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想说的话
思维启蒙是我从在牛津攻读早教硕士时开始,就一直非常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读博也是这方面的选题,因为随夫搬来日本,遗憾没能继续随名师深造。
再加上队友大半辈子从事的都是数学研究,我们自然而然会更加关注小7在思维方面的发展。
也许你已经看过不少有关“思维启蒙”的育儿文章,但我可以自信地说:
这个“掏心窝”思维启蒙规划系列,带着我十年来对研究理论思考,和三年当妈的观察实操。应该或多或少会对你有所启发。
为了把问题讲清楚讲透,我会分成三部分来写:
站在理论的高度,大白话捋清楚“思维启蒙”的概念和误区;
一张表分类不同的思维启蒙,让你在育儿时心中有数,选择教育资源时火眼金睛
0~6岁思维启蒙的具体规划,给你非早教专业父母的“傻瓜式”三步实操指南
好了,卖瓜完毕,现在进入正题~
01
对于“思维启蒙”这四个字,大家都再熟悉不过。
那我想请你来说一说:
思维启蒙,到底是启蒙个啥?
先别急着往下读,看看能不能用语言组织一下自己的理解。
第一个跳进你脑子里的想法,是某数学思维课?某思维游戏app?某思维训练的书或练习册?还是下面这些心理学术语?
Thinking abilities? (思考的能力)
Habits of mind?(思维的习惯)
Executive functions?(大脑执行功能)
Cognitive development?(认知发展)
其实,“思维启蒙/训练”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心理学定义。
内涵可以很大,把学习知识、认知能力、思维习惯全都包含在内;也可以很小,仅限于谈论某种思考方式。
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很多人会把“思维训练”和“认知能力”等同起来。
也就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那些内容:比如注意力、语言、记忆、感知、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等等......
但是,像这样宽泛地去理解“思维启蒙”,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
没想清楚思维启蒙到底在启蒙啥,在选择教育资源时,还是不知道怎样去伪存真。
内容上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育儿时还是不知道应该把重点放在哪;
02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思维启蒙”的理解吧!
如果把一个人整个认知体系的建立,想象成建一栋房子——
具体知识,好比砖头
认知功能,好比水泥
思维能力,好比框架
知识砖头
首先,要建大房子,砖头肯定得多。
同样的,要想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肯定需要具备丰富的具体知识。所以,要搞思维训练,没法离开“知识”来空搞。
像下面这道日本名小学最爱考的题目之一(我手指的竖行),问你哪个是不同类的动物?
如果不具备“哺乳类”有关的常识,只能从表象的观察来推测。比如:会不会飞?几条腿?长没长耳朵?
可是,如果学习“哺乳类”这个知识点不是靠动用思维获得的,那即使做对了这道题,也对早晚会像我们一起学过的很多科目一样,全部还给老师。
我再来举个例子。
很多数学思维课都会教“5的组成”,比如“5”可以拆成“2和3”,“1和4“。
但很多小朋友在遇到“8+5”这样的新问题时,如果不经提示,很难自己想出“把5拆成2和3”,再把拆出的“2”和“8”凑十。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学了很多高大上的新知识。但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等日后碰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大脑就不能自由自动地启用老知识。
那这样的知识,就很可能成了一堆“废砖”。
7妈划重点
0~6岁早期思维启蒙,不要去比学得多、学得快;而要把时间花在拓展、深入和反复上。
认知水泥
说完砖头,再来看看水泥。
要想把房子砌起来,还需要用到“水泥”这种粘结剂。
同样的,要把散在的知识,用一种合理、逻辑、高效的方式连接起来,就需要大脑具备各种各样的认知功能。
比如长期和短期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推理、抑制控制力、认知灵活性等等。
每个人的认知水泥,其中的成分配比都不一样。
我来举两个例子:
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需要经常用到“工作记忆”这种认知能力。它决定了大脑同时可以处理多大的信息量。
最强大脑记牌厉害,就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记忆能力比常人强大,一次可以记住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信息,普通人一般不超过7个。
“抑制控制力”可以帮大脑筛选掉无关的信息,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处理相关的事情上。如果认知能力里缺少这个成分,学习效果会低很多。
所以,我从小非常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培养小7的抑制控制力。
有关“抑制控制力”(inhibitory control),我从很多角度都写过。这里列举几篇:
7妈划重点
认知能力时可以后天训练的,但要尤其注意的是:
在一个训练场景中培养起来的某种认知能力,不一定可以迁移到别的应用场景。有的可以,有的不行。所以培养方式,也要多样化才好。
思维构架
有了砖头和水泥,基本就能把房子砌起来。
但每个人盖出来的房子,却千姿百态。
比如,
有的人没经验又很冲动,喜欢上来就先动手。等到半路发现盖不下去了,再拆了重建;或者就干脆搁在那里,成了烂尾楼(当然也可能等来翻新的那天)。
有的人没经验却很谨慎。他会先看看别人怎么搭,再照着搭一个,或事先画个草稿。
有的人虽然看起来经验丰富,但因为照抄惯了,一旦换了一个建房要求,就不知该怎么办了。
有的人不管有经验没经验,就喜欢随着性子来。盖成啥样是啥样!
思维,就像房屋框架一样,是如何组织信息为我所用的心理过程。
7妈划重点
所以,我说的思维启蒙主要是指“思维构架”——一种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让知识和能力的使用更为高效。
要想建立这种思维习惯,不光是学习思维的方法;还要尤其注重培养好奇心、虚心、专心和责任心!
这种反省探究式的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生活、学习、玩耍的各种场合进行反复练习。
直到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了思考习惯,你会发现孩子成了一个有独立思考人。
知识、认知、思维,这三者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培养和习得的。但很多人对这点的理解有两个误区:
思维训练,只能从学习知识中获得
思维启蒙,只能等大了一点再培养
我曾经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推翻这两个误区。
有一次小7无意间咳嗽了一声,这时窗帘正好被风吹得掉了下来。等我把窗帘重新放好,又听她故意干咳了一声。
我突然意识到:
才刚两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主动做实验,探究两个同时发生的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因果联系了!
你看,这样的思维启蒙既不发生在课堂里,也没有等到孩子长很大。
事实上,
“一个婴儿,甚至在他们相当早的时期,都能做出一些推论,从他所观察到的事物里引出一些期望,以他看到的某些事物作为标志货证据,用来解释没有感性观察过的事物。
——杜威《我们怎样思考》”
好了,本篇精辟梳理了“思维启蒙”的概念和误区,后两篇我会再来细说:
思维启蒙分哪三类?让你在育儿时心中有数,选择教育资源时火眼金睛
怎样具体规划0~6岁思维启蒙?给你非早教专业父母的“傻瓜式”三步实操指南
希望课代表的用心分享,可以得到你的点亮四连:分享-收藏-赞-在看。
看到大家伙热情捧场,我才有动力尽快出续集呀~
Cheers,
小7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