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赵锡成,他的家庭被称为“美国华人第一家庭”,6个女儿全部毕业于常春藤学校,其中有4个毕业于哈佛,被称为“赵氏六金花”。
赵锡成是华人船王,既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优秀的父亲。
就连老布什总统都说要向他们学习如何教育子女。
那么,赵锡成教育子女的方法到底有多厉害,能让总统赞赏不已呢?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
赵锡成和妻子朱木兰相识于炮火纷飞的年代,一次偶然的见面,就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长跑。
他们彼此相濡以沫,互相鼓励彼此勇敢追梦,做对方的支持者。
赵锡成曾对妻子朱木兰说:“我对于你没有旁的,只有一颗心,我会终生永远爱你。”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撒贝宁曾采访赵小兰和赵锡成,
问:“您是怎么把六个女儿都培养得如此出色的?”
赵老先生异常激动地说:“这说明我一生爱我太太,真是爱对了。”
可见,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正是他们之间如此美好的爱情,才给六个女儿创造了温暖的家庭;这种充满爱的家庭,出来的女儿怎么可能不自信?
黄磊说,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
女儿在爸妈身上看到了一如既往的爱情,就看到了女性的价值。
爱而不娇 严而不苛
以他们的家境,孩子想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
但即使家里有管家和侍从,他和妻子还是要求女儿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赵锡成说,“年轻人理当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除了整理房间,洗衣服,还会要求女儿分担家务。
在经济上,赵锡成的女儿们也没有沾染上挥霍的坏习惯。
虽然家境富裕,但是赵锡成要求孩子们,花的钱要拿着收据回来报账。女儿们也没有读贵族学校,而是在普通的公立中学读书。
等女儿们能自立的时候,就让她们自己挣钱。比如赵小兰就在暑假打工来赚取学费。
他不想让她们养成依赖的习惯,凡事都锻炼她们,自立、自爱、自尊、自信是女孩子最可贵的品质。
规矩不能破
赵锡成是中西合璧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时,会中西结合,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尤其在家规这方面,规矩甚多。比如:父母还没动筷前,小孩不准吃饭;晚上十一点必须回家;
父母说话时,静下来倾听;自己做家务,不要让别人伺候;女孩子在外面的花费,要拿收据回家报账;宴请客人时,6个女儿都要出来接待,为大家上菜,斟酒。
正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规矩,给女儿们建立规则,底线不能碰,这对今后的为人处世很有效果。
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再爱孩子,也别让他破了规矩,一旦破了,他就会背离初心。
好的教育,一定是让孩子懂规矩的。
尊重孩子
人都是有受尊重的需要的,孩子也一样,他们也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
我们讲民主,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听孩子的,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而不是必须要听从父母的。
一个受到尊重的孩子,才能勇于表达自我,努力追求自我价值,而不是畏首畏尾等着父母点头同意。
赵小兰曾说过,她的成功离不开她背后的男人,也就是她的父亲赵锡成。作为富一代,赵锡成既没有要求女儿们都从商,也没有让她们虚度时光。
而是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好的教育。
赵锡成曾经说:什么是成功人士?自己事业的成功,那只是成功了一半,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他说到做到了。
父母勇敢追梦,言传身教
下一代的杰出,也是赵锡成夫妇既重视言教也重视身教的成功。
赵锡成一生都忠于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拼搏进取、奋发图强。
六个孩子无一不受此影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1959年,赵锡成辞去高薪职位,远赴美国深造,以哥伦比亚大学旁听生的身份学习,实行半工半读,直到取得该校法学硕士学位。
接着又进入纽约圣若望大学去攻读经济学博士。
妻子年轻时因打仗的原因,无法进入校园,后来以半百之龄重进学堂,以优异成绩拿下硕士学位。
51岁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已经成为了坐等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而她选择读书。
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51岁仍是最好的年纪。
正是父母亲骨子里这种不服输的劲感染了她们,所以,六个孩子无一不受此影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她们自己的追梦路上坚持不懈。
最能激励孩子上进心与进取心的方式,莫过于做她们的榜样,在前面给她们带路。
鞠萍说:
“父母能走多远,也许能决定孩子能走多远”。