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丨乖妈
在沙溢、胡可主演的电视剧《孩奴》中有这样一幕:
儿子欢欢入学了,班主任通知要公开竞选班干部,胡可扮演的妈妈卢莉为了让孩子成功当选“班长”,采取了一系列疯狂措施。
她不顾儿子的真实想法,丈夫的极力反对,主动邀请全班同学来家里做客,还精心地为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礼物,让儿子专门去给同学们派发礼物。
这一段为孩子竞选班干部“拉选票”的行为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在批判妈妈“过度干预”孩子学习生活的同时,体现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希望通过班干部让孩子得到老师、同学的喜欢。
一年级50个孩子全“班干部”,网友羡慕:当不当,差距显而易见
一张小学一年级5班“班干部岗位”花名册火了,整张表格分为了左右两列,总共记录了全班50位学生的姓名和班级岗位。
从第一个的“班长”到最后一名的“后门管理”,孩子们的岗位被老师安排得明明白白。其中还冒出了一些前所未闻的“奇葩岗位”,红领巾管理员、上厕所排队员、花草管理员、窗帘管理等。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岗位呢?
其实,老师的想法很简单,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挑选了一个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去担任班长。
面对全班同学时只提了这个同学的优点,而这名同学从此以后发生了变化,上课不再睡觉还认真听讲,跟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半学期后,成绩上升了20名。
事实证明,“班干部”的头衔对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能带给孩子自信和目标,让孩子为了展示自己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老师给每一个孩子都设置了职位,也是为了施行“班级民主管理”,虽然岗位职责不同,但是孩子总会在自己的那个领域出色认真,从侧面带来很多好处。
学习上,担任班干部的孩子最明显的差距就是学习成绩,老师总是会挑一些聪明懂事的孩子交流,安排的任务也能放心。
纪律上,班干部是班级纪律的管理者,处于“以身作则”的想法会首先遵守纪律,规范了自己作为学生的言行举止。
社交上,班级管理者就是要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这个大集体,免不了在老师和同学之间传达讯息,一来二去就跟同学熟络了,跟老师关系也更近了。
想让孩子当班干部?从小培养几个“能力”,不用跟老师“打招呼”
看完了班干部和普通孩子之间的差距,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班干部,跟老师同学关系好,还能促进学习进步。
其实,孩子能不能成为班干部,从小就能看出来是不是那块“料”,能胜任的孩子总有这几个优点,根本不需要父母“打招呼”,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1、社交能力
新的班级开学以后,互不认识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能打成一片,社交能力弱的孩子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直到期末可能都认不全同学。
想让孩子的社交能力强,父母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出门时主动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在玩耍中学会社交。
2、领导能力
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往往情商很高,说出的话能够让大家认同信服,并且带动给大家跟随自己的想法。领导能力更所跟父母有关,如果父母本身是领导职位,潜移默化就会影响孩子。
3、“责任感”
“责任感”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能看出来,如果总是撒谎、眼神躲闪、做小动作,这样的孩子责任心比较低,老师不会放心。而那些能够为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的孩子,才是老师真正喜欢的。
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准则,要诚实、勇敢、善良、知错就改,从父母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PS:本文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