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蔡元培之前的北大,到底堕落到什么地步?

《觉醒年代》热播, 二十世纪初北京大学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教育改革,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激动人心、荡气回肠。可是,北大为什么要进行这么一场改革呢?蔡元培任校长之前的北大,到底堕落到了何种地步?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

学校成官场,老师多官员

1898年的戊戌变法,虽然最终被慈禧太后叫停,但是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京师大学堂却被保留下来,京师大学堂即是北京大学的前身。由于它产生于戊戌变法之中,所以又有“戊戌大学”之称。

然而,京师大学堂根本不像是个大学,简直就是个官场。

清政府赋予了京师大学堂双重身份: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就是说,京师大学堂既是“教育部”,又是大学;既管理全国各省大大小小的学堂,又从事具体的教育工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本性的,机构也是,管理教育可比从事教育工作风光多了,有油水多了,于是乎,京师大学堂管理教育的职能得到强化,而教育本身的职能弱化。

最终我们看到,京师大学堂成了封建衙门,成了官场。

京师大学堂的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多是官员,比如清政府先后派了吏部尚书孙家鼐、张百熙为管学大臣,曾担任深州、冀州知州的吴汝纶为学堂总教习。至于教师们,很多教师本身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却又在学校教书,一身兼两职,而教书,只是他们的副业而已。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也是冲着当官来读书的。

清政府给了京师大学堂很多贡生、举人以及进士的头衔,学生们毕业后,学校会授给他们贡生、举人或进士头衔,然后,他们便可以凭着这些头衔去找工作,多半是做官。所以,进入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们一开始就有一种优越感,在与同学们交往时,根本没有现代学生的纯朴思想,完全是官场那一套。

1903年,京师大学堂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就是分离出行政职能,不再管理其它学校,变成一所单纯的高等学校。可是,教师与学生的观念并没有改变。

1912年,京师大学堂又来了一次改变。因为清朝亡了,民国建立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可是,名虽改,校风未变。

学生成官迷,热结十兄弟

一百年前的北京大学,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普通家庭的子弟就可以上的,它是典型的贵族学校,是官僚和大地主子弟的乐园。

先看生活费:

1913年进入北京大学读书的顾颉刚回忆说:当年的北大,最富有的学生每年的花费是5000银元;中等富有的学生每年的花费是1000银元;像顾颉刚这样的学生,每年花费才二三百银元。如果把银元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一银元约合250元人民币,那就是从125万到5万不等,差别很大。

有钱的学生对读书没有兴趣,却热衷于社交,比如看戏、郊游、打麻将、吃花酒,甚至是吃了晚饭就直奔“八大胡同”所在的妓院。

最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学生中流行“结十兄弟”。这个“结十兄弟”,很有点像小说《金瓶梅》里的“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应该是向西门庆学的;当然,也有学习三国“桃园三结义”之意。不过,当年北大学生的结义,全是为了官途通顺。

一则,是“苟富贵,勿相忘”。毕业后,努力一段时间,再看看十兄弟中谁当的官大,则其它九人就投奔于他,在他手下当副官、当科长、当秘书都行。这个当大官的不能嫌弃,他一定要提携提隽兄弟们,做到有福同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则,“结十兄弟”还有集资买官之用处。有时候,官位是要花钱向人买的,往往花费巨大,一人难以承担。这时,就需要集十人之力,筹够资金去买。一旦买到,受益者就要照顾其它兄弟,并找机会提携其它兄弟。

看看,这样的京师大学堂,这样的北大,还有什么文化圣殿的荣光?简直“官僚养成所”,乌烟瘴气,目不忍视。

校长干不长,经常被驱赶

北大的校长不好干,这是出了名的:要么是上面不支持,为节省经费想要停办北大,要么是学生驱赶校长。

我们从改名后的北京大学说起。

第一任校长严复。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首任校长选定严复。可是才过了不到2个月,即1912年7月7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缺钱办学,命令解散北大。严复愤怒了,一方面写文驳斥教育部,一方面向华俄道胜银行和华比银行借款27万两银子维持北大运转,并与教育部的解散命令作斗争。终于使得教育部收回成命,同意保留北大。同年10月,严复辞去北大校长之职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任校长是章士钊。但此人在北大一天班都没有上,因为遭到了北大学生的驱赶,北大学生搞了个“留严反章”的活动,即留下严复,反对章士钊,章士钊就退出了。

第三任校长是何燏时。何燏时一到北大就进行改革,他要取消北京大学预科生免试升正科生的政策,人人都要考试。预科班学生立即视他为敌人,要求他收回成命,何橘时不干,于是学生跑去校长室围堵,弄得何燏时每天找20名警察护身。最后何燏时实在熬不住了,加上他与教育部及袁世凯都有矛盾,只好于1914年初辞职。

何橘时之后,由工科学长胡仁源代理校长,代理校长并非正式校长,他们在等待新校长的到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17年初,北洋政府教育部从法国请回蔡元培,让蔡元培做北大校长,这才真正为这所学校找到了它最正确的掌舵人。蔡元培一到北大,轰轰烈烈的改革便开始了,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也增加了它最为重要的一块阵地——北京大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