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全国举行了第四届高考,参与高考的人数有333万,但录取人数仅有28万,录取率只有8%,可见40年前高考,是有多么难,能够考上大学的人都是精英当中的精英,这批人毕业之后,都将是事业有成的栋梁。
江苏省兴化市的戴南双沐村,在这一年当中也是出了一位天才少年,他16岁就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然而40年过去了,这位天才少年,却只是拿着400元低保度日,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16岁的刘汉清,被录取之后,全村都敲锣打鼓送他出村,每一个人都认为刘汉清能有一番成就,但刘汉清被徐迟的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所吸引,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当中的数学分支,主要就是研究整数的性质。
哥德巴赫在1742年提出了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他自己无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成了数学界成了悬而未决的谜团,自从陈景润成功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之后,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陈景润独自一人在屋子当中挥洒汗水的事迹也激励着每一个人,刘汉清也是其中之一,他痴迷数学,开始研究数论,近乎狂热,在两年的研究下,总算是有了一点点成就,就连学校当中的教授都非常看好他。
不过刘汉清将这些“成果”寄给了一些国内外权威机构,起初还有点反馈,但后来直接杳无音信了,他的成果或许在业界算不上多大的“价值”,不过刘汉清认为数论的研究要不断的发明创造,只有这样才能研究更加深奥的“数论”。
这样性格,也影响了刘汉清一生,在得不到认可之后,就选择辍学闲置在家,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难以理解刘汉清的想法,可是刘汉清不管,就是不肯上学,每天就将自己关在家中,研究数论。
久而久之,父母也不管他了,刘汉清就这样一直研究了将近40年,由于身体孱弱,又不能下地,家庭条件有限,没有人姑娘愿意嫁到这样的一个人,但刘汉清不在乎,继续钻研,随着父母的渐老,刘汉清也找了几分工作,但没有维持太久。
直到几年前,政府给他办理了低保,一个月400元,上不需要养老下没小的刘汉清,每个月就靠着400元度日,刘汉清的坚持让常人难以理解,可是他依旧痴迷数学,或许对他来说,数学就是他的心。
刘汉清的“悲剧”大多都是由性格造成的,偏执,但这又是“天才”的特征,也是一些科学家的标志,不过这种偏执却“毁”掉了不少的人,能够真正成为数学专家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