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产儿门诊,经常碰到有妈妈问:“我家宝宝添加辅食也要按照纠正胎龄来算吗?什么时候可以添加辅食?能吃些什么呢?怎么添加?……”其实,只要掌握了原则性的东西,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早产儿添加辅食的那些事儿。
一、食物引入时间
早产儿是指胎龄
二、食物转换(辅食添加)的原则与方法
1.从一种到多种:先试喂一种新食物至少3-5天,观察婴儿反应,适应后再尝试另一种,如有呕吐、腹泻过敏等,应暂停喂哺,过些时间再从小量开始尝试;一次尝试过多品种可能导致婴儿不耐受或胃肠道紊乱。
2.从少量到适量:新添加的食物,应从少量开始尝试,逐渐加量,让婴儿逐渐适应。如添蛋黄,从1/4个开始试喂,3-5天逐渐增加到1/3-1/2,再1-2周增加至1个。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选择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用母乳、配方奶或水冲调成稍稀的泥糊状,第一次只需尝试1小勺,第一天可以尝试1-2次,第二天视婴儿情况增加进食量或进食次数。观察2-3天,如婴儿适应良好就可再引入一种新的食物。
3.从稀到稠:同样一种食物,应从较稀薄的形式喂起,逐渐加稠。如从稀粥到稠粥,再到软饭。
4.从细到粗:从泥糊状食物开始添加,逐渐到颗粒状、碎末状、指状、条状、丁块状,向家常食物过渡。
三、食物转换的注意事项
1.避免过早添加辅食:早产儿消化和吸收固体食物的能力尚未成熟,会引起肠道不适,如便秘和肠绞痛,结果导致感染、腹泻、过敏反应和食物不耐受的风险加大;在很小的时候有过负面的进食经历,如窒息或胃酸反流,会造成婴儿对食物反感或害怕。这种获得性的食物反感或害怕会形成习惯,从而影响日后的进食习惯;过早添加辅食会导致婴儿母乳摄入量减少,进而会使母亲泌乳量下降。
2.不要过度喂养:要根据婴幼儿发出的饥饿信息和需求喂养,考虑餐次和喂养方法,婴幼儿期摄入过量膳食蛋白质可能导致日后肥胖的风险加大;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予适量的食物,鼓励儿童主动进食。
3.注意膳食卫生及安全:日常膳食卫生要注意;安全问题更要注意,花生、瓜子、豌豆等坚果类食物应捣碎后才能喂,喂鱼泥时要剔净鱼刺,以免发生意外,避免异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呼吸困难。
4.进食技能训练:食物转换有利于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引入的过程应注意食物的质地及培养宝宝的进食技能,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碎末状食物可帮助学习咀嚼,并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进婴儿的进食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量;用勺、杯进食可促进口腔动作协调,学习吞咽。
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不断学习和训练,要根据早产儿的发育成熟度,适时锻炼咀嚼功能和口腔运动能力。咀嚼动作牵动面部表情肌,能增加头部血液循环,从而使脑细胞获得充分的养分与氧气。咀嚼还通过咬肌运动,增强眼晶状体的调节功能。此外,充分咀嚼可以增进口腔特别是牙齿和牙龈的生长发育,咀嚼功能低下,会使牙齿软弱,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畸形等。
总之,引入半固体食物过早会影响摄入奶量或导致消化不良;引入过晚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或造成进食技能发育不不良。辅食添加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对各种食物的耐受程度,循序渐进地添加——可以从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猪肝泥到粥、面条、碎菜、鱼末、肉末(包括畜肉禽肉),到软饭,菜丁菜块,肉块鱼块等。一岁以内不喝蜂蜜水、糖水、果汁,无盐无油,不建议自磨米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