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护芽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一个孩子聪明异于常人,我们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夸赞?天才?神童?这些词语每一个听起来都十分高级,着实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比及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往今来也是人才辈出,甚至从小就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神童”。如今现代社会上也时常曝出几个“天才少年”,但最后他们的结局都是什么样了呢?
天才儿童苏刘溢:3天读完小学,10岁考上名校
在大多数人眼中,3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连上幼儿园都会哭很长时间的鼻子;而7岁的孩子可能刚刚步入小学,但相同年纪的苏刘溢,仅仅用3天就把小学的课程读完了。
来自山东的神童苏刘溢从小就对互联网十分感兴趣,不到10岁的年纪,就能自行看懂编程书籍,而且还自己编写出几套程序出来。
苏刘溢7岁那年,和其他孩子一样,进入小学,不过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苏刘溢当时的知识储备量已经不需要从一年级读起,所以父母打算让苏刘溢直接读五年级。但没想到,孩子上了三天学就直接退学了,因为他的知识储备已经完全可以进入到初中学习了。
在经过父母的努力后,7岁的苏刘溢成为了初中学校里最小的“初中生”,虽然年纪最小,但成绩却是不俗的实力,而且学校的老师也对其“一对一”的辅导,充分挖掘他的潜能,果然,一年后,苏刘溢就看考上了高中。
之后,苏刘溢在更是以566分的成绩考入了名牌大学,这个时候苏刘溢也仅仅10岁。
进入大学后的生活,由于氛围和高中初中完全不同,这让年纪相差悬殊的苏刘溢和同学们出现了很大的社交障碍,虽然同学们很关照他,但是他几乎整天都闷在寝室,不和外界交流。
最后,苏刘溢还是离开了学校,至于因为什么原因外人都不太清楚,只不过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如今,社会各个方面早已经没有了苏刘溢的消息,或许他已经和我们普通人一样,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一听到“神童”,就会十分羡慕和崇拜,但在羡慕的背后,是否考虑过,“神童”的长成是否也需要付出某些代价呢?
过度教育并非会给孩子带来优势
常言道:“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的确,教育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像孩子3岁时直觉思维期,5岁后才有形象思维,而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入学前,就认识很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水平会领先于其他孩子,但等到上二年级的时候,水平就和其他孩子持平了。
这说明,让孩子过早地去接触更多的知识,并不见的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优势。
成长的过程,需要孩子“慢慢来”
卢俊在《爱弥儿》中有一句话:
“儿童在长成大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外界强行打破这个次序,那么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
和果实成长有规律一样,孩子的成长也是有规律可循,如果一味地催促,或许会会的短期收益,但背后多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一个孩子有着异禀的天赋固然是好,但如果过度开发,孩子的成长节奏就会被破坏,严重影响孩子后续的人生。
所以,家长不妨慢慢来,放下脚步,让孩子按部就班地成长,这样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