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议、社会认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减少家长陪作业’,并不等于‘减少家长陪伴孩子’。相反,家长要争取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家长如何陪好孩子?如何让孩子在陪伴中收获到爱、幸福和前进的力量与底气?在中国教育教育报“两会夜谈”直播节目中,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袁卫星说。
看看他还说了什么。
一、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师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在我看来,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还是孩子的首席教师。要做好这个“教师”,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要珍惜孩子愿意让你陪伴的这段时光,否则,今后你老了,他也许也不陪你。
二、家长要在两件事情上,给孩子陪伴:旅行、读书
【旅行,一个人的眼界往往影响到他的心胸】
旅行是身体在路上,感受旅行中不同的风光;读书是灵魂在路上,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带着孩子参与社会既丰富孩子的阅历,增长他的见识,愉悦他的身心,又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旅行则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家庭功课。利用假期悠闲的时光,让孩子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充分领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无穷魅力,开阔眼界。而一个人的眼界,往往会影响到他的心胸。
【共读,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陪伴】
家长应当把共读作为对孩子最好的陪伴。并不一定是和孩子都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才叫共读。孩子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家长在孩子身边读自己的书,这也是共读。家里面读书的氛围一旦形成,孩子耳濡目染,便不会觉得读书是一件痛苦、枯燥的事情,而会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神圣的事情。
家长要从和孩子共读开始,帮助孩子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来对待。我家孩子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来陪伴她的。慢慢地,她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架,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库,有了自己读一遍两遍三遍还放不下的“经典”;慢慢地,她“连滚带爬”地读起来,读出了兴趣,读出了滋味,读出了体会,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在女儿的阅读中,除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外,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她读一些传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谓群星闪耀。撷取这璀璨星河中的几颗,来照亮我们精神的时空,让我们体验不同人生,进行生命的感悟与人生思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去年,我连续两天看到我们的一名学生在学校放学后,过了延时服务到了静校时间还在图书馆看书。据他的老师讲,他喜欢看课外书,但是家长在家里不让他看,觉得这是“闲书”,会影响学习。为此,我专门写了一封信,和这位家长谈了谈。
以下是信件内容:
我们悉心培养的孩子,如果不能做一个端正的人,那么拥有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如果不拥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良好的素质,那么,他的能力再高,也终将会是这个文明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因此,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多么重要!
我的导师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作家余秋雨则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的确是这样,真知总在书中,忽微忽著;精神永存行间,时隐时现。一味的刷题是刷不出精神底蕴来的。而阅读,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能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是用别人的世界来观照自己,能填实我们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没办法,还是在乎孩子的分数。那我来告诉您,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评价探索的逐步深入,中考试题越来越淡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重视情境的营造,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情境化命题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命题形式越来越多元,而要做好这类题目,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会傻眼的。您还不让您的孩子多读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读经典、读思想、读文化,读个融会贯通,读个鞭辟入里,这不眼看见着他在今后的考试中吃亏吗?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您的孩子这么喜欢读书,我相信他一定能以此为切入,进入学习的快乐世界。诚如“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在我看来,爱读书的孩子命运一定会好。别的不说,爱读书,这是一个多好的习惯!好习惯比知识更能改变人的命运。因为它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套具有积极意义、自动运转的系统,从而整理、规划他的生活,提升他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希望您能鼓励、支持并且帮助您的孩子养成一辈子读书的好习惯。
中国教育报融媒体记者 杜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