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教育部要求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的报道,外甥喜大普奔

这个真的是当今大家对教育分歧最大的地方了。

也许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家长们在呼喊:孩子晚上睡眠不够、作业要求太高、大人孩子被作业一起整崩溃……

而实际情况是,还有很多家长在苛责老师不要求每日背一首古诗、布置的作业太少了、一周的数学课排得不够多…….

一天就上3节课的孩子,他们的作业怎么在学校做完呢?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上午11:00放学,下午3:30或者4:30放学,往往各科只能上一节课,哪有时间去写作业呢?

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么早放学家长还在上班,孩子只能去托管班。

与其喊这些口号,倒不如增加学校的课时,或者落实课后服务,真正的给孩子时间在学校写作业。

因为这种声音传播出来,只会遭到“内卷”之类的攻击,所以他们只好默默地努力、默默地鸡娃,等待着有朝一日,一鸣冲天。

有中考、高考两条拦路虎横在那里,而且都是淘汰赛、排位赛的机制,只会牵扯着竞争年复一年地不断加剧,向更低龄的孩子传导,让减负变成了一个诡异的笑话。

大家都生怕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败北,虽然有部分家长也怀疑:相当一部分用功可能都是徒劳无功。

但谁也不敢把孩子当做小白鼠,怕将来无法给孩子交代,怕自己承受不了挫败,更承受不了挫败感带来的冲击。

高考的这一套竞争规则40年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暂时也没人能想得出更好的规则。

但社会已经经历了40年巨变,社会分层越来越大,大家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差异化。

我觉得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提供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的需求。

据我所知,在上海,进入小学的时候,已经对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轮筛选。

有超级鸡娃需求的,都去了民办私立学校;相对佛系的家长,留在公立学校;家里有矿的,去了国际学校。

另外,也希望能研究一下基层的老师们,精力都花在什么地方去了?

他们各个忙得要死,有时还要家长帮忙分担工作。

但究竟有多大比例的精力是放在教学、以及对孩子个性化问题的解决上?

各种排名、表彰、展示、示范、创新、上传下达、统计工作占据了老师多少时间和精力?

老师如果总是把50个孩子,视作无差异群体,统一教学、统一进度,对一部分孩子来说跟得困难,对另一部分孩子来说,又是在不断地简单重复。

在校6小时,之所以效率低下,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脱不了干系。

面对复杂的需求,真正需要作出变化的是,不能再用一刀切的思维和政策,来对大家整齐划一了。

当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依然有很多孩子,需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只有那些有底气的父母,才能喊出孩子的睡眠、健康高于一切这样的口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