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这里的“星青年”挣钱了 探访全省首家大龄孤独症患者辅助性就业基地
台海网2月27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我们彬彬的工资卡已经发了三个月工资了。”昨日,在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聚星缘公益咖啡吧,方女士看着认真工作的儿子,噙着泪珠笑了。
彬彬是一名孤独症青年,今年18岁。
2020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聚星缘咖啡吧正式营业。这家公益咖啡吧是全省首家大龄孤独症患者辅助性就业基地,由泉州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通过爱心众筹发起成立,16岁以上大龄孤独症患者及智障患者可在此工作和接受康复训练,并获取相应劳动报酬。如今,咖啡吧开业近三个月,学生们在这里工作感到很放松,他们不断提升劳动技能和社交能力,体验到了自立的快乐。
吧台交接
为客人送餐
“星青年”与志愿者互动交流
主动点单唱歌暖场欢乐伴
昨日,福建省助残公益协会十多名志愿者来到咖啡吧,与参与就业实践的“星青年”互动交流。
“你好,请问要点什么?”在店内服务的孤独症患者小燊(化名)见来了这么多客人,开心地到吧台拿起饮品单,走到志愿者面前,让大家点单。
“一杯柠檬红茶,一杯杨枝甘露……”19岁的小燊虽然说话时一顿一顿的,但能清楚地把饮品名称报给在吧台工作的孤独症患者小鸣(化名),小鸣准确地将点单传达给吧台负责老师,并配合老师和有轻微智力障碍的小泉(化名)一起现做饮品。小燊也不忘把收款二维码拿给客人扫码付款。待饮品制成,小燊小心翼翼地端给客人,并礼貌地说道:“请慢用”。
在大家眼里,小燊可是店里的“活宝”。去年12月中旬,小燊的父母在看到《东南早报》相关报道后,特意来到咖啡吧了解情况,决定将待在家里的小燊送到这里工作。
小燊在家时整日以电脑为伴,长期缺少交流,性情较为暴躁。而现在看起来胖嘟嘟的他,可是个勤快小伙,老师安排的任务他都能较好地完成。小燊还喜欢唱歌,不时能给客人高歌一曲,比如《天路》《青藏高原》……他的歌声给咖啡吧带来不少欢乐。
放松交流生活有了小目标
18岁的男生彬彬(化名)背着一台吉他静静走进店里,带着股文艺气息。“儿子喜欢来咖啡吧,觉得很放松,在这里也更敢和人交流。”陪同过来的彬彬母亲介绍,彬彬两岁时确诊患孤独症,家里一直坚持让他进行康复训练,之后也在普校接受教育,如今就读职专。在母亲眼里,彬彬才华横溢,多次获得全国残疾人绘画比赛一等奖。咖啡吧内的绘画,很多是出自他手。开业3个月里,他的部分绘画作品义卖了200多元。这位吉他青年,也常为大家倾情演奏。
彬彬的生活技能没多大问题,最让母亲担心的是他的社交能力。之前,母亲不敢让彬彬过多与外界接触,怕孩子受到伤害。在咖啡吧的两个多月里,母亲常常坐在角落里偷偷观察孩子的动向,她看到孩子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与其他学生接触,与客人们简单交流,“打心底里高兴,所有顾虑都消失了。”
25岁的小鸣(化名)是非典型孤独症患者,刚来店里上班一周多。他每天在吧台内认真工作,在老师身边学习饮品制作。“有个性”的他有时会跟老师各种“讨价还价”:“我今天拖地了,明天就不拖了……”
中专毕业后,小鸣就成了宅男,终日手机不离手。来咖啡店上班后,他只在休息时间征得老师同意后,才拿起手机玩一会儿。小鸣告诉老师,他有一个小目标:“努力工作,攒够钱后我想买台苹果电脑。”
一天400单劳动收获人生价值
自营业以来,公益咖啡吧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的支持。“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怀的同时,也看到他们正从自己的世界里慢慢走出来,尝试融入社会。”福建省助残公益协会志愿者陈宏辉表示,他已组织志愿团队来咖啡吧做了五六场活动,每次都能感受到学生在沟通和服务技能上的点滴进步。
“这些大龄孤独症患者来店里工作后,他们的父母收获了不少惊喜,看到了孩子自立的希望。”泉州北斗星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创办人、公益咖啡吧负责人陈美蓉称,现在店内的保洁工作有明确分工,星星的孩子们都能独立完成,点单、端盘等服务技能也能掌握,在饮品制作上,能力好的会带着其他人一起学。“虽然做得慢一些,但他们都很认真。”
咖啡吧正式营业后,除了店内营业,也承接了美团外卖的线上接单业务,最多时一天售出400多单。陈美蓉介绍,近三个月里,除了水电费,咖啡吧的材料成本支出8000多元,部分从筹得的善款中支出。“营业收入和学生作品义卖所得,都以工资形式发放给‘星青年’员工,目前每人每月600元,后期会随着营业额的增加而增加。”
咖啡吧现有固定员工14人,每天轮班上岗,除了做好服务工作,培训中心的老师们也会给予学生们各项康复训练指导。按陈美蓉的计划,今后也可以让更多有智力障碍的青年从事酒店保洁、线上送菜等服务项目,拓展就业渠道,让他们用劳动收获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