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陷入债务危机的年轻人,恰恰暴露了这项教育的短板

å 作者|周滢滢

编辑|Travis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春节即将到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成为父母眼前的难题。很多父母会选择替孩子“代为保管”,殊不知因此错过了对孩子进行财经素养教育的最佳时机。从小缺少“财经素养”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无法管控个人财产,最终深陷债务危机。那孩子的财经素养教育要如何进行?外滩君整理了相关资料,助力家长与孩子们在假期共同成长。

去年年底,一篇《这届年轻人,正在被债务掏空》的热文,揭露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深陷债务危机的事实。

文中提及了一个名叫 “负债者联盟”的豆瓣小组,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分享自己负债的经历,其中不乏“90后负债71万”、 “26的年纪,表面光鲜亮丽,实则负债60多万”、“因为这些外债,我再也没有资格幸福了”这样触目惊心的帖子。

在今天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贷工具,轻松借到钱,这些平台还会不断地暗示你:尽情借吧、花吧、今朝有酒今朝醉。

放纵的结果是债务就像雪球,越滚越大,压得这些负债累累的年轻人透不过气来,只能以贷养贷,生活彻底被掏空。

我们可能会哀叹,是这些深陷债务危机的年轻人,太缺乏自制力,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消费欲望;也可以指责,是今天的网络借贷平台和无数商家,正合谋将一个个年轻人推上“消费至上”“拜金主义”的深渊。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在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下,具备一定的财经素养,管控好个人财务,合理利用金钱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是现代社会里人人都应该具备一项基本能力。

无论是通过合理的理财方式,实现“开源”,还是克服盲目消费和借贷的欲望,实现“节流”,都需要未来的孩子们,能具备一种“财经素养”。

然而,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的财经素养教育,往往是缺失的。

直至今天,很多父母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谈钱,更别提从小锻炼孩子和钱打交道的能力。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在日常零花钱之外,孩子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 “压岁钱”。如何管理这笔钱,是完全由父母代为保管?还是引导孩子去设立储蓄账户,选择自己的理财方法?这也将是家庭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财经教育机会。

在家庭生活中,除了压岁钱的管理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去引导孩子建立理财和正确消费观念的机会。它们将成为一个孩子屹立于经济社会,拥有自我管理能力,掌握人生幸福感的基础素养。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破除一系列关于财经素养教育的误区。

财经素养教育是什么?厘清几点误区

当今社会,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财经素养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被视为未来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与财经素养相关的一系列思维和行为习惯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财经素养。什么是财经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苏凇教授表示,财经素养的本质,其实就是“资源管理”,通过金钱这样一个载体,去帮助我们掌控资源管理的能力。

比如,对于孩子来说,做储蓄计划,其实和做时间管理计划,是相通的。二者都是通过有效地管理资源,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帮助完成各种目标和任务,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挑战。

可以看出,财经素养教育还包括一些必备的人格特质,比如自我控制能力、制定和实施计划的能力等。

苏凇教授提醒,关于财经素养教育,我们还需要厘清以下几点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小孩子不需要学习理财”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暂时还不需要做什么财经决策,关于财经素养的培养,等孩子长大了再来培养也不迟。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研究表明,财经素养中一种很重要的人格特质与自控力,其最佳的培养年龄是7-9岁。过了这一年龄段再去培养,难度就会比较大。

那么,怎样培养一个孩子的自控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储蓄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适当地了解一些储蓄知识,进行储蓄实践,不仅仅是培养他们在理财方面的应用能力,还能让他们慢慢具备一些延迟满足的意识,帮助他们在今后抵制诱惑,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误区二:少数家庭、少数有钱人才需要的小众精英教育

有人认为,财经素养教育只是少数家庭、少数有钱人需要的小众精英教育。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对于富裕家庭来说,财经素养是如何创造更多价值的关系,而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甚至于比较贫困的家庭来说,财经素养影响的则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低收入群体家庭反而更需要合理地去规划、使用金钱,以便让有限的金钱发挥最大的功用。

因此,财经素养教育,并不是有钱人才需要的,对于每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误区三:将财经素养教育,等同于财经知识教育

一个孩子具备了财经知识,就一定具备财经素养吗?远非如此。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身学金融的学生,在个人财务管理方面却是一团糟,因为仅仅有财经知识,并不能帮助我们做好财经决策,还需要与之相关的应用能力、以及相应的价值观。

当然,财经知识,也是财经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键是,我们在财经素养教育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去灌输一些他根本不理解、或是不会用到的财经知识,而是要和现实生活的情境结合起来,让孩子学有所用。

“从3岁开始实现的 幸福人生计划”

现代社会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财经社会。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度与日俱增,每天需要做的财经决策也越来越多。

很多研究表明,那些具有高财经素养的人,在未来也具有更高的社会生存能力,生活也相对更加幸福和稳定。

正因为财经素养,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财经素养。

1994年,美国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的修正案,就正式将个人的财经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安排中。

2002年,在《不让换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案中,理财教育被要求整合到学校课程当中,为此还发布了白皮书。

200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财经素养和教育促进法案》,将每年4月定为“财经素养月”。因此,每年4月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财经素养教育活动… …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很多学术组织也出台了非常详细的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明确规定了各个年龄段学生应该具有的财经素养水平。

比如:

3岁孩子应该能辨认硬币纸币;

4岁孩子应该知道每一枚硬币代表的含义,能认识到我们无法购买全部的产品,对稀缺性的概念有所了解;

高中毕业生则能够比较储蓄和投资方式的风险回报,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能通过打工赚钱... ...

在家庭层面中,很多美国家庭都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甚至将财经素养称为“从3岁开始的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因此,财经素养被视为一种核心生活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鼓励他们参加劳动,通过打工赚取零花钱和生活费,促使他们学会自立。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也会指导孩子们进行合理消费,比如:

在购物时,教孩子学习比较商品的价格,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培养合理消费意识;

让他们比较早地认识金融产品,掌握投资技能;

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家庭财务决策当中,培养他们的财经素养和责任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在这些能力之外,良好的财经素养教育还包含对财富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财富价值观”。苏凇教授认为,如何让孩子正确理解财富的意义,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它是整个财经素养教育的基础。

什么是财富观?它决定了我们是将财富视作自己的身份的象征,还是将其作为贡献社会的一种方式;是将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作为幸福,还是将财富对他人的回馈作为另一种幸福。

在金钱教育方面,犹太人就将财富价值观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告诉他财富意味着什么,不仅去教会孩子如何积累财富,还要教会孩子把财富作为一种贡献社会方式的价值观。

对家长而言,想要向孩子传递一种正确的财富价值观,首先自己应该先树立这样一种价值观,鼓励孩子在获得金钱,累积财富的同时,去关心和回馈社会。

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在学校和社区举办的图书捐赠、玩具捐赠、公益售卖等活动中,孩子会更深刻地理解,财富的意义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学会回馈和感恩。

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财经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除了一些地区的少数学校,财经素养教育并没有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

苏凇教授表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有意识的引导和言传身教,就能对孩子的财经意识和消费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孩子特别喜欢恐龙玩具,无节制地买了很多恐龙玩具。终于有一天,家长意识到,孩子完全没有选择的观念,也压根没有想过买玩具是需要花钱的。

于是,家长决定通过限制玩具消费额度(每个月限额100元),来改变孩子这种非理性的购买行为。

很快,孩子就意识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买玩具了,他不得不做出选择。当他在商场同时看到集中喜欢的玩具时,他不得不去比较价格,计算一下是否超出限额。

这种选择、比较、作出消费取舍的过程,正是一个孩子渐渐形成财经素养的开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理财能力、财经素养,都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和锻炼的。家长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来帮助孩子学会理财。

比如:

可以在家庭旅游中,让孩子帮忙一起计算出游路费、住宿开支、日常饮食支出,还有购物开支;

从经济合理的角度考虑,怎么优化旅游路线,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省开支消费;

以及在旅游过程中需要防范哪些风险,如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是否需要买保险等。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节制不合理的消费欲望,苏凇教授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六七岁时,鼓励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支出和预算计划。

比如,在支出计划清单上,将所有物品分为“需要”和“想要”。其中,“需要”属于必需品,比如水和食品;而“想要”则不是必须的,比如一些可买可不买的玩具、零食等。

鼓励孩子列出“需要”和“想要”清单,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个优先级的概念,对家庭消费决策有更深的理解,学会思考和管理哪些是优先事项;在花钱的时候明白哪些是必须要买的;哪些是在必需品购买之后才能去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至于即将来的“压岁钱”和“春节红包”,因为金额相对较大,超出了孩子目前的理财能力,在很多家庭里,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识,家长们都倾向于为孩子设立“储蓄账户”,或是存在父母和孩子的联名账户里,作为家庭基金。

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零花钱”管理, 在不同家庭里则是见仁见智。

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系,有十二年银行从业经验,同时也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吴子系女士,曾撰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她认为,比教孩子攒钱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花钱。具体来说,就是从小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自由支配权”,让他们从小金额开始,慢慢学习哪些钱该花,该如何花,这才能杜绝孩子长大以后“乱花钱”、“不会合理花钱”的现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家长需要对孩子的零花钱使用,设立一定的边界。吴女士的原则是,每月零花钱孩子自己保管;可以全花光,但不允许借款或预支、提前消费;食品类需要提前请示,其他类别买完以后告诉家长即可。

实施一段时间下来就会发现,孩子一开始的购物,可以说毫无性价比,甚至“惨不忍睹”。

但是慢慢的,孩子居然从自己“失败”的购物中,开始总结出经验:比如哪些商品是非必要购买的;哪些商品其实有更好的选择或替代;哪些商品则应该放长远眼光,追求更高品质… …

用一点零花钱,趁早给孩子买来这样的消费经验和智慧,很值。他们需要从“花钱”的试错过程中积累理财经验;孩子也需要从小接触各种各样的“理财”方法,去培养自己的财经素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项研究显示,财经素养对人的总体幸福贡献度达到50%以上。财经素养的培养,就是关于幸福感的教育,它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就和幸福。

做好财经素养教育,其实是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自立,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使它们在成长过程中能更顺畅地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也许是在家庭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举动,比如给零花钱限额,让孩子对零花钱具有自由支配权,鼓励孩子参与到一些家庭经济决策当中,都能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通过财务管理、通过财务决策行为的优化,获得生活上的从容,拥有应对未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今天这个时代里,父母更需要和孩子好好谈钱。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芥末堆看教育开视频号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