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
这个强不仅是拔尖,还需要均衡;不仅包括省内的均衡,还要各市(县)也要均衡、城乡也要均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那么南通教育又看哪里呢,并不是南通市区,而是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如皋!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一点也不意外,且听慢慢道来。
如皋,也是学爸的老家,学爸的爸妈,也曾经是农村初中老师,学爸也是在这里上学,直到高中毕业,请允许嘚瑟一下。
全国教育看江苏
江苏省,无论是人口、经济总量,还是文化底蕴、教育成果,妥妥的“苏大强”。
先看看古代,中国1283年的科举史上,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
而这个庞大群体的巅峰——“状元”,则屈指可数,从唐朝到清朝,一共只产生了592名状元。
明清以来,江南大户人家读书之风盛行。因此明清两代科考的状元,一多半来自江浙。
清代的114名状元中,江苏就出了49人,占了状元总数的4成以上。
当代社会,院士是科研领域中最高研究水平的代表,我们再来看看1955-2019年两院院士的籍贯省份分布情况。
全国两院院士大多来自江浙,其中又是江苏以477人名列第一。
基础教育质量好不好,先看官方的教学成果评选结果。
2014年,国家首次开展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特等奖只有2名,可见其含金量之高,分别被江苏南通及北京摘得。
获奖总量上,江苏60个最高成果奖,北京、浙江次之42个,上海随后、山东广东再随后。
2018年的第二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江苏又再次以58个奖项领跑全国。
再来看一份国内知名教育智库“校长会”发布的民间中小学阶段百强榜。
评选标准总体上依据媒体关注报道、教师教科研成果、学校及教师获奖情况、学生全国性获奖情况、学业水平社会口碑、办学内涵表达传播等维度进行评价。
小学百强榜中,北京市的数量最多,高达14所,其次是江苏,有8所。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教育改革大部分都是从北京开始,资源当然最好。
到了初中百强榜,江苏的数量就就跃居第一,高达15所。
高中百强榜上,江苏的数量依然雄踞第一,达到14所。
江苏基础教育虽然资源丰富,但在中考层面,就卡住一半左右的学生上不了高中,江苏的孩子很辛苦。
对于国家的“职普相当”文件,江苏通过下硬指标,“执行得最为严格,分流得最好”。
一刀切的政策,使升学压力前移,中考升学压力巨大,逐渐传导至小学和幼儿园。
2018年6月的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对于江苏一直以来强制普职1:1分流的政策,进行了反思。
会议要求江苏各市,结合本地实际,逐步提高普通高中的生源比例。
在高等教育方面,江苏的高校资源不少,211大学有11所,其中两所还是985高校。
但是江苏的高考难度,一直以来自行命题,竞争激烈,被称为“地狱模式”!
作为高考改革先锋,江苏的高考方案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四改”,也把学校、家长、老师折腾得半死。
从传统的文理分科“3+2”模式,到2000年的“3+小综合”,到2002年短命的“3+大综合”,再到2003年的“3+1+1”,直到2008年的“08方案”(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从2021年开始,包括江苏在内的全国8个省市,也将采用“3+1+2”的新高考模式。
如果要评选高考最悲催的省会城市,南京无疑是最佳入选者。
在高考竞争中,南京虽说有南外、南师附中等几所名校,但不仅要面临苏、锡、常的压力,还要面临南通、扬州、泰州的压力,真可谓压力山大。
没有直辖市的命,却操着直辖市的心,真去京沪看看,教育资源更丰富,竞争压力反而更大。
素质教育说得再好听,如果只搞花架子,不谈升学,都是耍流氓,除非你跟着马斯克去火星。
这不,2020年7月28日,南京一中的大门口,家长们冒雨举着“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的牌子,愤怒地高喊:“校长下课!”
作为南京人心目中的“老四所” ,南京一中努力践行“素质教育”,2020年的一本达线率95.34%,表面看好像不错。
可是,400分以上高分段(江苏省高考满分480分)的学生,南京一中却比二十九中少了48人
而在2017年,南京一中的中考录取线为631,二十九中的录取线为589。这样一比较,南京一中妥妥的“高分进低分出”。
7月31日,南京一中发布《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承诺会整改,周末会补课,增加晚自习,增加考试训练,组建尖子生团队。
前段时间,网上有人炒作,在2021年1月下旬举行的全国“3+1+2”新高考8省市联考中,衡水中学要单挑江苏的若干所中学。
事实上,这个完全没有可比性。
一是衡水作为超级中学,通过各种手段,将省内优质生源集中起来,实际上抽干了其它地区的“血”,造成“县中塌陷”现象。
二是新高考的大三门是全国统一试卷,小三门则是各省单独命题,再说高考招生指标大多也是分解到各省,本质上是省内竞争。
江苏教育看南通
南通是一个出教育家的地方,素有崇尚教育改革的传统。
宋代教育家胡瑗提出“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推行“分斋教学”“苏湖教法”,被誉为“中国分科教学第一人”。
清末状元张謇创办新式学堂,引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风气之先河。胡适为他的传记作序,称他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张謇——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海门的常乐镇。已逾不惑之年,才中了状元。
面对清末的风雨飘摇,张謇放弃仕途,主张“实业救国”, 形成以“棉铁主义”为核心的经济思想。
在倡导实业的时候,张謇越来越感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思想,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
1902年,张謇在南通设立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这是一件开风气之先的大事。
从1906年起,陆续在通师附设了农科、测绘、蚕桑、土科等实用学科,实际上是职业教育的雏形。
张謇在南通共兴办了三百七十多所各种各类的学校,包括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伶工学社、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盲哑学校——南通盲哑学校,等等。
在实业、教育初见规模后,张謇投入精力发展各类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进而推广到市政建设,使得南通从闭塞落后的城镇变成了“近代第一城”。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就来到到南通博物苑——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习近平高度赞扬了张謇的三种企业家精神特质: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以李吉林、李庾南为代表的南通名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课堂改革的脚步。
2014年的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南通获奖令人瞩目。
通师二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成果,成为两个特等奖之一,而且排名第一。
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获得一等奖,目前全国有300多所实验学校参与该成果的推广。
80高龄的李庾南老师在新疆伊犁上示范课
2013年,南通教科院出台《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在全市推进立学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完善修正,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宝典”。
在“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12个字的基础上,南通市制定了操作工具——课堂教学评价“12条”,其中7条是针对学生学的,5条是针对教师教的。
何谓立学?“立”体现为目标与结果,“学”体现为过程与方法,合起来即“在学中立”。
在学中立人,培养健全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在学中立根,培养的是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人,这是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在学中立身,培养的是人格独立、有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这是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立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本质上是教育的回归: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回归到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来,回归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上来,从而实现由“追求效率”到“育人为本”的根本转变。
2020年11月20日—21日,江苏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现场会暨“立学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在南通6所学校同时举行。
专家们一致认为,南通“立学课堂”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学习理论的逻辑、“教学评”和“管办评”一体化的逻辑、“层次性差异”和“共性个性差异”的差异性逻辑,是“崇文尚教的当代表达”。
省教育厅领导高度肯定了南通在聚焦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品质方面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认为南通的教育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行动扎实,给全省提供了示范和引领,是全省基础教育的标杆。
“十三五”以来,南通教育多项指标居江苏省前列,基本公共教育体系水平指数、发展指数、满意度均列全省第一。
2020年11月,教育部公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名单”,确定了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其中江苏省入围的两个示范区就是南京和南通。
南通的基础教育强,也必然体现在升学方面。
由于中考是省内各市内部的竞争,我们就用2020年高考成绩来做对比。
先看看江苏高考一本率超95%的学校。
不过正如前文南京一中事件所说,一本率对于顶级高中没有多大意义,更要看高分比例,下面看下江苏13市的400分以上人数,就明白南通的实力有多强,南京又是如何被碾压的。
南通基础教育的强,还表现在均衡方面,各县中争奇斗艳,南通市里中学反而竞争不过县中,造成很多南通市的父母到下属县市买学区房的怪相,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到县中读书。
南通教育不仅自身强,还为全省、乃至全国做出南通贡献,打造“南通样板”。
40多年来,南通教育不仅支持本省,还援疆、援藏、援青、援滇、援陕,或接续驻点、组团驰援,或短期送教、结对跟岗,教育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
南通教育看如皋
如皋,这样一个县级市,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前文提及的宋代教育家胡瑗,即是如皋人,因祖籍为陕西子长县的安定堡,故世称安定先生,为纪念先生,现在如皋还有一所小学名为安定小学。
胡瑗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集教学理论、实践和改革于一身,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
胡瑗的主要贡献有:确立了培养“致天下之治”人才的教育理念:要求德、智、体、乐全面观察;实施分科教学;推广普及教育;严格校规,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创立了太学的寄宿制度。
1902年,辞官归里的维新人士沙元炳,与张謇等人交换办理公立师范的意见,于当年9月成立"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这是全国第二所师范学校。
如果看高考成绩,南通的县中都很厉害,上世纪90年代的启东中学,曾经闻名全国,当然因为种种原因,现在有点掉下去了。
那为什么说,现在的南通教育看如皋呢?
如皋的基础教育特点是优质、均衡、特色、和谐,不仅有强校,还均衡发展,有高峰,还有高原!
可以说,如皋教育的优质均衡延伸到每一所学校,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拓展到每一个学段。
“教育再怎么发展都不为过”,如皋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用数据说话,让百姓满意。
如皋整体构建“活动单导学”模式,强化教学研究,探索课改新路,创新教研机制,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方式的转型与升级。
其“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策略,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
先来看看2020年如皋市的中高考数据:中考高位均衡,高考优质普惠。打造出从“全域均衡”到“全阶优质”的教育优质均衡创新样本。
中考均分南通第一,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南通最高,校际分差南通最小,一半学校位居南通前三分之一,所有学校位居南通前三分之二。
如皋全市的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逆天的76.29%,约为江苏省平均上线率的3.2倍。
普通高考4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本一上线率、语数外均分、选修学科双B以上达成率等所有核心指标,如皋全部列南通第一。
南通高中高考前十强,如皋包揽“四席”!
职教对口高考本科上线占全省职教本科招生计划总数近1/5,连续16年列全省第一。
如皋县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并非县中“一枝独秀”,而是所有高中“百花齐放”。
如皋市现有普通高中8所,其中两所普通高中位于县城,其余6所普通高中分布于6个乡镇,全市在农村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约占75%。
这里要重点介绍一所乡镇高中——白蒲中学,座落在千年古镇白蒲镇,可谓是中国最牛乡镇中学。
富有年代感的学校大门,彰显埋头办学思路
先看下白蒲中学2020年近乎逆天的高考成绩:一本率达到96%,有25人超过400分。
回过头来,再看看2017年入学时的中考分数线,白蒲中学要比如皋中学低40多分,妥妥的二流生源,却生生创造了奇迹。
很多名校之所以牛,是因为能掐尖,有好的生源。
所以,衡量一所名校,最重要的不是数据有多辉煌,而要看能不能做到“低进高出”。
2020年8月,白蒲中学校长缪德军挂职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
2020年9月13-15日,江苏省教育厅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视导组一行50余人,专题视导如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发展,深入调研了白蒲中学。
视导组整整两天“蹲点” 白蒲中学,随堂听取该校高三年级九门学科所有老师的课堂教学,查看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等方面档案资料,并和教育局相关领导、白蒲高中校长及部分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做了访谈,进行问卷调查。
视导组一致认为,“如皋样本”享誉全国,白蒲现象令人敬佩,乡镇高中办出了一流的质量,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样本。
2020年12月11日,201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教授,回访母校石庄中学——也是一所乡镇高中。
1982年,作为农村孩子,朱美芳考进石庄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原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成长为一位女性科学家。
近年来,如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18个监测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如皋以全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上下贯通,进而实现从“全域均衡”走向“全阶优质”。
2020年11月2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及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领导一行来如皋调研,分别走访了丁堰镇刘海幼儿园、刘海小学和白蒲高中。
基础教育司领导高度赞扬如皋教育,如皋把教育优先发展做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如皋走出的这条路对全国都有示范作用。
并且要求讲好如皋教育故事,进一步深入挖掘,给全国的发展提供素材,给中国发展走向世界提供故事。
2021年1月,新年伊始,如皋又进一步提出新目标,要将如皋建设成为“高质量教育县域样板、长三角北翼教育名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魔都学爸”(已获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