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名单揭晓,南开大学叶嘉莹先生入选。可这“先生”二字却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些言论更是让我大跌眼镜。
“你们必须称呼叶嘉莹为“女士”,不能称呼她为“先生”,否则就是不尊重女性!”
“随便一个男人就是就可以被称为“先生”,而女性只有成为大师才能被尊称为“先生”,这不是性别歧视,是什么?”
一句以叹号结尾的话,颠覆了我心中对于“先生”二字的判断。
一句以问号结尾的话,改变了我心中对于“女权”二字的看法。
一、“先生”是什么?
“先生”二字,多被用来称呼男性,但也确实有少数德高望重的女性会被称为先生。比如冰心先生、杨绛先生、林徽因先生等等。
“先生”二字,从古至今,可以指代老师、父兄、有学问的人,乃至文人、学者、医、卜、星、相,或者丈夫。
在教育界,当我们称呼别人为“老师”,多数指向的是对方的岗位和职业;当我们称呼别人为“先生”,多数指向的是对方的德行、知识和我们的恭敬。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二、学者的声音
2月19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性别与教育研究学者崔乐发声。他说:当先生作为尊称指代女性的时候,容易让人误以为指代男性。他认为这种语言指代上的性别误会,会进一步降低女性的可见度,加剧女性的边缘状况。
崔乐老师对于性别是有多年研究的,他曾经在《性学研究》、《性别平等教育期刊》、《中国性科学》等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也曾在2013年~2017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外汉语系任教。2015年因为出柜而引发了巨大争议。
我本人对于“尊称女性为先生,可能会让人误会是指代男性”不敢苟同。当我对饱读诗书、贡献巨大、令人敬佩的女性尊称“先生”的时候,我心中充满的是敬仰,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对方的形象,根本不会去考虑性别问题。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在2003年也就“先生”的用法发表过观点。他认为,对被尊敬的女性不称“女士”而称“先生”是不妥的。一来混淆性别,会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他们误认成男性;二来重男轻女,称“先生”是尊敬,潜台词是“称女士是不尊敬”;三来用词混乱,《现代汉语词典》中,“先生”词条下没有表示女性的义项。
对周有光的观点我是这么来看的:
第一,我们称呼别人“先生”的时候,如果有着明确的对性别的区分,那我们可以从性别的角度来判断这个问题;假如仅仅是表示尊敬,又何苦一定要分个男女呢?
第二,称“先生”是尊敬,并不代表称“女士”就是不尊敬。先生与女士本就不是对立的词语,不能把他们狭义化,男士不才应该是女士的反义词吗?而且尊敬与不尊敬之间,也还有其他很多种情绪。
第三,《现代汉语词典》当中收录的义项可以拿来印证,但不足以作为论据。每一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不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修改吗?不专指女性,并不代表不包括女性。尊敬也并不只针对男性或者女性。
三、几个问题
诗人余秀华的说法很有意思,她认为“叶老师年纪大,叫女士不合适,先生在这里是老师的意思。男人被叫先生在娱乐场所是戏称,懂不懂?真正配得上先生二字的男人有几个?”
“女汉子”这个词算不算性别歧视?他用了“汉子”这个约定俗成用在男性身上的词语,去形容女性。
“快递小哥”算不算性别歧视?他使用了“小哥”这个约定俗成用在男性身上的词语,这个词也包含了那些从事快递业务的女性。
既然有女权的概念,是不是也该有男权的概念?而男权、女权说到底是不是都是人权?既然如此,与其探讨男权女权,是不是不如探讨平权?如果女权代表的就是平权,那女权中的这个“女”字是不是也很值得探讨?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词语、同样的句子放在不同的语境之下,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意思,但界限又相对模糊,不太容易设定明确的边界。
我觉得与其在这上面耗费巨大的精力去争吵,要么就修改词语义项,统一词语的用法,要么我们就各回各家,做点对自己生活有益的事情吧。
你认为称呼叶嘉莹为“先生”,是否不妥?你认为“女士”是否比“先生”更为合适?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我是缪老师妙笔生花,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