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米粒妈
提到春节,大家首先会想到啥?
米粒妈敢肯定,一定有各种好吃的,总觉得春节啥都比平常好吃。
美食拥有愉悦心情的力量。
老粉都知道,米粒妈是狂热的烘焙爱好者。
每次在厨房里被面包曲奇的香气包围,再搭配上照进来的阳光,都觉得世界上最大的温暖莫过于此。
我也特别喜欢看家人烹调美食,米粒爸或者米粒姥姥姥爷掌勺时,我都忍不住在旁边偷偷观摩。洗切煎炒烹炸一气呵成,仿佛大侠驰骋在江湖。
(爆料:米粒同学有时还会跟在我身边一起偷看+偷吃)
当然,还有各种美食节目,综艺,纪录片!通通都喜欢!
在我的熏陶下,米粒也隐隐成为爱看又爱吃小美食家的趋势。
但是老母亲的终极念想就是四面八方夹带私货,我不想让他只是看看好吃的一边馋嘴一边不停种草,能学到点啥就更好啦。
所以,纪录片是首选。
事实上,很多美食纪录片主角是美食,但背后的人和故事,更加值得品读。
今天米粒妈来给大家分享几部质感超棒的美食纪录片。
友情提醒,带娃看之前,最好准备好零食,不然很快会坐不住(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风味人间》
地理与人文
大家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吧?
《风味人间》就是舌尖的导演陈晓卿的又一代表作,两季评分全部9.1,米粒妈觉得甚至比《舌尖3》更好看!
(听说第三季也在制作中了!无比期待。)
“穿越四季,跨越山海,寻找风味的旅行。”
一听这个熟悉的旁白声音,感觉立马就来了。
第一季每集都是四字标题,“山海之间”、“江湖夜雨”、“万家灯火”......
第二季则变成了五个字,“甜蜜缥缈录”、“酱料四海谈”、“根茎春秋志”......
从宏观到具象,几字概括了每集精华。
不得不说,央视纪录片的文案是真的棒。每次遇到好句子,米粒妈都忍不住抄下来,这些素材以后能让娃用在作文里,想想都高兴。
《风味人间》并没有只把眼光放在中国,而是进一步着眼世界。
法国、西班牙、伊朗、日本......同样的食材,中西方的烹调方式会有怎样的差异?背后是源自什么样的不同文化背景?又会有怎样不同的味道?
多元化展现之下,《风味人间》不仅仅是展现美食,更囊括了地理、人文、历史等等知识的介绍。
没有直接生硬的讲解,而是在伴随每一个地方,每一种食物,每一道代表菜品的形成、制作、发扬的过程中娓娓道来,不断渗透。
“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旧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看清自己。”
米粒妈很喜欢《风味人间》的镜头组合和拍摄手法,配合全方位声、画、文字,让你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观看感受堪比大片。
《早餐中国》
奋斗与传承
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餐吃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每天的状态和心情。
米粒的早餐我可是格外重视,天天琢磨怎么营养搭配,中式西式全都有。
如果说哪顿饭更能直接代表各地不同特色和生活习惯,那米粒妈也一定会选择早餐。
湖南的粉、西安油麻花、顺德生滚粥、成都红油抄手、河南胡辣汤、吐鲁番烤包子、重庆小面、北京豆汁儿......
或被大众喜爱,或让当地人痴迷。
三季100集,单集时长不到10分钟,只聚焦一种特色早餐,孩子看起来不费劲儿,还很容易集中。
尤其介绍的过程会加入很多花字、小标题、地图等等,用元素清晰标注,可爱又轻松。
更会给每位老板一首“单曲循环”,代表他们的故事与心情。这样的“小心机”,真的好温暖啊。
米粒妈特别喜欢看他们的日常对话,更喜欢看那些店主们的奋斗故事。
小小的一个早点摊儿,老板与顾客,通过食物对话,连接背后几代人的传承与坚持。
每次看到这些辛勤工作的老人,米粒妈都能想到我们的长辈。
他们年轻时,生活没有那么丰富,但人却足够专注。
专注在食材要在哪家买,工序如何进行,口味怎么保持和更新。
这都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和感受,做好一件事,要认真,要坚持,要有信念感。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
米粒妈还有意外收获,被种草了很多小店!以后去到这些地方要一家家打卡。
《万物滋养》
环境与科普
前两部都是更加侧重人文,这部《万物滋养》则是带领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好作品。
森林、草原、田野、荒漠、江河湖海,走遍种种环境,不仅享受绝美画面,还能学习到科学、生物知识。
正片旁白以第一人称角度叙述,极其有代入感。每集都像是不同性格新朋友,静静讲述关于它的过往和未来。
它们性格不同,经历各异,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
让你震撼和思考,人类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进而引出与食材相关的人事物,及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人类与自然共生,运用自然赋予的资源,建立文明。于是就有了《万物滋养》中,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对自然的破坏。这种破坏造成的后果,需要由人类来承担,也要由人类来弥补。
《万物滋养》很适合周末沉下心来慢慢看,米粒妈建议大家一定要看片头,宏大却温和的配乐下,各种自然场景与食材切换。
不过,和其他纪录片相比,它对食物烹制的过程展现相对较少,孩子可能会觉得有点枯燥。
不妨将一集分成几部分来看,这样比较能投入看进去。
《寿司之神》
专注与工匠精神
分享了三部国内美食纪录片佳作,咱们也来看看国外的~
说到把食物拍诱人,米粒妈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
那当然不能不提这部经典的《寿司之神》啦!
虽说神级厨师本人带着很多争议,但就纪录片而言,米粒妈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
特别是那种专注与热爱,不妥协的工匠精神,尤其值得体味。
世界上有很多人,有各种不同的天赋和目标。成功过的人都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决定做一件事,就尽全力把它做好。
“不好吃就不能端上桌,一定要比上次美味才行。”
小野二郎全身心投入,从食材的选择,到寿司的制作,再到不断改良,只要从事这个行业一天,就要不断超越自己,保持最高水准。
某些时候,这样会让他看起来有些过于严苛,但当想到他制作出的寿司是如此美味,又似乎能感受到这种严苛的珍贵。
“现在的人只想要轻松的工作,然后要有很多空闲时间,还要很有钱,但他们都没想到要培养自己的技能。”
在日益浮躁的当下,我们恰恰更容易迷失。
信息量太大了,认知每天都在被刷新。太多人一会想做点这个,一会又想干点那个,最后发现什么事都没做成,时间却被浪费了。
我们需要多看看这样的故事,舒缓一下内心的无谓焦虑。
米粒妈始终觉得,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朝着目标步履不停的人总能发现新的收获,或许这些收获和一开始想的不同,但都能带来快乐和满足。
除了看人,《寿司之神》拍起食物来也非常养眼哦。
日系小清新的色调,还有恰到好处的配乐,感觉屏幕里的寿司马上就要跳跃出来了。
《主厨的餐桌》
创新与追求
Netflix(网飞)出品的下饭神片!
算上特别篇,足足有8季。一集一厨师,一集一故事,正呼应了它另外版本的译名《一厨一世界》。
不同的性别、国家、菜系,相同的是永不止步地创新与追求。
比如给米粒妈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季第四集的主厨Niki。
她出生于坚定信奉男尊女卑的日本家庭,在她的家族没人指望女人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但Niki并不服气,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实力证明,女性并不比男人差。
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尝试,把料理变成艺术,和顾客做朋友。
经历了被拒绝、不信任和自我怀疑,Niki成功了,因为她知道只有用事实才能说服别人,获得他们的尊重。
还有第三季第三集,专注做面包的Nancy。
亲力亲为,不停研究,不厌其烦,这不就是女版“寿司之神”吗?
《主厨的餐桌》的魅力在于,你总能在不同厨师的故事里找到相似的共鸣。
在值得带娃一起感受的精神内核之外,是超美的画面与轻快的音乐,还有全英文的讲述。
网飞的制作水平毋庸置疑,米粒妈每次追更新都觉得像在看美剧,画面极度养眼。
这么多集,记录了走遍各地各地拍摄的美食美景,仿佛在带着我们环游世界。
《街边有食神》
平等与价值
如果没看够网飞佳作,那米粒妈再把这部《街头有食神》推荐给大家~
《主厨的餐桌》是走进餐厅,去探访每位厨师。
《街头有食神》则是走到街头,去寻找“接地气”的美食高手。
从亚洲到拉丁美洲,一个都不错过!
米粒妈觉得这个和《早餐中国》有点像,有种江湖辽阔,谈笑间藏着真本事的感觉。
泰国的面:
印尼的点心:
中国台湾的豆花:
新加坡的蒸米糕:
墨西哥的果谷花饮:
用餐环境或许并不高大上,甚至略显粗糙,但并不影响展现美味与技艺。
万物皆平等,都有各自的价值。
我们要带孩子看遍世界风光,也要带他们感受身边的小美好。
世间万物,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除了以上几部,之前米粒妈在《棒呆!7部比动画片还好看的纪录片,赶紧给娃存着!》安利过的《人生一串》、《大飨宴》也是不错的美食纪录片哦!
米粒妈觉得,再高大上或经典的美味,都要和爱的人一起吃,才能激发出最高享受。
每次看着米粒香喷喷吃东西的样子,老母亲都觉得欣慰又感恩。
希望所有人未来的每一餐,都能收获幸福的满足感。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