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外面,很大,很精彩,很美丽。
你要想跨过这座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就要把每一个知识学好。
你才能走出更美好的人生。
近日,一部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迎来了大结局。
这部讲述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的人民群众移民搬迁,探索脱贫发展故事的电视剧,有许许多多令人泪目的角色。
其中就有那位令人万分动容的白校长——白崇礼。
白崇礼是谁?他是涌泉村小学的校长。年轻的时候,他去涌泉村支教,后来因为舍不得那里的孩子,干脆在那里扎根。
白崇礼这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
在众人眼中,他是儒雅温和的“白校长”,平时沉默寡言,对谁都很和气。
可就是这样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却可以为了学生们的光明前途,得罪家长,与全世界为敌。
01
“反抗”
最开始,是一个叫海春玲的学生,被父母送去南方打工。
按规定,年满16周岁,才可以出去打工。可海春玲连15岁都不到。为了出去,她的家长谎报了年纪。
白崇礼知道后,百般阻拦,他去做家长的工作。
他告诉家长,孩子是读书的好材料,继续念书,将来会大有出息。
可家长不听,觉得读书无用,打工来钱快。
夏虫不可语冰。
家长目光短浅,白崇礼只好拿出“杀手锏”——孩子不满16周岁,就是不能出去打工。
海春玲暂时留住了。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又有几个不满16周岁的孩子,要出去打工。
白崇礼就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挨村挨户去家访。结果可想而知——受尽了冷眼与嘲笑。
“读书无用论”,不光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放在现在,依然有很多愚昧的人相信这句“谬论”。
就像海春玲家长及闽宁村那些想让孩子辍学打工的家长们认为的:“教师阻止孩子出去打工,就是为了赚学费!”多少无知的家长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却仍不自知?
“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开始啊。往后的命运,全由不得自己掌握,嫁什么人,过什么日子。”白崇礼说。
彼时,打工潮兴起。
一时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只有白崇礼一个人,坚定不移地站在“必须念书”的阵营里。
只有他明白——
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出去打工,赚那么一点小钱,耽误的,是以后的人生。
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捷径”。
他多么希望,能够多一个孩子,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能为孩子们争取的,最后的机会了。
所以他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腿,受尽了嘲笑与冷眼,也在所不惜。
02
“无私”
不光可以“与全世界为敌”,为了孩子、为了教育,白崇礼也可以赔上自己的光明前途。
白崇礼曾写了无数封报告给教育局,终因经费紧张,经费一直没批下来。
他没办法,安分守己了一辈子,活到五十多岁,却做了一件“糊涂事”——把福建工厂捐的教学物资电脑给卖了。
这件事,犯法,还要受处分。
白崇礼,不是不知道这件事犯法,可他也是走投无路。
他是为了孩子们。
他心里头,一直有两块大石头。
一个,是校服。村小学成立了好多年,孩子们连个像样的校服都没有。恰好镇上要举办合唱比赛,他想让孩子们穿得体面,高高兴兴去参加比赛。
还有一个,是操场。他们村小学的操场,坑坑洼洼的,尘土飞扬。
白崇礼不忍心让孩子们每天“吃土”,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把电脑给卖了。卖来的钱,给孩子们买了新校服,还修了操场,他心里的两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下了,可他也因此被罢免了校长的职务。
他不后悔,也无怨,因为“牺牲”了自己,改善了孩子们的教学环境。
白崇礼的努力没有白费,后来教育局下发通知——凡在校学生,无论年龄是否满十六周岁,一律不许辍学打工。他终于,为更多孩子争取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很难想象,如果少了这样一位好老师,那多少孩子,会永远被困在大山里,少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03
牺牲自己,照亮孩子的未来
白崇礼的故事,不是杜撰。
《山海情》播出时,大家发现,很多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白崇礼也有。他的原型就是那些许许多多扎根乡村、“牺牲”自己、照亮孩子的校长、教师。
张玉滚就是其中一位。
在河南大山深处,有一个黑虎庙村。这里交通闭塞,从村子走到镇上,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张玉滚,就在这个小山沟里出生、长大。
2001年,21岁的张玉滚从南阳师范学院毕业,就在他想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时,村小学的校长找到了他。
校长想让他留在村小,当老师。
村里条件太过贫苦,留不住教师,张玉滚感同深受。
想起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张玉滚放弃了外面的世界,留在了大山深处,留在了黑虎庙村破烂不堪的三尺讲台上,执鞭上课。
留下只是一个开始,更多苦还在后面。
山里交通闭塞,孩子们的教材运不上来,张玉滚就要自己去挑。
一个人,一根扁担,两大麻袋书,重百斤。山路崎岖难走,一次往返要12个小时。
后来,村里学生越来越多,张玉滚就身兼数职,成了5门课的老师。
再后来,他不忍心孩子们吃残羹冷饭,他就自费建了一个简单的学校食堂,让妻子做厨师。
即使自家收入骤减,他却说:
“我虽然过得贫困,但我看到孩子们吃得开心,我心里觉得很快乐。”
他真的把这些孩子,视如己出。
当老师的第一年,张玉滚跟老校长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辍学。他在黑虎庙村当了19年老师,这个承诺,也坚守了19年。
有学生实在拿不出学费,张玉滚就自掏腰包,拿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垫上。这20年,他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张玉滚的付出有了“接力”:
张磊,是张玉滚的学生,也是张玉滚的侄子。
因为忘不掉“小时候我叔背我跋山涉水上学的情景”,张磊带着女友余超凤回到黑虎庙小学,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最温暖和无私的循环。
04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有多少人被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的这句誓词被深深震撼?
你一定知道这位校长——张桂梅,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校长。
大山里的女孩子,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命运?
据“春蕾计划”的一份调查,全国的失学孩子中,有三分之二是女孩。
有的是因为家里农忙需要人手,就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有的是因为没有钱买卫生巾,就再也不去学校了。
有的早早地被父母安排嫁人,换彩礼。
有的懵懵懂懂地外出打工,赚钱给家里。
她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命运的摆布。
一穷二白的张桂梅决定做些什么!
于是,她亲手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级中学。为了建起这所学校,她四处奔走,不顾他人的误解和白眼,“像乞丐一样”,到处筹集经费。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立起来了。更难的,却在后面。
学校条件不好、学生基础不好,所有的老师,都称得上是在“奉献”。
她耗尽心血,用自己得到的全部奖金、原本应该用于治病的钱、甚至预支“丧葬费”,来改善学校和教学。
老师生病,只要能站起来都不休息,因为没多余的老师,走一个,这科就没人上了;
有老师被蛇咬了,抢救一个晚上,第二天肿着腿站在讲台上……
张桂梅说:
“不管我到底生命存活多久,都没关系,我一点都不后悔。只要她们后边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
除了他们,还有西藏自治区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校长拉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阜平镇大元村大园小学校长张建华……无数个像白崇礼一样的“乡村校长教师”,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这些人燃烧自己、点亮别人,平凡又伟大。
05
“读书,是通往未来的路”
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早年辍学的人也同样收获的了很精彩的人生。
但为什么张玉滚、张桂梅这样的教师用生命为山区孩子的教育奔波,因为他们知道,学习能让人一生受益,把这种改变命运的方式带给孩子,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对有些孩子来说,那是改变命运的最大转机。
读书,也是每个人通往未来的石阶。琅琅读书声,就是孩子的朗朗乾坤。
孩子,珍惜你现在的读书机会吧!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
读书,才是这世上最好走的路!
来源:首都教育,部分素材来自视觉志、中国网教育频道、凯叔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