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教育部部署、指导各地和高校认真落实“春季学期正常、安全、错峰开学”总体要求,提早谋划春季开学,科学制定开学返校方案。
各高校将科学规划返校流程,统筹安排错峰开学,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区域、不同健康状况和有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返校时间,分类指导各类学生返校安排。还将明确学生返校条件,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接触人员健康状况、所在地风险等级、旅居史等,实行分类健康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应的返校条件。对暂不能返校的学生,学校建立台账掌握其健康状况和旅居情况,及时了解心理状况,安排他们参加线上学习、线下辅导或返校后集中学习,解决学习需求。高校还将规范返校申请流程,周密规划入校安排。
一起看发布会实录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下面按照这次发布会的议程,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春节期间,各地各高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总体来讲,这个春节,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有很多高校同学都留在了校内,大部分同学都返乡回家。
因此,整个春节期间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是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努力让留校的师生“如在家”,这个“如在家”,就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因为疫情防控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回家的师生,在校园里就像在家过年一样。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各地各校都采取了非常多的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做好了校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春节期间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暖心举动,让留校师生就像回家过年一样,各地各校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第二,让返乡学生“似在校”。回到家乡的师生,学校也采取了各方面的措施,坚持“一对一、点到点”联系到人。一方面是要提醒师生返程过程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醒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旅行的轨迹,反复提醒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些师生虽然已经返乡了,但是跟在校一样,掌握他们每天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第三,让春季学期的开学能够确保正常。各地各校都随时分析和研判全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动态调整开学工作方案。同时各地各校也都备足备齐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对于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所以说,整个春节期间,我们看到整个教育战线,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在春节期间各地的情况都非常平稳,也涌现出了一批非常感人的事迹,希望媒体朋友能够关注、关心和支持这方面的情况。这是我汇报的第一方面的情况。
第二方面,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判断。从国际来看,现在疫情还处于大流行时期,所以“外防输入”的压力还一直在持续。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昨天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就是全国的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这也是我们抗击疫情在一个新阶段取得的非常显著的成就。
国内前一段时间出现突发疫情的省(区、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非常好的国内疫情防控局面。从教育系统本身来讲,总体形势也是非常好的,从疫情初期到现在没有出现校园的聚集性疫情。在春节期间,也没有出现新增确诊或疑似病例。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归结于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教育系统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在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能够因地制宜、因地因校甚至因年级、因生制宜,这是我们在疫情防控中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经验。
二是及时修订并公布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这也是我们取得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各地各校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明确责任,责任到人,每一位同志都勇于担当、努力奋进。这是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取得有效进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随着春季学期开学,人员流动会加大,校园疫情防控的压力还会持续存在,还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根据目前形势,春季学期开学已经具备了全面、正常和安全开学的条件。同时,还要坚持属地原则,分类统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有些地方和学校可能还要安排错峰开学,这也就是一开始讲的正常、安全、错峰开学。同时,在具备了全面、正常、安全开学条件的基础上,疫情防控还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是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基本研判。
第三方面,汇报一下各地和高校开学的安排。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分区分级安排错峰返校。这个分区分级和错峰的依据,就是根据不同年级、生源和地域,以及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本地本校防疫的承受情况来做出分级分区和错峰返校的安排。
二是科学规划返校流程。各地各校确定返校时间之后,很多高校都对学生返程作了详细的日程安排,包括在线申请、按时返校,旅途过程中的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以及到校之后如何报到、如何回到自己住宿的地方等等。
三是加强学生返校安全教育。刚才讲了,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已经清零,但是在乘坐交通工具返校的过程中,各地各校还是要求师生在旅途中要做好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方面非常重要。
四是严格校园日常管理。这里面既包括学校对环境的检测和消杀工作,也包括进一步加强校园进出等方面的日常管理。
五是强化疫情应急演练。虽然现在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已经清零,疫情防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地各校在这段时间要做好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做好有效处置。
六是科学制定教学预案。出现突发疫情之后,不仅要做应急处置,还要启动在线教学的应急方案,这也是各地各校在开学前做的准备。
七是督导检查补齐短板。各地负责同志带队到学校检查开学前的各项准备。
第四方面,下一步工作安排。教育部近期要印发通知,指导各地各校做好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这里面主要强调了几点。一是坚持属地原则,因地制宜,各地各校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力争做到全面、正常、安全和错峰开学。二是教育部近期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三版),我们现在执行的技术方案是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春季学期开学前将印发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三是持续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和对广大师生的关心关爱工作。四是教育部近期将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把疫情防控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常态化政策体系,全面加强健康教育。
附河南多所高校开学时间
▼
22日晚,洛阳三所本科院校发布相关通知,确定各学校开学时间:
河南科技大学本科生返校报到时间为3月6日至7日;
洛阳师范学院省内本专科学生3月5日至6日返校报到,省外学生及研究生3月6日至7日返校报到;
洛阳理工学院学生返校报到时间为2月27日-2月28日。
为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洛阳上述三所高校均出台相关措施。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因在校生众多,将采取分批返校方式。
本科生3月1日-5日理论教学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返校报到时间原则上为3月6日-7日,3月8日开始线下上课。
研究生返校报到时间不变,原则上为2月27日-28日。
在河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实习和规培的医学类学生(普本、专升本、研究生)返校报到时间为2月26-27日。目前在国(境)外的留学生暂缓返校。
返校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应凭进校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返校前14天内,师生原则上不跨地市流动,做到非必要不外出。
师生要做好健康监测、线上教学、返校准备等工作,返校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个人防护。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学生须向学院报告,经学校批准后返校。
开学最初的14天内,全体学生原则上在校园内活动,非必要不出校。校园内严格控制活动范围,少聚集,不组织室内聚集性活动。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将活动范围控制在固定的教室、宿舍、食堂等最小范围。
洛阳师范学院
中高风险地区(以本通知发布当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为准)以及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停留史、旅居史、接触史的师生,暂缓返校报到。待该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后,凭健康打卡记录、防疫健康信息码绿码(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疫情防控行程卡绿码(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以及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申请返校。
该校学生返校前3天应通过“洛师小筑”微信小程序提交假期返校申请,并向辅导员提供申请当日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截图。(查询方法: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进入点击“防疫行程卡”,输入手机号、验证码,同意授权,然后点击查询,即可获取行程证明。)
学生返校后14天内将严格校园出入管理,做到非必要不外出,如确有需要,需向所属学院请假报备,经批准后方可离校。
洛阳理工学院
明确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洛阳理工学院还对学生返校途中的健康安全予以提醒:
做好旅途防护。开学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注重交通、人身安全,保管好重要个人贵重物品。注意转车、经停路线,选择返校路线应尽量避开中高风险地区。
注意公众卫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擦拭清洁处理。
做好健康监测。如开学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记录返校行程。避免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和交谈,途中尽量不在公共餐馆就餐。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及时报告乘务人员。妥善保存行程票据信息,记录乘车车牌、乘车时间和登车地点,以配合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依据。
确保通信畅通。出门前确保手机电量充足,路途中要确保通信畅通,按时通报行程情况。途中有突发情况,也要及时通知家长及老师。
这么重要的消息,
快让更多人知道!
来源 :教育部、北京日报、河南省教育厅
责编: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