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你们今年收了多少?
前几天,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广东又被群嘲了!
从图上看,北方人均500-1000,东南沿海人均1500-3000,除了广东!
广东以人均50块垫底全国,
莆田竟然以人均12000块领跑全国!
网友调侃:
广州,你实在跟你的经济地位不匹配。
莆田,你除了造假居然这么实在???
羡慕ing...
不过呢,这张地图也勾起来不少人的怨念,80后那些年与“压岁钱”的恩恩怨怨,真是一笔陈年旧账啊...
压岁钱,一笔从来都不属于80后的钱。
小时候,80后跟“压岁钱”的关系,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
短暂相交后,各自天各一方,老死不相往来。
妈妈们那句“来,妈给你攒着!”,至今都是80后记忆深刻、难以忘怀的“上当初体验”。
80后通过几年的上当体验,理解了什么叫做“拜年工具人”,演变出一段崎岖的拜年心路历程:
3岁前,对拜年满腔热情。
6岁前,对攒钱抱有幻想。
6岁后,彻底认清妈妈的“嘴脸”。
80后在觉醒后试过反抗,但每次反抗必将遭遇一顿爆锤。
“妈妈不也得给别人钱么,这都是人换来的,你咋那么不懂事!”
“养你不花钱啊,你都是我的,啥是你的!”
“你一个小孩要那么多钱干啥!丢了咋整!一点不听话...”
反抗就是不忠不孝。
终于,80后在不忠不孝的压力下,甘心堕落成“拜年工具人”,在母后“虚伪”的笑容中承认:
我们跟压岁钱就是,辛辛苦苦十几年,终究还是没有缘。
除了爸爸妈妈给的,其他都没可能在自己手里,看见第二天早上的太阳...
如今终于熬到自己当妈,以为自己跟压岁钱的缘份终于续上了,可以像妈妈当年一样“坑”孩子的钱了?
可惜,孩子却变了...
现在的孩子,才没那么好揉搓!
你说帮他们存,他们会说:
“不,谢谢。”
你要是硬抢,他们会说:
“妈妈,这是姥姥给我的,不是你的!”
“妈妈,这是我的钱,我不想跟你分享。”
“妈妈,你不能抢我的东西!”
“姥姥,你看我妈抢我钱啊,姥姥...”
不仅孩子变了,那个姥姥也变了。
当年她们想方设法坑我们钱,现在她们义无反顾护着崽子的钱。
一听你抢钱,冲过来反手就是一巴掌。
行吧,不要总行了吧?
不,你还会亏...
80后与压岁钱的关系,如今变成了我和基金的关系,投入越多,回报越少...
给出去的越来越多,拿到手的一分没有。
奈何孩子一分也不想给妈妈,拿到手就琢磨怎么花,到最后就剩我们自己倒搭!
哎,80后跟压岁钱,终究还是没有缘。
钱是要不到了,那孩子手里的压岁钱,到底该怎么花?
如果不控制,随随便便逛个商场就没了。
如果都攒着,孩子自己也没有什么概念。
没有加持就是放纵,所以与其琢磨这笔钱花落谁家,还不如琢磨这笔钱怎么花,才能有价值!
巴菲特曾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有太多的钱而什么也不干。”
所以压岁钱无论多少,都该这么花!。
A
给孩子建立一个小金库
前几天一个新闻上了热搜 ,爸爸带着孩子去银行存钱,一岁孩子的啊,居然有十几万的压岁钱!
不敢相信,网友高呼:我活得还不如个孩子!
哈哈哈,别管钱多少,爸爸的想法还是很棒的,他从百日开始给孩子开户存钱,希望将来帮儿子攒下第一桶金。
特别赞同。
存压岁钱这种办法,一方面可以帮孩子攒下钱,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浅显的一些金钱观。
去年我用小包的照片定制了一张属于他自己的银行卡片,每次带他去存钱,他都超开心。
B
帮孩子建立一个小计划
小孩子嘛,让他毫无克制的随便花,他一定都想买玩具。
我觉得这不是压岁钱存在的意义。
所以从小包3岁开始,每年收到压岁钱,存完该存的,我都会陪着他商量出一个新年计划。
目前固定的计划有3个部分:
1、玩具开支:他可以选一个自己过年最想入手的玩具。
2、图书开支:买书是新年最有仪式感的事,每年必入的《环球地理》,每个月一本,他都超期待。
3、爱心开支:用来给家人朋友准备礼物,让他明白节日的礼物是要分享的。
等他再大一点,我准备把“出行开支”也加入进来,让孩子学会自己规划每年的旅行计划。
孩子越大越发现,自主规划能力,真的是一项特别需要的能力。
所以呢,作为80后,我虽然还是与压岁钱无缘,但至少每年会收到一份来自00后的小礼物,甚是欣慰。
这才是“压岁钱”最好的意义啊。
提问:你们家压岁钱都怎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