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我读懂了贾玲所有的情感,但我不想成为她心中母亲的样子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你好,李焕英》,我赶在大年初一看的第一场电影,但却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提笔写影评。这的确是一篇让我纠结的文章。

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想法,跟电影想表达的情感相比,并不讨好。但依然觉得,还是有必要通过文字,聊聊我从这部电影中感悟到的育儿观。

1、我承认这是一部堪称贾玲“封神之作”的好电影

《你好,李焕英》应该是没花什么钱放在宣发上。相比较《刺杀小说家》在地铁、商场、公交站台投放那么多的广告,《你好,李焕英》确实显得太低调了。

大概两个月前,我偶然在《奇葩说》上听马东提起这部电影。马东的提及仅仅是随口提起,没有任何刻意的营销。其中两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内部的试映上,很多人看得泪流满面,包括马东自己。”

“也许我们没有办法回到父母生我们之前,但如果真的有机会,你一定会更爱她。”

是的,我承认这是一部好电影。影片的后半段,当贾玲说起“她那时候还不会缝啊”,意识到妈妈也穿越回来的时候,我也禁不住在电影院里泪流满面。

我理解贾玲想表达的。“无论孩子多么爱自己的妈妈,想为妈妈付出,终究抵不过妈妈对孩子那份毫无保留的爱。”

我也非常理解贾玲想引导的。让现在的孩子换个角度,想想妈妈这一生为孩子的付出,妈妈对孩子的爱有多么伟大。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为广大中国母亲们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

2、每个妈妈都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可

《奇葩说》中,蔡康永曾说过一段话:我特别心疼女生的一个处境,就是她一旦被套上妈妈的头衔,此事就无法逆转。她也许以此为傲,但终究会有一些时刻,她会怀念还不是妈妈的时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想,宝妈们有这样想法的时候,一定处在“妈妈”这个角色的压力之中。

她们追忆少女时期的无忧无虑,她们期望生活能变得轻松一些。

如果生活不能变得轻松,她们至少希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能够被看见、被理解,孩子能更省心、更听话。

时下,教育问题、女权问题,职场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这些热点都可以在“妈妈”这个角色上聚集,衍生出很多社会话题。“极度疲惫”、“牺牲自我”、“心力憔悴”成了妈妈的代名词。不断有作品发声,体恤当代母亲的不容易。

每一个妈妈都会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可,尤其是来自孩子的。我认同这种心态,这是人之常情。谁也不想在倾尽全力后,只落得满腹委屈,默默隐忍。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能对这种心态产生更多的共鸣。如果顺着电影的主导思想去走,我实在生发不出更多的情绪。也许,我并不想成为贾玲心中那样的母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我不想让孩子觉得“我为他付出很多”, 更不觉得岁月磨平了曾经的灿烂

看完电影,我试图想象这样的画面:我的儿子穿越回去20年,看见曾经的我,会有什么触及心灵的震撼吗?

很遗憾,这个思考没有激起我更多的兴奋点。

如果儿子看到:妈妈以前很活泼开朗啊!

“嗯,妈妈现在也很健谈,很开朗啊。”

如果儿子看到:妈妈以前很年轻啊!

“嗯,年纪大了,阅历丰富的美更加有底蕴。”

如果儿子看到:妈妈以前聪明又努力!

“嗯,老妈我现在更睿智,而且从来也没停止过努力!”

纵然青春不再,容颜不再,我也不觉得现在的我,因为孩子、家庭、生活,失去了什么。我并不想让孩子觉得“我为他付出很多”, 更不觉得岁月磨平了曾经的灿烂。

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中。我更想让孩子能看到的我的这几十年,每一段都很精彩。有孩子,让老娘更精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你好,李焕英》好,但父母不能拿它来说教孩子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观影之后会像我一样,想象自己的孩子回到过去看“老妈的成长之路”。

会不会有很多人都期望孩子看到自己这一路来的辛苦付出?又或者很多人想到自己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里,我必须要提醒广大宝妈们:电影中,孩子对母亲的情感是孩子主动生发出来的,并不是父母说教出来的。

如果你试图用这样的话语让孩子理解你,

“我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就是为了你,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我把这辈子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你一定不能让我失望啊!”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能不能给我一点回报?”……

那我想说,你不会得到一个如贾玲般理解父母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看似对孩子用情至深的表达,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表达的背后,往往藏着这样的潜台词“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达到我的期望。”

大概率事件,你得到的是这样的人间遗憾:父母一生都在等一句“谢谢”,而儿女一生都渴望得到一句“对不起”。

教育孩子,我们需要明白这2点:

(1) 一味说教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这是一种情绪勒索。

(2) 父母一味强调自己的付出,这是一种负能量的体现。

如何培养出“贾玲式”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孩子?

《少年说》有一期节目里的故事,很值得借鉴。

一个叫李楚豪的初三男孩,站在高台上跟妈妈大喊:“妈妈,我求求你了。多补补身子,多买几件好一点的衣服吧。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自己做饭,买菜,管理自己的学习。也请你一定要善待自己。我不会羡慕那些有钱的同学,因为我知道我有一个特别爱我的妈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楚豪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李楚豪妈妈为了培养儿子,只身一人带着儿子从农村搬到城市,在足浴城当过按摩师,在酒店做过服务生,每天工作到深夜。平时连稍微贵一点的菜都舍不得吃,为了供他念好的学校曾经四处借钱。这样的生活不可谓不辛苦。

但令人钦佩的是,这位妈妈听到儿子的一番话,没有用很悲情的语言绑架孩子的情感。她对台上的儿子说:“这十年在外人看来,妈妈过得很辛苦。其实妈妈一点都不辛苦。因为有你,妈妈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也正因为有你,妈妈从未停止过学习和成长。妈妈也一直在学着怎么做好一个妈妈的角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是否懂你,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做了什么。《你好,李焕英》向我们传达的也是如此,只有妈妈把孩子当成她最大的快乐,孩子才能最终成为那个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