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眨眼就过去,而这一届高三做题家,真的没空放寒假。
2021年,全国高校受疫情影响纷纷宣布延迟开学,但高三党的寒假假期却大幅缩水。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长假,意味着数量更多的题卷,更紧张的学习任务,纵使学生们嘴上叫苦,没有谁敢真的放松下来舒坦度假。
好不容易捱到放假的那一天,发现网课早就把少得可怜的假期排得满满当当。
更别说,在人人忙着“偷偷”冲刺的时间里,学霸可能还挤出了时间“直通”名校——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全国顶尖高校瞄准了一批高三尖子生,陆续开展冬令营项目。
在你为刷题叫苦不迭的时候,学霸们在假期伊始就做完作业,还提前就掌握名校入场券。
“寒假刚过,我已经稳入清华”
高校冬令营能直通头部名校?在2020年之前,这事真不假。
以冬令营为代表的尖子生选拔项目,在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简史中分量不小,而 这段短暂的简史,可谓亮眼又争议不断。
追溯回2001年,南京地区6所高校率先尝试自主招生,并很快得到教育部的重视和支持。
2003年先后下发的文件通知,规定了全国22所高校为高考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之后,高校自招联盟持续扩大,自成派系,总体数量扩大到90所。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启了高校自招改革
高校冬令营,则是自主招生里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它像是高校自招前的风向标。
在每年各个假期期间,面向全国或者地区招募优秀高中生参营,开展生活体验、讲座、测验等等活动。
其中的优秀营员可获得降分录取优惠,或在后续的自招报名阶段优先获得自主招生测试资格。
而从2020年开始,自主招生被强基计划取代。
从本质上来讲,后者立足于自招录取,瞄准的同样是具有学科特长的拔尖人才。
强基计划将招生和育人进行了一体化,学生入学后将直接进入计划内的相关班级和专业进行培养。
清华北大本科新生大数据显示,2020年清华大学强基非破格738人,破格约201人,录取总计939人;北京大学强基非破格533人,破格309人,录取总计842人。
媒体对2020年清北特殊招生数据进行对比 / 高考直通车
很显然,高校愿意敞开大门,欢迎通过这条快车道考进门的学生。
但强基计划推出,冬令营能够提供给营员的照顾也大打折扣,特别是直接失去了高考降分这一实质性优惠。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在前几年,通过“夏令营”“金秋营”“冬公营”培训和测试,给予参营者较大力度的优惠条件,录取分降至高考一本线、给予高分优惠条件。
这对于一些通过综合性的高考难以发挥潜能的尖子来说,的确是难得的机会。
综合这些“损失”,冬令营的吸引力好像已经大打折扣。实际上,在取消自主招生改强基的2020当年,为冬令营前仆后继的做题家却一点也不少。
首要原因, 高校冬令营的名校光环实在让人难以拒绝——清北复交、武浙南科等等,一溜都是妥妥的头部大学。
在2009年,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之间还拉帮结派,诞生了“北约”“华约”“卓越”“京派”四大联盟,将31所院校囊括其中。
各联盟内部高校的平行招生关系,对当初参加冬令营的学生来说,更是一大利好。
名校愿意向高中生开放资源,实属机会难得 / Pexel
而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来说,最吸引人的一点,莫过于线下参营时,他们能够亲自到大学校园中沉浸式地体验高校生活。
曾参与清华大学冬令营的知乎用户@高水星,在2020年初的高三寒假,到清华园里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次大学。三天时间,@高水星和同学们在清华校园内骑行,打卡食堂,走进教学楼与清华学子切磋。
2021年则受疫情影响,多所高校冬令营都改为线上举行。
前不久刚在线上结束了清华2021人文社科冬令营的高三学生桶桶告诉小新同学,冬令营通过网课,也难得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逃离紧张的高考备考氛围,短暂地呼吸大学的气息,@高水星与桶桶的感受,关键词里不缺激动与收获。
冬令营学子们,成了特殊的清华“游客”/ 知乎用户@高水星供图
“偏科”生争夺战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是偏爱“怪才”的,这些冬夏令营的设营便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综合近几年各高校组织的冬令营,不难发现这些项目都有明确的学科主题。其中涵盖科技创新、化学、信息、人文与社科等。
譬如,今年1月至2月开办的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冬令营里,就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统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学科的专题分享。
除了人文类、理工类专题,艺体类冬令营也受到学子的欢迎。最家喻户晓的例子,可能是北大还行撒贝宁与保送清华李健的故事。
两位学霸届的段子手,都是在当年清北开设的文艺类冬令营中,靠好嗓子“一战成名”,获得降分,保送名校。
凡尔撒:不是我吹,我也可以
举办冬令营,高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选拔出具有突出学科潜能的学生。
大多数学生的学科应试能力,可以通过高考检验。而冬令营要实现的,则是让那些在许多方面有特殊才能、在专业领域很有发展前途的学子,避免因高考分数未达到录取批次的要求而与目标高校失之交臂。
所以,冬令营在某种意义上根本不会因失去高考加分优惠而失宠。
只要冬令营与高校人才甄选计划挂钩,学子们在营内努力争取优秀表现,让高校尽快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同样会为后续入围“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等项目留下一手。
而实际上,学科应试能力也并不完全在冬令营选拔的考量范围之外。 进入冬令营,考量能力的方式依旧是通过应试测验。
譬如2020年北京大学举办的信息学体验营,就根据营员机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择优评定获奖营员。
这些摸底考试,既会有常规的语数英科目,还考察冬令营的主题学科。在参加过冬令营的桶桶看来,这些题目与高考的难度相似。
但也不乏学生,为了在冬令营测验中取得高分,自被选中入营后就开始花大量时间摸索往年真题。在背后也同催生了不少专攻自招真题的培训团队。
冲刺冬令营,首先可能也得刷题
这架势,一点也不比备战高考弱。
冬令营不是名校梦的执着
在已经进入高考备考正轨的高三上学期,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碰上各高校营营相扣、各种专项计划启动报名,这些难以舍弃的大好机会,对做题家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高三期间长期住校的@高水星,在申请入营环节就已经花去了大把时间精力,让她在备考之余额外疲惫。
申请阶段,高校通常要求学生准备个人陈述、高中成绩单、竞赛获奖证书等等材料。
斟词酌句,熬夜完成自己的材料,繁琐的准备让知乎网友@肘子忍不住担心被大部队落下的功课。
但过程再难,机遇更难,即使自己的材料不算优势,@肘子也说“至少能让自己的名字在清华老师的眼里停留那么一下下”。
备战高考+备战冬令营,压力实在不小 / 图虫创意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就是学霸说自己没复习,能够入选冬令营,说明学霸的偏科不叫真正的偏科,那叫专长。
冬令营的门槛,依旧被高中大考分数和亮眼的竞赛决定。成绩或许不是甄选营员的第一考察要素,但却会决定学生在高中校内推荐的分量。
部分高中会按照高校提供的权重比例,把关学子高一高二大考的分数表现,对级部进行排名,再按分配到的名额推荐给排名靠前的学生。
可以说, 要想拿稳通向自招的名额,高中每一场考试的重要性都和高考相当。
能进冬令营,成绩必须硬核 / 知乎匿名用户回答
除此之外,竞赛经历也成了突围的关键。
教育部曾在2019年宣布了31项面向小中高学生的全国性竞赛,语言、学科、科创、艺体,竞赛主项目覆盖面相当广。信息技术领域,也一度作为自招的热门,各高校招生办都对优质选手“虎视眈眈”。
@肘子身边的同学里,就有的从高中入学就开始有自招意识,他们努力争夺大奖竞赛,以期能给自己的个人履历增加一点亮色。
你看,学霸自有学霸的内卷,这条路上人必定少,但过招的也定是大佬。
有点遗憾的是,冬令营结束后的高考,@高水星未能考上清华。
回想起这段短暂的“高光时刻”,@高水星依旧告诉小新同学,参加冬令营是个很美好的体验。坐在理想中的殿堂,与五湖四海同龄人相会相识。
光是看着自己在清华园里留下三天的共享单车骑行记录,也足够让她亲切地告诉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清华园真的好大……三天下来腿都酸了”。
“这三天很累,也很让人激动感恩” / @高水星供图
仍在高三奋斗中的桶桶,也为拥有这次体验感到充满动力。为冬令营折腾一番,不一定会让自己的高考分数提高,但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做数。
“每一点的努力都是对人生经历的丰富,只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平稳,脚步更坚定。”桶桶留下了这样的回答,马上又投入了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