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到的新西兰早期儿童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会有外国来的朋友会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成天坐在教室里,一点都不符合自由天性。”他可能是没有理解中国教育的执着态度!每种教育方式没有对错,能够通过教育孩子,育儿育己,享受生活,可能更加快乐一点……

如今,新西兰的幼儿教育一直在国际上,或者起码在中国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从法国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到蒙台梭利的“自然天性教育”观念,这些被无限放大的儿童教育口号,可能更多的是见仁见智,然而是否会沦为一种刻板印象?真的着实让人好奇。

当中国式的耿直遭遇新西兰式的自由

在中国社会,早期儿童教育面临着孩子从小需要被管理的需要,但是在新西兰社会却呈现不规则发展。据了解,新西兰幼儿园规模都很小,一般只有30个孩子左右,而且全园只分两个班:2岁以下一个班,2岁到5岁一个班。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是如此,到中国来,最为显著的就是“玩就是学习”,这样一句口号,足以驱使一大批对中国教育现状不满的家长改变方向。然而,试想一下,新西兰式的自由放养式教育,被移植到中国来之后,如果孩子要面对复杂的“中国大家庭”、“义务教育竞争”、“学前教育考试”……等等的命题的时候,他们是否能招架的住?如果孩子适应了这样的集体生活,是否会从小有置身“太阳城”的味道?孩子确实是白纸,但是中国社会因为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社会需求,催生出来各种条条框框,总有受益方和受害方。

什么叫做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

最为欣赏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其实不是所谓的顺应自然,或者故事教学,在中国早期儿童教育里面,可以说绘本教育、故事大王比比皆是。中国的孩子,都会非常关注人与人的互动关系,比如一个故事得出了什么道理,主要关注事物的“能指”本身,教育的出发点是“我”,就是“我吸收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教育方向是向内。但是在新西兰,教育形成的习惯就是,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平等的,“我”,“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注重,不会夸大“人类黑暗面”,比如黑暗欲望、原罪这些命题,相反的,更加关注的是那种自然、安全、秩序等等,教育方向是向外。思维模式非常迥异,所以重点也许不是自然教育,或者教育模式,而是教育关注点。

新西兰真正的教育功效在课外

当地政府对教育款项支持丰厚,税收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整个社会氛围良好。这样的话,出于对孩子本身的照顾,照顾孩子的时候,从课堂管理、能力学习、系统启蒙、健康保证等等各个方面都入手了,而不是像中国的幼儿园,把很多问题分开对待,这个原因可能来自于中国社会想要把事情做到极致,所以教育就把人教死了,但是新西兰教育就是各方面都进行保护,但是没有中心、没有意图、没有“我想把孩子培养出什么样……”这样的念头,而是顺应社会多元化发展,毕竟其也是移民大国,不会拘泥于历史。所以,尽管看上去,中国幼儿园整个流程都是游戏、故事、绘画等等,但是还有很多盲点值得挖掘。

社会组织差异和文化差异怎么平衡的

不同社会群落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在中国社会也许是分数至上,在美国社会也许是亲子关系紧张,在新西兰社会也许面临的问题仅仅是太过自由和随性,所以他们都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孩子从小就要被教育的听话、温顺、中庸,还会觉得奇葩。比如,在新西兰,遇到孩子需要其自身家长负责,注重孩子品格教育、上课活蹦乱跳是非常有道理的,可是在中国,如果老师不管孩子作业就会被视为不负责任,如果跳来跳去又会违反课堂秩序,或者孩子的攻击性因为人口紧张和冲突加剧,童年压抑压抑程度更大等问题都会频发。

这些观念怎么选择?在幼儿园里面,老师,学生,家长三者的关系的处理模式依然是中国式的关系,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如果沿用新西兰那种“自然教育”,虽然是好事,但是本土化过程就会非常艰难。向左就会变成刻板印象,向右又会变成名不副实。

这样的蜕变,真的很让人期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