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养孩子就是养感情,“丧妈式陪伴”只会养出“白眼狼”

常言道“生儿容易养儿难”,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任何一个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都是父母精心培养的。

可多数父母只顾着提升孩子的天赋、兴趣以及学习成绩,却忽略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维系,这就直接导致一些很优秀的孩子,成功成才以后却和父母关系寡淡渐行渐远,甚至成了父母口中的“不孝子”、“白眼狼”。

不懂和孩子“养感情”的父母,晚年可能过得很凄惨

有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对老夫妇在家中过世后无人问津,遗书竟落满灰尘。后经调查发现,该夫妇两人,老母亲因突发疾病而亡,老父亲则因丧失自理能力,在轮椅上凄惨离世。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夫妇俩生前都是某中学的著名教师,他们的儿子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平时却和父母关系疏远,常年都不去父母家里探望,连一通电话都没有。

究其原因,父母年轻时因工作繁忙,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儿子年幼时一直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了幼年的感情培养,孩子对父母依恋的渴求得不到回应,常年亲情缺失,导致孩子与父母关系日益僵化,稍有一点矛盾,就会被放大,最终孩子内心对情感淡漠,对父母毫无感恩之心,敬畏之情。

这种“白眼狼”的案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往往众人在指责孩子不孝的同时,却忽略了父母年轻时种下的“恶果”

我们在惋惜之余,又不得不深思:是怎样的亲子关系,让老人安享晚年的希望都变成了奢望,在生命的尽头何其悲凉?

李玫瑾:养孩子其实就是养感情,“丧妈式陪伴”只会养出白眼狼

李玫瑾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上强调过:

养人最重要的就是“养感情”,感情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和谁有感情,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如果你不养,那你的孩子就不是你的。

但总有很多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但没有维系好亲子关系,而且给“亲子感情”埋下了三种恶果,孩子长大以后,再想纠正,为时已晚。

1)丧妈式陪伴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这种妈妈,永远板着脸,没有笑容,更没有称赞和表扬,只会用苛责和规矩约束孩子,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为的只是妈妈自己的面子有光。看似是在陪伴孩子,实际上是把孩子绑在身边,成为完全受控于妈妈的“提线木偶”。

这样的孩子童年必然是痛苦的,在爱与恨中纠结徘徊,长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逃离妈妈,逃脱家庭的桎梏,而且由于幼年体会不到爱,成年后也同样无视亲情,不会爱父母。

2)唠叨式、咆哮式沟通

父母与孩子童年时沟通的缺失,会使得孩子在性格上出现缺陷,做事容易走极端。很多父母偶尔难得有沟通,却都是以孩子最厌恶的方式进行,比如妈妈的唠叨和咆哮,责骂、嘲讽、贬损、羞辱,都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当父母想要弥补时,孩子却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开始厌恶排斥父母的行为举止。

缺乏沟通会影响孩子对父母及家庭的情感依恋,错误的沟通方式,只会使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对情感诉求的忽略淡薄

樊登曾说过,孩子爱父母,远超父母爱孩子。如果孩子打了你,你一个月都在生气,可你刚打完孩子,孩子依然会对你百般依恋,努力逗你笑,让你开心。

孩子对妈妈有种与生俱来的依恋,这是本能,也是亲情的本质,但如果孩子对妈妈的情感诉求,迟迟得不到妈妈的回应,妈妈总是对孩子忽略,感情淡薄,不理不睬,嫌弃厌恶,只会让母子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养孩子不是养宠物,感情的纽带需要维系和经营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有了责任和义务。“生儿容易养儿难”难就难在,养育一个孩子,不是养宠物,而是要培养起健康和谐美满的亲子关系,把感情作为纽带,只有这条纽带,才能让孩子始终走在正轨上,逐渐走向成功,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1)亲子时间要有保障

即便不能每天都和孩子朝夕相处,也要保证一天内必须腾出固定的时间,作为重要的“亲子时间”,在交通工具和电子产品都如此便利的时代,任何工具都可以让亲子沟通畅通无阻,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付出一点时间,给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爱意的表达

不要将爱意隐藏,爱是需要表达、诉说和回应的,不要轻视每一句爱你想你的表达,这都是增进情感的重要途径。孩子需要从父母身上、语言上得到被爱的满足感,这是支撑孩子面对生活面对自身价值的基础和底气。

3)父母角色的充分实现

孩子人生重要的时刻和节日都不要缺席,尤其是家长会、生日会、成人礼等特殊时刻。虽然旁人可以代替你完成这些节日的策划和出席,但没有人可以代替父母的角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重视孩子的需求

切记不要忽视忽略任何一次孩子让你开口诉说、倾吐内心的机会,静下心,注意倾听,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关注,是亲子关系最基本的要求。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