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13年后,刘秀祥的故事再次感动了大家。
网友热议
▼
“相信奋斗的力量!”
像这样“老土”的slogan,除了小学生们听了想瞌睡的励志演讲,如今似乎是越来越少见了。在这个泛鸡汤化的年代,“梦想”“奋斗”“坚持”被过度使用,渐渐成为了最不动人的词汇。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然有人坚持着它们所代表的的分量。
这个人叫刘秀祥。
幼小心灵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故事发生在13年前,在当时有一则新闻冲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一位大山里的贫困少年,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大学,背着母亲千里北上,成就了一段佳话。
这就是刘秀祥的故事,刘秀祥的家乡是贵州一个边远贫困山村。在刘秀祥四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精神受到重创,从此,精神失常,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随后,哥哥姐姐因不堪窘迫的生活而相继离家,至今杳无音讯,生活的重担一下全落在幼小的秀祥身上。他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相依为命。利用周末和假期上山挖药材背到县城去卖,赚了钱先买药给母亲,余下就买油盐。刘秀祥聪明好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
但由于经济原因,刘秀祥只能找到民办高中,以摸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校免费入学的机会。为继续照顾母亲,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开始了带着生病的母亲四处打工求学的生涯。每天除了学习、写作业、干家务,余下的时间用来拾废品换零钱,到菜市场捡菜叶用来煮饭,把最好的给母亲吃。三年艰辛走来,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龙一中。
背着母亲上大学
为了攒够学费,每天干的都是重体力活。由于多年艰苦生活造成的营养不良,过于劳累,平时成绩很好的他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生活的重担和高考失败的打击一起袭来,他甚至想过离开这个世界。也许离开,就没有那么难了。
可看着坐在对面的母亲,尽管意识不清醒,却还乖乖吃饭又对着他笑的样子,刘秀祥又重新振作了起来。随后他翻看日记,看到了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他决定再次参加高考。第二年,刘秀祥参加高考,终于如愿以偿,考取大学——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2008年秋,刘秀祥为了方便照顾神志不清的母亲毅然决然的带母亲来到了大学校园。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四份工来维持生活。他的苦难故事被报道后,捐赠的物品都婉言回绝了,并用打工的钱资助捡废品时认识的姐弟俩读书。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创建“爱心助学金”等。大学毕业时,各大公司抛来橄榄枝,开出优厚的待遇,刘秀祥却毫不犹豫选择回乡从教!
不忘初心,从苦难中来,再回到苦难中去
回到望谟县,刘秀祥经常去各个村里开会、家访,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长和孩子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让孩子学习。
三年,刘秀祥跑遍了每一个村子,跑坏了几辆摩托车,在这样的努力下,当地的风气逐渐被改变,家长们非常赞成让孩子努力学习,而孩子们的成绩也一步步高升。
三年的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刘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谟县还需要他,学生们还需要他,深思之后,刘秀祥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8年过去了,刘秀祥帮助的学生达到了1900人,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学,走出贫困山区。
2015年到2020年,望谟县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人数从358人突破1000人,中考平均分位居州排名第三名;本科上线率也从12.26%到如今的63.44%,要知道这些学生当初中考的成绩平均只有336分,如今却考上了本科,刘秀祥的鼓励对这个县的改变之大不言而喻。2018年,刘秀祥被调任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他开始帮助更多的学生。
刘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在望谟县的大地上,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
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刘秀祥的脚步没有因此停下,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了——“除了唤醒学生,还要唤醒社会的关注。”
当年刘秀祥因为想要获得尊重,不想重复提起困难,买了百份报纸。如今,为了资助孩子,他愿意讲述自身的痛苦经历。告诉那些和曾经的他同样苦恼的孩子们,要正视奋斗的力量,要勇敢去追逐梦想。
时至今日仍有人笑刘秀祥太犯傻。
白白放弃了在城里的大好前途,非要跑去乡下支教,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
说出这种话的人,大概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的狭隘。
读书渡己,教书渡人。
对于刘秀祥来说,这种传承所带来厚重力量,早已不能用“金钱与幸福感的正比关系”去衡量。
“我最初想,能改变一两个人就足够了。”
“但我后来想,我不可能只改变一个人。我当班主任,一个班50人,那我就有可能改变50人……可能很多年后,我改变的人是500、5000甚至5万。”
“我想告诉那些像我一样贫穷的人,或是因此正处在迷茫中的孩子——人生一定要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