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常委李和平在两会上建议,加强特殊教育领域的人财物投入,尽快推进一省一特殊教育高等(高职)学校、一市一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一县(市区)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切实满足适龄儿童对高质量特殊教育的需求。同时,将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培养与公费师范生等政策相结合,对特殊教育专任教师进行政策倾斜,以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当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而化解这一矛盾,需要政府推进特殊教育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
从供给侧来看,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教师资源缺乏、覆盖对象较窄等问题。由于身体条件限制,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上要比普通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在授课时也不同于普通课堂上的大班制教学模式,需要有更多的人手投入。
例如教盲生按摩,教师需要手把手地告诉他们穴位在哪里,用许多的形容词来描述位置等视觉信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班制教学并不能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而特殊教育专任教师的缺乏又使得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久久得不到良好的解决,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仅如此,由于专业化教师较少,一些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只是针对盲生、聋哑生和肢残生,而其他更少众的学生则得不到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从需求侧来看,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人了解到特殊教育这条路,寻求特殊教育的学生增多。但受制于当地学校数量少、招生名额有限等因素,许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地得到教育机会,错过了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学校由于自身的基础设施条件、教师数量不能承载现有的教育需求,因此并不会过多进行招生宣传。这又使得信息闭塞的地区了解不到这样一种教育途径,从而与教育之路擦肩而过,不利于全民教育的推进和我国人口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关键点就在于政府加大对特殊教育资源的投入。一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扩大其教育承载量,让学生有学可上;二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引入更多专业化、精细化的教师群体,不仅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帮助,还要为不同情况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三是要加大对特殊教育专任教师的政策补贴,如提高工资水平、给予福利待遇等,让教师同样在此有所收获。
特殊教育面向的学生往往没有较高的社会活跃度,因而常常被社会大众所忽略,但实现教育公平,不仅仅意味着解决贫富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还意味着要实现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与健全学生之间的公平。借力政府之手,解决特殊教育结构性矛盾,让教育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求知的灵魂。
文/杨雨鑫(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