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从乡中调到县城实验学校时,熟悉他的人当中有不少都替他高兴。
因为李伟实实在在是乡中学最优秀的语文老师,没有之一。
全县语文老师圈就这么大,经常在一起较量,彼此都相当熟悉。
搁到全县语文老师当中来比,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他也丝毫不逊色于实验学校、县一中、二中这些学校的所谓名师。
所以,李伟相当于是被作为人才引进到实验学校的。
要知道,那时候城乡之间教师的壁垒还没有打破。一个乡下的老师想到县城来任教,难度非常之大!除非上面的学校要选招教师,下面的老师才有机会参加遴选考试,解决编制问题。
要不然,便是上挂。在上面的学校里挂职几年,期间若编制调不上来,便只能到期返回原学校。
像李伟这样完全从上面直接操作的,确实极其罕见。他连考试都没有参加,就被选调到实验学校了。
李伟起先在实验学校是没打算评高级职称的。
因为,在他的价值排序中,教科研水平是排在职称前面的。他觉得职称只是一个教师身上的附着物,高或低并不能直接说明什么。
而他在实验学校不到三年,便站稳了脚踏。
1,他的教科研水平让同行真心佩服;
2,他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心喜欢;
3,他的教学成绩也让学校放心。当教研组长,当把关老师,指导年轻教师,这些体现教师能力水平的重任都落到了李伟的头上。
李伟自己也甘之如饴,每天忙活得像只快乐的小蜜蜂。
妻子金艳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在城关镇附近的一所镇中任教。但金艳善于把握机会,在镇中见缝插针,评上了高级教师。
金艳多次跟李伟提起,让他重视职称评审,特别是调到县城之后,理由有两点:
1,人言可畏。你不愿评在不明真相的人眼里很可能变成了你没能力评;
2,利益相关。实验学校的高级教师比乡村中学可不一样,有不少隐性的福利待遇。
但是,李伟不置可否。他是这么想的:
1,我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呢?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难道还不是我吗?
2,当老师的,要有一点情怀,不要只盯着那点钱。
金艳知道李伟内心的骄傲,这个固执的家伙,不出声辩解那就干脆不要再劝了。于是,也便随他。
然而,很多时候,有些事情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
李伟后来突然又主动开始准备职评了!
金艳通过旁敲侧击和私下打听,明白了李伟思想转变的原因:
1,参加会议受到歧视。
一次座谈会,李伟和本校的一名高级教师应邀参加。主办方排座次的小伙子是个新人,没听说过李伟的大名,直接按职称高低把他排在了后面。虽然后来主办方领导把李伟邀上了前排专家座位,但这事已经多少让李伟心里有了一丝不快。
2,外出授课又遭打击。
李伟是教师进修中心特聘教师组成员,每年都会根据需要到全县的许多学校传经送宝。原来的进修中心主任给授课老师相同的费用,没有差别。但新主任是从二中副校长调过去的,等级观念比较严重,坚决要差异化,高级职称每场讲课的劳务费一下子提高到了中级的2倍!
人的价值一旦用价格来进行衡量的时候,总不免令人心理失衡。
3,不如自己的人纷纷晋升。
李伟有次受邀去某镇中学讲课,校长是他原来所在乡中的办公室主任,老同事聊起来,自然要多问几句。这才发现原来的同事中已经有好几位都是高级教师了,包括这个校长。
说实话,这些前同事教学科研水平是远不如他的。特别是校长在李伟开讲前的开场白,让李伟心里再添不快。
校长称李伟是县里知名的资深一级教师,这话一琢磨,还真有嘲笑他到现在还不是高级教师的意思啊!
4,发挥作用需要资格门槛。
县局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要在全县教师中招募,实验学校把李伟作为语文同行专家也报了上去,结果,上面一研究,说他不是高级职称,资格不够,把他杠下来了。
而据李伟所知的那些同行专家,有高级职称的语文老师们,其中固然有能力水平与职称相当的,也着实有些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啊!
李伟就算想要发挥一点作用,却没有踏上门槛的资格,想想也觉得失落。
当然,李伟评副高级职称是如探囊取物的。教学业绩、科研成果、各种荣誉都摆在那里,考评课更是不在话下。
所以说,老师们对评职称颇有微词,那只是针对当中不公的现象,真正像李伟这样名副其实的,除了佩服,还能言语啥呢?
李伟有股子狠劲,副高评上后,开始着手正高级教师的材料准备了。据说,论文和课题都准备好了,目前,正在为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努力呢。
关于教师参评职称,你有什么想法或经历,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