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方面的提案层出不穷,其中很多又是关注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那么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小学生的课后服务了。
课后服务,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放学后继续留在学校享受学校及老师们的“服务”。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在第一次听说“课后服务”时,都会想到自习辅导。笔者小时候家住在农村,小学曾被选拔为尖子生,因而上过学校的自习辅导,其主要形式就是老师给留下的几个学生讲一些更难的知识或题目。
那么自习辅导和课后服务到底有何不同呢?其实二者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如前所说,自习辅导的本质是“开小灶”或“清疑点”;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就多样了。
首先,课后服务聚焦于小学生的作业问题,希望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
其次,课后服务并不局限于完成作业,而是包含了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
因而,课后服务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关注课内,又关注课外;既关注学习,又关注兴趣培养……因而,课后服务与自习辅导可谓有“天壤之别”。
除了二者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外,笔者认为课后服务还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为教育重新定位。
第一,为老师重新定位。
长期以来,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内为孩子讲授知识、解答问题,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加熟练运用自己所讲授的知识。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除了老师批改作业以外,那就是发动家长监督,甚至要家长批改作业并签字。这样一来,老师的任务是轻了,但也让一部分老师变懒了,更让一部分老师产生了“我反正教了,学不好、做不好很多因为家长监管不到位”的想法,称此以往,绝对会打消老师授课的积极性及减弱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注程度,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而课后服务将学生继续留在学校,老师就再也不能下了课做“甩手掌柜”了,他们必须去关注孩子们的作业情况,这样除了能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还能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后续的教学大有裨益。
第二,为家长重新定位。
在以往,家校矛盾的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家长和学校、老师彼此之间不理解: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学校、老师就该一包全管;而学校、老师则希望家长更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
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长在道德和大形势的“挟持”下,生生将家里变成了“第二课堂”,很多家庭出现了全家陪孩子写作业的“盛况”。
这样,不单使很多劳累了一天的父母苦不堪言;并且,还由于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够或引导方式不对,不但没有能帮到孩子的学习,反而适得其反,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吼声”中成绩不断下降。
而课后服务的出现,则直接解脱了父母,让父母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角色——做好后勤和陪伴,对孩子多鼓励、多监督。孩子们在学校写完作业后回家,不但使家里的气氛更和谐了,更让很多父母有心情及时间陪孩子读书、游戏及探索新知。
第三,为学生重新定位。
学生,学生,学习为主,而学习的主战场就是学校、就是课堂。以往,很多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不抓紧写作业,全部留到家里做,自己做效率更低晶振、做作业时间长,休息不好、精神状态差,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课后服务首先聚焦作业问题,如石家庄就明确指出“课后服务时间要指导学生尽量完成作业,这样大家一起在老师的指导、监督写作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也最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多学课外知识、多参加课外活动,从而进一步丰富学习生活,培养学生们的爱好、兴趣,这些必然对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作业中解放出来的孩子,回家后就能有更多时间与父母相处,更多时间阅读等,这些都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最该做的。
最后再说一点:课后服务的出现也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只要家长不要课后辅导了,这些老师也就无处补课赚钱了。
总之:课后服务的出现让老师更像”老师“了,让家长更像”家长“了,让学生更像”学生“了,教育更像”教育“了。
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