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将增强试题开放性:城乡教育的沟壑,越来越难以填平

大家好,我是跟着名著写作文。

这两天,关于2021年高考的消息不绝于耳,其中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

近日,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外公布。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个决定,对一名老师,尤其是乡村语文老师来说,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了。

因为他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就拿我自己为例,我曾参加过一次镇上组织的,去我们县城一所教学质量先进的小学交流学习活动。当时期中考试刚刚结束,那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正由任课老师组织召开家长会。我随机走进一个教室,家长会的场景让我目瞪口呆。

整个家长会的流程无非是班主任先介绍下本班半学期以来的情况,然后报告期中考试成绩情况。接着重头戏来了:

班主任,应该是一名语文老师,直接在家长会上爆发了:

“有些家长,这个星期放松了啊!学生的作文那些错别字都没有改出来;学校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家长检查后签字,总是有那么几个家长,不管孩子读没读就把名字签上了,这是糊弄谁呢?”

家长们坐在下面,一片沉默。

我和其他来听课的老师,面面相觑。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阶段排名前三名,期中考试语文考试平均分好像是94点几。(具体数字忘记了)

城市的孩子,在学校有老师教,回到家有父母监督,周末还有课外培训机构辅导,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能不优秀?

乡下的孩子呢?

他们的父母,每年只有在春节才回来。所以每年春期开学的时候,总有这些现象发生:哭着闹着不上学的,晚上不睡觉白天上课打瞌睡的,放学后扎猛子往家里蹿的……原因无他,害怕爸妈不声不响出门打工。

然而,这些孩子还是逃不脱留守儿童这一归宿。

爷奶年纪大了,能够督促他们学习的地方,只有学校。

可是乡村学校也有自己的难题。

愿意到村里教学的老师很少,所以导致每个老师的课时很多。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一周是28节课,对,你没看错,是28节课。也就是平均每天接近6节,这还不包含中午自习课,早读课。除了语文之外,还要担负学校其他年级的科学品德之类的课程。就这还算少的,我周边有很多学校采取的是包班制,也就是一个教师上满一周。

这直接体现出的后果就是,教师没有过多精力去备课,作业也是草草批改,更遑论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偏偏语文是最应该讲究拓展延伸的。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作为一篇阅读理解去讲解,语文老师应该把不同类型的课文的特点总结出来,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利用技巧进行知识迁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大量阅读,可是哪有精力?

完全靠老师,可行吗?

不可行。

可是,除了少数家境好一些的孩子,能跟着去父母所在地读书,大多数的乡下孩子,没得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的父母也会给他们买课外书,很多书被翻了几页后就原封不动地躺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他们的爷爷奶奶往往不会督促他们,或是有心无力,或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去培养孩子,觉得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

于是,放学后,假日里,这些孩子的身影就成群出现在田地、池塘边、乡间小道、杂草丛中……他们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其实又很乏味的童年。而他们成年后的竞争者,那些城里的孩子,此刻正在家长的监督下,背诵着唐诗宋词,阅读着名家大作;或者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出没于各家培训机构。

教育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欣赏毛坦厂中学的模式,虽然是饱受诟病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但那是乡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希望。

我们需要思维更开放的人才,也应该在高考题目往这个方向进行改革。但与此同时,请不要忘了乡下的孩子们。(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