄咪咪再也没有动静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持久的动力去做一些事情也是正常的,再说我这当妈的也没花太多力气去push,所以对于这现实情况我也是能接受的。

一晃到了5岁,小语没有任何兴趣坚持了下来。

2从退堂鼓公主,到雷打不动小琴童

凡事就怕比。

有一回和朋友吃饭聊起,朋友的孩子和小语同龄,并且也是4岁多开始学滑冰,她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小小年纪的她每天都坚持上冰场(除了过年放假很少间断),而且据她妈妈说,训练场上的那股子韧性和耐性,在日常学习和行为习惯上也有非常好的转化——不仅英语、画画非常拿得出手,就连和小伙伴去野外观察小蜗牛、毛毛虫,也是横横竖竖各种对比琢磨,被她整得就像做科研。

这么一对比,我无法淡定了:怎么我女儿就没有别的孩子那种毅力呢?

当时朋友对我说了句话:

“有兴趣容易,有耐性难。天生就耐性好的孩子是不多的,想让孩子坚持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得当的学伴。”

“学伴”两字再一次投射进我心里。

5岁多时,小语突然又对学一门乐器产生了强烈的愿望。

担心像以往那样再次半途而废,在犹豫要不要满足她的要求时,突然就想到了朋友和滑冰老师都提到过的“找个学伴”。

碰巧小语幼儿班好朋友的妈妈也正寻思着要给娃报一门乐器,于是我们俩人一合计就给俩娃报了个一对二的琵琶班。

很快我就感受到了学伴的好处。

有了学伴,小语居然有竞争意识了。为了回课时不比好朋友弹得差,小语,竟然可以每天主动在镜子前面坐下来,重复一个动作几百遍。

更重要的是,有了学伴后,负面情绪都能有地方释放了。每次上完课和好朋友在教学点楼下玩个十分钟,有什么不愉快的心事瞬间就烟消云散。

学伴间友谊也给小语带来了坚持的动力。有很长一段时间小语都把每周末的琵琶课当作和好朋友的相邀和约会,出发时满怀期待,回家时分别,也都是恋恋不舍。

所以,在学琵琶这件事上,小语虽然也曾无数次练手型练到哭,但即便是最辛苦的时候,也不曾说过“我不想学了”这种话。

3伙伴力量那么大,我要带娃混圈子

后来在一份公开的研究报告中,我看到:“当孩子开始上小学后,他们与同龄人互动的时间从大约10%增加到了30%以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同伴关系会比亲子关系更具互惠性。”

原来,“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有事实依据的。

既然伙伴力量有这么大,我决定要开始带女儿混圈子。多攒点好朋友,也好在将来学点其它兴趣时安插小学伴。

于是,作为一个特别不爱扎堆、不爱交往的老母亲,我居然尝试着在周末为小语和她的伙伴组局,吃饭、喝茶、户外,变着花样来。

其实对我这种有轻微社恐的人来讲,给小朋友们组局、还要和其它小朋友的妈妈们大块大块的时间泡在一起聊天,真的蛮难受的。大多数小语同学和她的伙伴玩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几个作陪的各家老母亲也只能有的没的各种聊。不过,这样的功夫倒也真没白花。虽说也没有真正给小语带来可以一同上某个兴趣班的学伴,但歪打正着的,小语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了友谊关系的建立,从原先比较容易情绪化、容易用自己的情绪伤害到别人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更有换位思考能力的孩子。社交技能的提升让小语能够自己去迅速结交新朋友了。

4凭自己也能在兴趣班勾搭出学伴来去年给小语报了个街舞班,这个兴趣是她跟我磨了三个月才磨下来了,那是发自内心地热爱。

原以为这也会是一个不需要助推她就能坚持下去的兴趣班,结果还是没能逃过半途而废的“咒”!

前阵子突然有天回来和我说不想跳了。问她为什么,就给我一个字:

“累。”

“跳舞当然累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以前也累,怎么以前就能上得兴致勃勃不说累呢?”可任我怎么逼问,回答只有吐槽:“太无聊了。”其实我并不相信她是不喜欢街舞这个兴趣了,因为单看她平时在家没音乐也要蹦跶两下的劲头,我觉得她还是有兴趣的。所以我决定再坚持磨一阵,还是想尽办法逼她去上课。逼着上课到底是没味道的,也坚持不了太久。正在惆怅之际,突然转机就出现了。有次小语下课回来居然没再提累和不想去了。这边我还纳闷,这边也看到了小语态度发生改变的的老师就发微信来了:“看她整个人状态都是很好的,可能跟新来的小朋友关系比较好。”

老师说的新伙伴,是之前和小语一同在学校上过拓展课的隔壁班小姑娘,性格好,舞也跳得很好,重点是和小语关系也很好。

之前带着她和小伙伴有更多的交往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学伴的适时出现,再次挽救了差点要半途而废的小语。

5学伴的用处从兴趣班扩展到校园

当然,学伴并不是只是在培养兴趣方面一起上课的伙伴,更是在平时可以一起交流学习一起玩耍的学习上的伙伴。

对于同个学龄的孩子,好的学习伙伴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今年四五月份时,小语对于学校布置的每周末的日记任务有很大的情绪,每回都是我三番五次地提醒督促、拖到不能再拖了,她才会去完成。这事也让我很头大,一到周末就觉得又有不开心的事要发生。

直到某个周六情况发生了突然的转变。

那天,小语约了班级里关系最好的女孩一起玩,在外边逛了几小时回到家后,那个女孩突然建议说:“小语,我们去写日记吧,就写今天出去玩的事!”

小语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远远看着两个小孩儿并排写日记的场景,那会儿真是有点儿恍惚。凭我一百句话都难办到的事,小伙伴轻松就把我女儿搞定了。

打这次开始,写日记对小语好像也变得没那么困难了。

往后,这对好朋友在学校里经常会交流看了什么书,学到了什么新单词,或是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伙伴之间潜意识的你趋我赶,动不动就会流露出来。比如小语突然会说,“妈妈,你给我买一套尤斯伯恩的书吧,XXX说非常好看!”过一阵,又讨要点别的:“妈妈,帮我把XXXX上的会员买了吧,我和XXX约好了,每天读英文绘本。”

OK妈最后说:

虽然小语已是小学生,情况更多是在大龄阶段。但事实上,“发展共同兴趣爱好的小伙伴”这个思路对于咱们学龄前的娃仍然是适用的。

随着孩子告别婴儿期成为幼儿,他们就开始有了社交的需求,社会属性会让他们越来越重视同伴反馈、评价。

朋友的示范、朋友带来的竞争以及与朋友合作获得的成就感,都有助于他们找到更满意的自己。

当然,也有很多妈妈可能会更想知道要怎么帮孩子找到好的小伙伴。这个问题今天不在今天的话题范畴就先不多说了,留给下次再专门探讨。

标签: 兴趣班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