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婆来养家,“全职爸爸”要不要当?

“老婆年薪好几百万,要不要当全职爸爸?”

在上一期的《奇葩说》中,这道辩题引发了网友对于全职妈妈和爸爸的讨论。

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很多论点都真实地表达出了女性、家庭分工的现状以及在孩子的成长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其中最打动我的点则是正方(要当全职爸爸)陈铭提到的:

“妈妈的辛苦,爸爸无法感同身受”。

但“如果说在妈妈生育和哺育这些事情上爸爸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能不能在养育和教育的问题上稍微多承担一点”。

关于家庭,永远是2个人的舞台,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1

妈妈们经历的生育之苦

爸爸如何能感同身受?

李诞说:从你知道妈妈的时候,她就已经是妈妈了。

我认为要更早,从怀孕的那一刻开始,妈妈就已经是妈妈了,她全年无休的工作和无法卸下的责任也就随之开始了。

怀孕期间:

怀胎10月,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吃喝,严重一点的,有些妈妈血糖会升高,升糖指数高的东西一律忌口;

一次次的体检,从1个月1次,到半个月1次,再到1周一次,要注意的事项也越来越多;

身体越来越笨重,每天晚上夜起、翻身越来越难,不能弯腰,鞋子也得老公帮助才能穿好;

更不能生病,生病了也只能硬撑.....

生育之痛:

再到生产,还要经受4个阶段:

第一阶段:屈辱期。为了保证顺利生产,会进行灌肠和剃毛。

第二阶段:禽兽期。在极端痛苦之下,只能哭嚎着求饶,痛到无法呼吸。

第三阶段:无痛天国期。打了无痛针之后,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但这就像地震前的宁静一样短暂。

第四阶段:发狂派对期。生产时的10级痛苦,这才是真正的鬼门关。

如果顺产顺利,妈妈遭受以上阶段的痛苦也就罢了,如果不顺利,还要经受侧切,无麻醉缝合;要是剖宫产,产后防止肠粘连,按压腹部,排放气体等,又是一次次的生不如死......

而孩子出生以后,作为自己的人生也就彻底结束了。

接下来的人生,便有了一个固定的标签和责任——妈妈。

哺育之苦:

生产完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母乳,每2个小时就要吸一次奶,还要做好保温措施,期间还得预防母乳堵塞.....

新手妈妈热依扎在拍摄《山海情》时,由于堵奶,乳房发脓,走路、坐车都疼得要命。她让医生直接用长针吸出脓液,因为孩子,也不能打麻醉,只能自己生受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妈妈们面临的困难不仅这些,其中还有陈铭提到的母婴室。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到2019年,北京拥有的母婴室占全国排名第一,共计341个,排名第二上海301个,第三第四广州杭州只有一二百个,其他城市更是少的可怜。

而在有母婴室的城市,这些母婴室90%以上在机场、商场、博物馆和地铁站,写字楼里是没有母婴室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了以上这些苦,最最重要的是,带孩子这个“工作”永远没有下班时间,简称007Plus版,不能请假、不能休息、不能缺席、随叫随到,还没有工资。

在每天的重复忙碌中,逐渐和社会脱节,工作技能退化,生存能力弱化,失去竞争力。

没有经济来源,所有的支出都得伸手朝老公要。一旦婚姻发生变故,将一无所有,面对生活以及生存压力骤增。

不仅是这样,还会和伴侣逐渐拉开距离,彼此2人渐行渐远,成长不同步,精神沟通也逐渐不在一个层面上,久而久之,冷暖自知。

......

生育和哺育这些事情丈夫丝毫忙都帮不上也就算了,最怕的是,他还来一句:

“你不就是在家带个孩子吗?不用上班,还有钱花!”

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生育和哺育上的事情,爸爸们根本无法感同身受。

以上种种,如果丈夫真真切切地做一回全职爸爸,就能真正体会其中的辛酸和艰难吧。

2

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需要更多的“设身处地”

作家毛利在《全职爸爸》一书中,就提到了她老公做全职爸爸的事情。

那段时间,她简直做梦都会笑醒。

她在书中写到,孩子出生后不久,她就和老公商量好,如果谁成功了,另一半就全职在家带娃。

结果没过几年,毛利的小说就卖了版权,收入进账一百多万,而老公随之履行承诺,在家做了全职爸爸。

结果在上岗第1天,她老公就充分体会到了她的辛苦与不易,也明白了全职爸爸这份工作的艰巨性。

老公全职带娃的1天是这样的:

早上,叫儿子起床。不管前一天睡得多晚,第2天必须早起叫儿子起床。

叫了N遍终于起来之后,还得照顾儿子吃早饭,一遍一遍地催“快点快点”,手忙脚乱地终于把儿子送到了学校,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与休息。

当然了,叫早只是一天的开始。

接下来老公的工作还有,打扫家务、洗衣做饭,研究幼升小的学校政策......

下午到点接儿子放学,回来之后还要陪写作业、做手工、给娃洗澡、睡前阅读、哄娃睡觉。

如果是周末,除了以上事情,还要陪娃运动。一天的工作超过14个小时,堪比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公成为了在10点之前准时睡觉的中年人,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继续重复这些需要做的事情。

书中还写到,之前毛利带娃的时候,每次遇到辅导作业,她都觉得这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但当时老公只会说:“你要耐心一点啊”。

结果老公上任才两个月,画风就彻底变了:

“ABCD的D你为什么不会写?五加六等于多少怎么可能不知道?”

“拍皮球啊,又不是让你做奥数、学象棋,教了两个小时还学不会??”

老公接替妻子的角色,变成了咆哮帝,毛利却反过来气定神闲地劝他:

“对孩子要有耐心,要讲道理。”

这下,老公终于体会到了老婆当时带娃的感受:

前有伴侣各种挑剔,后有儿子上蹿下跳,他就像一个勇士一样孤军奋斗,一刻都不能停歇。

被带娃的现实一次次打击之后,她老公终于体会到了与工作相比,带娃是对一个人全方位能力的考验。

以前老是对妻子不痛不痒的语言,成为了他最切实和无奈的感受。

他体会到了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苦,同时也能越来越设身处地为妻子着想。

我们大多数妈妈要的,也不是老公必须要“感同身受”,而是更多地“设身处地”。

3

抛弃传统执念

夫妻相互分担

正如李诞说的,这个社会对男性太好了,很多事情他们还有选择的权利,而女性根本没得选。

在我们传统的家庭分工中,长期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李银河曾经说:

“性别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天然更接近家庭,所以她更适合呆在家里养孩子、干家务,而男人更适合在商场上打拼,赚钱养家。”

这种刻板印象其实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养家”成了男性(丈夫)不可摆脱的宿命,而“持家”也困住了万千女性(妻子)。

一句“我养你”或者“我养家”不是因为你挣得多或者少,而是“我理解你的辛苦,你的不易,我更心疼你。去外面打拼遮风挡雨,这是一种选择,而我也可以抛开世俗成见,做个全职爸爸,帮你分担一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起来,带娃这件事情,绝对可以算上是考验人类耐心事情的top 1.

养育和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啥给啥,这是野生动物的养法,根本谈不上教育,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只小动物,慢慢教成“人”。

而家,则是需要2个人共同承担的地方,是对内的温港,也是抵抗风雨的堡垒。

家庭里,不用分男女,不用分工种,更不用分胜负。

2个人不辞辛苦地打拼,一切都是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更好的未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