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知青为守诺言,迎娶大11岁带娃孀妇,婚后再添俩娃生活美满
引言有个成语叫做“一诺千金”,用来赞扬那些信守诺言的高洁之士。然而,信守诺言并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为现实中总有种种利益诱惑着我们去违背它,但有时候也很简单,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01
古时候,有一位叫做尾生的书生,他与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但到了约定时间却天下大雨、河水暴涨,迟迟没见到女子的尾生抱着桥柱被淹死。看到这个故事,有人会觉得尾生痴情,有人觉得尾生太死板,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尾生信守诺言的精神。
▲知青下乡宣传画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至今,离不开相互合作,而这合作的基础就是守诺。有一份对美国成功人士的问卷调查,其中多数人认为诚信是他们成功的最大秘诀。其实自很早以前开始,人们就非常重视守诺,古时候商人们和草原上的牧人都喜欢击掌为誓,他们不相信文字的约束,甚至认为写下文字的那一刻就是背叛诺言的开始(这种约定多是合作意向,不同于具体买卖合同),而击掌能被神明注视到,得到神明的监督。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重庆下乡知青正是为了遵守当初许下的诺言,毅然迎娶了比自己大11岁的带娃孀妇,并且婚后还放弃回城又添了俩娃,生活幸福美满。很多人替他不值,但他对得起自己的诺言,无怨无悔。
▲张志远(左)和胡廷秀合照
02
这位知青叫做张志远,他出生于重庆,在18岁那年主动报名到四川南江县下乡做知青。也许是命运的牵引,张志远被上面安排到了佘林海家里,从此与这家人结下不解之缘。
佘林海比张志远大了十几岁,就像一个兄长一样带着张志远干农活,对这位知识分子极尽照顾,凡是有好东西都会先给张志远留一份。后来张志远回忆起这段往事,每每感慨不已,他能如此快速适应下乡的生活,离不开佘林海无微不至的关照。
▲南江县农村近照
这个大家庭里除了佘林海与胡庭秀两夫妻外,还有他们的四个孩子,一家人本就热热闹闹,有了张志远的加入,更是欢声笑语不断。张志远在这里越来越找到了家的感觉,渐渐地他真的将夫妇俩当成自己的亲人,将他们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肚里有墨水的张志远明白,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他总是会忙里偷闲教佘林海的孩子学习知识。
▲知青下乡旧照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张志远转眼也已经20岁了。虽然和一家人相处得融洽愉快,但张志远毕竟也有自己的父母亲人,常年在外的他还是想回去看看。所以张志远开始向上头申请调回重庆。但意外已经悄悄到来,但无论张志远还是佘林海一家人都没有察觉。
▲张志远(左)和胡廷秀合照
佘林海某天突然咳出了鲜血,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竟然是肺癌晚期。即使到了今天,得了这种病也无力回天,佘林海知道了自己的结局,只是默默回到了家中。佘林海最后的日子里,张志远一直在病榻旁照顾着,甚至为此徇私批下了粮票给佘林海补身体。张志远常常握着佘林海的手,两人相识虽然只有两年,却胜似已经有一生,一切尽在不言中。
佘林海最后的遗愿是希望张志远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儿,张志远一口应下,这不是对将死之人的敷衍,而是重于千金的男儿一诺。
03
佘林海去世后,张志远主动挑起了这个家里的大梁,抢着干脏活累活,坚决不让胡庭秀累着。正是因为有张志远的陪伴,佘林海的四个孩子才能很快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为此,张志远放弃了回到重庆的决定。
▲知青下乡干活旧照
然而寡妇门前是非多,张志远的举动非但没有获得村民的称赞,反而招来不少闲言碎语。胡庭秀为了张志远和自家人的声誉,狠下心来要赶走张志远,但张志远不会就这么放弃。他明白胡庭秀的顾虑,也知道村里对自己的说法,于是他决定要娶胡庭秀,用这种办法来完成对佘林海的诺言。
▲张志远与家人合照(旧照)
当时的张志远只有20岁,但胡庭秀已经31岁,还带着四个孩子,所以胡庭秀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但张志远也不放弃,就一直照顾着胡庭秀和孩子们。日子久了,胡庭秀看拗不过张志远,于是只能答应了。婚后,为了诺言,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张志远拼命赚钱,供孩子们读书。不久后,张志远与胡庭秀生下一儿一女,六口之家变成了八口之家,这个家终于又一次温暖了起来。
结语如果没有信守诺言的决心,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责任感,无论是张志远还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下来。很多人会觉得张志远傻,因为他本来应该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但张志远从来没有过后悔,于他而言,只有问心无愧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