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地铁上,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从上车就在大声地讲电话,隔着耳机也能听到她的崩溃。
车厢的乘客有的会偷偷地望她几眼,有的会低下头苦笑。
听了几分钟,我弄清楚了原委,原来她在教母亲如何用手机填写信息验证码。
十几分钟过去,进展只有两步,让妈妈把自己的手机屏幕对准这台正在视频的手机,以及打开信息而不是打开微信。
女孩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句:真是气死我了,但还是咬着牙一句一句地重复该做的步骤。
教父母用手机,年轻人多多少少都有过这种“累觉不爱”的经历。
“
我忘了,我不会,我记不住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糟心
”
有人说“爱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是否真是如此不好说,但在手把手教怎么用手机的时候,遇上一个爱撒娇的老妈,那是真要命。
当你语气稍微有点不耐烦,妈妈就会用一脸无辜的眼神望着你,小声地委屈嘟囔:我读书少,学东西慢,你不要怪我。
糟了,是心痛的感觉。
三分内疚、三分同情、四分自责…不由暗骂自己一句:我真不是个东西!
随即露出老母亲般慈爱的目光说道:没有的事,再来,哪怕3000遍。
能拥有撒娇技能,那都是天赋型选手,更多父母是直白明了的,“我忘了,我不会,我记不住”三大金句贯穿教学全程,例如我妈。
“点击分享的图标,复制链接,再打开微信,粘贴给你要发的群里面”,当分享的步骤重复到第五遍时,我妈还是用一脸茫然的表情看着我问:“分享的图标在哪儿来着?”
当下,我突然就明白了,我爸当年辅导作业的时候为什么没忍住给了我一巴掌。
难顶的是,我爸能出手,我只能强忍着闷出内伤。
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
摊上性格强势的父母,
教学之路就是自寻短路
"
迟钝一点的妈妈会打苦情牌,遇到性格刚一点的父母,分分钟就是王炸。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只要在家有“一家之主”的气魄,就有“你教我,我不服;教不好,我要杠”的气势。
教,可以,但只能在一旁说。可偏偏让点一个地方,他却点到了别处。
看不下去,想拿过手机实操演示,他还直接推开你的手,觉着自己完全可以。
说,还得把握一个度。说两句那是指点,多说一句就变成指指点点了,甚至会被反向吐槽没耐心。
这时候如果稍微再流露出一点点不满的情绪,马上就会背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
“长大了,翅膀硬了,开始嫌弃父母了是吧。当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带大,没有过半分抱怨。”
想和父母讲几句道理,没想到他们却只想跟你讲伦理。和父母气场不合,我认输。
本以为这种性格强势的父母没有人可以搞定,没想到来串门的隔壁家孩子分分钟就能折服他们。
让给手机就给手机,完全掌握“哪里不会点哪里”的节奏。
最后父母学会了,还对自家孩子来一句:很简单的事,就你偏要说那么复杂。
果然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曾经视若无睹的话语,如今已经被父母们奉为至理名言。
“
教父母玩手机会自闭,
玩溜后分分钟让你心梗
”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认为,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新科技,是中老年人生活中难以逾越的知识鸿沟。
但是,那些暂时不会用二维码、不会移动支付的长辈们,却非常熟练地操作着微信的其他功能。
他们会发语音,会在家族群玩红包接龙。
我们时不时还会收到父母发来“孩子就是前世的债”的视频,间接吐槽自己。
或者在朋友圈看到父母转发“娶了这种女人,毁你一生”,“婚姻中最毒的男人”这种明枪暗战的场景。
如果爸妈在你这里学会了线上支付,你会发现他们的“网购”之路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某拼单平台的包裹,家里是络绎不绝。以前在小摊贩手里买的保健品,现在看直播的时候买得更顺手了。
这种劝不住的“欲望”,能让孩子分分钟心梗。
不经意间或许也会发现,一些软件父母玩得自己还溜。在短视频、唱歌app等等这些过去年轻人居多的社区中,现在中老年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我们认为父母辈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和判断力,已经随着年龄慢慢老化了。
但是他们还在用或笨拙、或傲娇的态度来证明,嫌我老,你看看我们俩的心脏谁更强。
//
教父母玩手机,今天教明天忘,明天教后天忘,学不会还硬刚,这些场面会让我们上火、憋屈甚至哭笑不得。
但是细想一下,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
现在手机app的设计都倾向年轻化,对于父母来说快速找到隐藏在角落里的图标,确实超纲了。
互联网的发展很快,年轻人习惯了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但是父母还在适应的阶段。
前一段时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的观点流传甚广。
看着自己的父母与手机磨合的过程,也恰恰说明了他们拒绝被抛弃的决心。
父母走得慢,还是会选择跟上年轻人的脚步,给父母一些耐心,别把他们落下了。
正值国庆假期,如果你回到家收到教学邀请,就算在自闭边缘,也要叹口气告诉自己:习惯了,谁叫是我爸妈呢。
如果真的教不会,就把爸妈介绍给隔壁家孩子。
毕竟爸妈和卖保险的亲戚一样,只敢“杀熟”。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配图:请回答1988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