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网络健康教育,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将于今年起开展升级版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据悉,该课程每周2.5小时的课程,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授课。
此外,新加坡教育部还积极推广“同侪互助”文化,也让面对问题的学生,能找到身边的朋友倾诉。
新品格公民课的详情
此前,新加坡教育部曾于去年3月宣布,从今年起开展升级版的品格与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简称CCE)课程,尤其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网络健康教育。
以新加坡实仁中学(Serangoon Secondary)为例,中一中二共16个班级今年起采用新教材,每周安排2.5小时的相关课程,并由经过培训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老师授课,通常也是熟悉该班情况的级任教师。
新加坡教育部部长孙雪玲(中)
新加坡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提供一些让学生能更好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也让他们觉得可以和同学分享。她说,
“学校也在推广校内的“同侪互助”文化(Peer Support Culture),这样学生面对问题时,他们不但能找老师帮忙,也能找身边的朋友倾诉。我们觉得这样的一个互助精神,有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研究显示,疫情期间的长时间隔离会带来广泛的心理影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愤怒、恐惧,以及药物滥用等。
其中一些心理问题(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隔离结束后甚至会存在3年。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心理健康呢?
据悉,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个人品质,家庭支持及外部环境支持系统这三种资源之间的最佳匹配。具体的培养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强化个体优势
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们积极的、正面的心理品质,发现和强化个体优势。研究者从多方面探讨能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优势和长处,挖掘学生身上积极心理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积极品质,接纳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帮助其增强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运用期待效应,在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积极品质的过程中,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对提升心理韧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巩固人际关系
健全完善的外界支持体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不利环境,并能及时从逆境中走出来,提升学生心理抗压和调节适应能力
此外,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密的同伴友谊、导师式的指导、良好的教师榜样,这些来自于不同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的积极支持都将促进学生心理韧性的提升。
建立咨询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尤其是心理韧性相关的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抗压和心理韧性能力提升营等相关的团体辅导活动,在学校营造百折不挠、挫而弥坚的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显性活动和隐性环境渗透相结合,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将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融入各学科之中,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重视亲子关系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和人格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教养方式对于个体的成长有不同的影响。
学生普遍在较高的期望下成长,父母对其学习过于强调和重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尤其是心理的发展和成长,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压能力不强。
父母应该关注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注意民主的教育方式,避免粗暴简单的方式,同时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温暖有力的情感支撑。
规律生活作息
疫情期间长期不外出,有些人在家的生活是一种混乱的状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吃药、酗酒等行为,想通过这些行为来缓解恐慌、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需要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按时睡觉和起床,保证一日三餐,可适当阅读、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提升愉悦感的事情,要保证一天的时光是充实的。
学会适当求助
当遇到心理困境时,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诉说,或者找到一个隐私的地方大哭一场,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解。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如果你对疫情下的留学申请还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